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发布时间:2019-05-04 09:32:37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詹 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其对教育的影响,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它,就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便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方式加以整合,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辅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促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势在必行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下面,我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点阐明一些观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发现性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才是认知的主体,只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才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因,即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才能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哲学中也讲: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学生学习知识,对知识实现意义的建构不是能由别人灌输的,而是需要自己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进行思维建构完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帮助下,主动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所有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再创造”,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彻底改变了以讲授“结果”为主,以“灌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利于诱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指出:动机在学习中是很有效能的一个因素,它对人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计算机被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记笔记”,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计算机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时以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占83%,听觉次之,占11%。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讲强得多,而且还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
平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使教学“生活化”,发掘知识本身蕴含的情感。应用信息技术,还原生活中的一些生动的人、事、物,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学到知识。这样,知识便有了生命,知识更贴近了生活,能运用于生活。知识就有了灵魂,学生就会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又怎么会不孜孜以求呢?又怎会么会认为学习知识的枯燥乏味呢?我们利用了这么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可以让教学知识也鲜活的像一场戏一样,在学生面前演淋漓尽致的演绎,让学生理解,学生又怎么会不求知若渴呢?
(4)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创设心理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时侯我们可能说过:那个老师好极了,我就喜欢上他的课。某老师讨厌透了,上他的课我也不想听。那时的话最真实不过了。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喜欢你,佩服你,自然就会爱上你的课,这就造成了学习的一部分主动因素。信息技术环境中,是“个人—小组—全班”、“学生—老师” “人—机”的三维立体的动态交互,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相对减少,如果只重视、关注了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同学,结果两类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又何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呢?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中更应注意到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优化师生关系,互尊互爱,人人平等,使班级成为学生的归属。教师要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形成关心理解、亲密和谐的整体关系,从而满足学生的最大需求,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同时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使知识具有挑战性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跳一跳,够得着”,是最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思维,提出新质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真正的完成了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学生的水平不一,有好有差,网络正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学资源提供时,可设计成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自选学习路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6)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何谓课堂主人,即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新课标指出: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沟通着教师和学生,以其丰富的资源、鲜活的情境感召着学生,使课堂形势更加随意自由,可以独自航游于知识的海洋,也可同心协力共破难关。“完全”自主式的任意选择都可以达到你理想的目标。当然教师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外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导者、促进者,如可通过网络监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若发现学生遇到了障碍或出现错误,可及时因材施教,加以点拨,化难为易,使学生的学习得以顺利的进行。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集体感情。
(7)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反馈
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传统教学虽然可通过提问或课堂练习,收到一定的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但由于人数有限,其所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全体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矫正。教师往往要等到批改作业甚至考试以后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特点,学生的大量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迫切心理愿望,又可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信息技术是飞速发展的,教育也是不断进步的,尽管,从外部环境来看,我们可以列出太多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所遇到的困难,如硬件设备条件方面存在限制、个人工作负担沉重(拿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有从自身的决心和努力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唯有超越现在,才可能有真正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以上的观点和粗浅见解。总之,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与学科的整合,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将复杂抽象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