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5-04 09:39:41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浅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创新思维在教育中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新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新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新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因而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于教育又改变着教育的今天,对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 培养 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教育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新方法的思维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也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浅谈几点。
一、创新思维的基本概述
1.创新思维的特点
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在实践基础上分析综合,然后做出判断推理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的特点。创新思维的特点从内容来看具有独创性;从思维的形式来看具有灵活性,通常是多种思维的有效结合,没有单一的、凝固不变的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联想性、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综合性。
2.创新思维的基础
人类思维具有三种形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基础之上。
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因而具有抽象性的特征。逻辑思维只讲究事物间的共性,而不讲究事物间的差异,是一种求同性思维,是一种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 逻辑思维具有严密性,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形象思维又称直觉思维,是一种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开展思维的过程,它反映事物间的差异性,而忽视了是无间的共性,是一种求异性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非逻辑性、直接性、发散性、灵感。
由此可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各有优缺点,只有在思维过程中扬长避短、相互补充才能实现创新思维。
3、创新思维的培养条件:
1)知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
创新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厚实的知识积累,即使有了创新点子,也无法将点子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践经验是创新思维的根本基础
“创新源于实践。”思维是在实践基础上分析综合,然后作出判断推理的过程,创新思维也离不开实践活动。
3)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入手,要力争从总多的新角度去观察思考,以求获得更多的新认识,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我们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法,从不同的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在创新思维培养中教师要做的努力:
1.教师本身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的动机需要终身激励,所以说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的竞价水平和综合国力将更多的体现在创造、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效率和水平上。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丝毫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而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践行者──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个性化、创造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
2.教师要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稳步变更教学模式
要想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一桶水。人类的科学知识经过几百万年的积累和更新,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的“链式反应”引发了知识的爆炸。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知识爆炸,知识的总量大致每隔3~5年翻一番。作为教师必须极力的学习新知识,诸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的制作、远程教育的实践等。并在学习与实践中,拓宽原有教学思路,恰当利用新设备、新媒体资料、新型教学资源来教学,稳步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以求扬长避短。
3.教师要积极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更应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打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与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在讲解Power point引入动画操作时,可选用生物中的细胞的分裂的动画、物理中核聚变核裂变的动画、化学中的一些复杂抽象的化学变化等均可引入。即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又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显示,进而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兴趣。把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其他各学科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约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要将其内容动态的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教师应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主要步骤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景。对于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去粗存精,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必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与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7.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在创新思维培养中学生要做的努力:
1.我们要学会观察。因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是创新理论的智力基础,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同时还是捕捉机遇的心理条件。因此观察十分重要。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以及观察能力。
2.我们要有良好的记忆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记忆敏捷、持久、正常、系统、广阔、与备用的特性。要培养记忆方法首先,学会用脑,提高记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稳定情绪,提高记忆效果,劳逸结合,合理用脑。其次,掌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要分轻重点,记忆要有规律。
3.要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思维有很多的特点,比如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改革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
4.要培养一些有利于发挥创新思维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有独立性与自信心,在我们的创造过程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复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大胆质疑,绝不人云亦云。还要有怀疑与冒险精神,多思与幽默等特性,同时,我们要避免从众与附庸,固执与偏见,刻板与保守的不良性格特征。
5.我们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创新有浓厚的兴趣与情感。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突破权威型思维的障碍,也要突破自我思维定势,对于正确得的事物与想法我们要坚持。同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对待别人,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承认错误,重塑自我。
(三)在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误区:
1.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惯性轨道,来自于心理定势。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的思维,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常规思考,却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2.思维过度发散,舍近求远
用高度表测量楼房高度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诸如利用高度表做单摆,通过单摆在楼顶的摆动频率计算楼房高度;将高度表从楼顶自由垂直下落,通过高度表下落所用时间计算楼房高度等十来种方法,就是没有使用高度表直接读出楼房高度的方法。虽然这只是一个体现利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但是创新思维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思维方式。
我们要牢记:创新目的就是要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舍近求远解决问题不利于创新思维。
3.过度求新,忽视创新成本
在创新过程中,还应当避免过度求新,而忽视了创新的实现代价与它实现的价值的关系。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具备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是采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活生生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解决了单调的课堂教学环境。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第一,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
第二,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2)高技术含量,引导学生勇于探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可操作性强,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最好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要让学生获得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营造探索氛围,提供创造契机,积极指导学生发挥特长,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广阔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能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创设最优化的教育环境,适合学生学习和学生个性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主动学习者,要让学生有机会探索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能够获得广泛基础知识,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具有高效、迅速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具有学习终身化的态度。
(4)众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观,构筑新型的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过程中,既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实践操作,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众所周知,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形成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必须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我在教学时尽可能利用情景的创设,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6)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所有的创新过程都离不开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发散的机会,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的机会,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预留更多思考和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能在不同思维方向的途径下,来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得出不同的结果并给予比较这些不同结果的机会。
(7)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虽然不属于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但在创新思维活动的关键性突破这一环节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时候忽略了辨证思维的培养,认为它是纯哲学问题,只有哲学家才应该对此进行研究。显然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我们只有把辨证思维这一要素贯穿到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思维创新的突破。
(8)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前提
培养创新思维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激情与意识,才能调动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文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 王新: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3] 德州电教馆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骨干教师培训教程
[4] 叶平:“创新教育”解析,载教育研究第十二期,1999
[5]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著:教育技术学导论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赫素梅 高喜连: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7] 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