|
|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发布时间:2019-04-11 14:42:05
作者承诺: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违规行为,文责自负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的在于提高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在这样一个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呢?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进行高效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21世纪是信息知识经济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决定因素在于信息与人才。首先,信息技术革命要求现代人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而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可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结合学科特点,敢于有机渗透和尝试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脚踏实地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让信息给予各学科,各领域强有力的支持,的确是当前中学信息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如此,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时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高中信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今社会不懂信息技术就相当于“文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发展科技以及科技创新是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迫切使命。促进经济的腾飞,要靠科学技术,更要靠具有创新科学与信息素养的人才予以实施,信息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从基础做起。要实现对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学的各门学科教学都是主渠道。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的必经途径之一。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灵活变换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操作、讨论交流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从面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有六个模块: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指引方向,明白一个原则: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的不止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我想这才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该做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提升信息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填鸭式”的传递、灌输给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忽视,主观能动性的忽视,能力的忽视和情操素养的忽视。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快乐的学习方式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教师上课不要机械式的教授软件操作步骤,而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把课程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FrontPage网页制作软件时,设计我的班级体网站的制作活动;在教多媒体素材处理的录制和编辑声音时,设计的活动内容是录制和编辑诗歌再别康桥的片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最后能熟练使用软件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这样他们在完成任务后不仅增强了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无形中还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2、自主探究、任务驱动相结合,提升信息素质教育
如果学生的知识技能一直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那这样就是读死书了,最后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所以说,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师口若悬河,学生若无其事。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目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学生就不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充分开动脑筋、独立探索、勇于创新,学会把知识、技术运用到任务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3、因材施教,注重提升每位个体信息素养
高中学生因地域原因,往往导致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不一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大声斥责学生,羞辱嘲笑学生,否则长之以往学生往往产生厌学心理,由刚开始的向往上微机课,转变成一种心理负担而不愿上信息技术课。所以我们信息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讥讽者。学生中肯定有电脑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要用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比如:带领学生走入电脑城,去实际配置一台电脑;为某台电脑安装软件;为感染病毒的电脑杀毒;为班级、校运会设计LOGO等。通过活动课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整合各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创作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4.注重教学评价,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高中生用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它,就可以为人类造福,然而如果利用不好信息,就会危害人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及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 然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同时也引出许多新问题。如个人信息隐私权、软件知识产权、软件使用者权益、网络信息传播、网络黑客等。针对这些信息问题,出现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信息伦理。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要让他们知道在平时网上查寻资料的同时,不要因为贪玩和好奇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让他们拥有一双‘火眼金星’来识别网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平时我们还会告之家长,让他们配合做好工作,如在家注意别让孩子进不健康网站,教育孩子不要通过QQ盲目与人交朋友等。除此,学校还经常召开大会,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报告,通过一些逼真的画面和有声有色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他们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 我平时还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或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是一种不道德、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学生平时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之有益终生。
总之,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信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长期的教学理论实践中慢慢形成。任重道远,教师都必须不断的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正确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认清和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
[2]杜玉霞,美国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42。
[3]苗逢春,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叶金霞,略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姓名 |
陆富英 |
年龄 |
34 |
职称 |
中一 |
单位 |
灌云县第一中学 |
职务 |
教师 |
任教年段 |
初中○高中○职中○ |
任教学科 |
高中信息 |
联系电话 |
13675261781 |
电子信箱 |
Lfy165lfy@163.com |
论文题目 |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
论文类别 |
A○B○C○ |
单位意见 |
(盖章)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