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音乐论文 >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释    发布时间:2019-03-27 20:01:55
教学浅释

 
论文摘要:随着新的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校也采用了新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花城版)。而新教材的实施,使我们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就怎样去设计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如何将音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实际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培养兴趣    情景设计    想象力   创造力   实践能力 
一、加以思考问题的理论依据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的素质教育继续得到全面、全方位的提高。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鉴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①。
我们都知道,欣赏“美”、“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美的音乐更是能开发人类的智力,促进人们思维的健全发展。音乐思维,指对大脑储存的音乐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以领悟音乐真谛的心理过程。是经过聆听音乐,然后,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具体的心里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教师的认识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②。在这种被称为“发现法”的概念中还指出:“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在形成概念以及使用语言符号前必须要有一个探索的阶段”③。在我们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是否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条件、环境,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音乐思维模式,去认知音乐、理解音乐、感知音乐,通过自身去探索、获得、掌握知识呢!我认为这是可以肯定的。再者,我校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学生主要是来自本市,对于音乐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比较“正统”,综合素质较好。因此,在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会是事半功倍的。
二.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1、创设一个自由、轻松、信任的学习氛围,“诱惑”学习兴趣。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可见,培养音乐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以音乐来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去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在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解惑者”,学生是“受惑者”。但是,音乐与其它学科知识的传授相比,它的“解惑”过程更应该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的、丰富而细腻的感知过程,而传统的“说教”却只会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说,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感悟”、“实践”和“体验”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信任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例如,我在给学生鉴赏作品槟榔树下摇网床时,先以柔和的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放松心情、情绪,静静地回忆一下孩时的生活情景,或回顾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一些体现母爱的情形,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最初的“图景”。然后再让学生们静心地聆听音乐作品。……听完之后,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概说出对音乐的感觉、感受。这时,学生可活跃了。有的说:这是一首抒情、柔和的摇篮曲,特别是歌曲中的称词“蹦蹦蹦……睡吧,蹦蹦蹦……睡吧”,让人觉得非常安祥、温暖,都想睡觉了,同时,又好像是母亲在轻轻的“拍打”着自己身躯,甜美的进入了梦乡;有的说:摇晃的节奏,柔和、抒情的旋律,优美的歌声,听完后让人感动不已,从心灵深处再一次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正如歌中所唱“宝宝从小睡浪里,长大也当打鱼郎”。因为,在母亲的心目中,自己的宝宝能健康的成长,将来快乐地生活,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并不一定希望他们将来有多大的成就。这时的我也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因为学生们已经真正的感受到了音乐的内涵,体会到了音乐美的魅力所在。这种教学中“情景设计”教学法,也为后面再补充分析什么是音乐艺术、如何去鉴赏音乐等理论性的内容,打下了很好的铺垫。这与传统单调的“说教”音乐,其教学效果就再也不用言辞了。所以,在教学中,怎样进行有趣的情景设计、诱导、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感受音乐,并在此过程中去体验音乐美的乐趣,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也是潜移默化之中的事了。
2、还学生一个“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
我们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将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信任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假设如果、敢于表现、勇于与众不同。例如,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在聆听音乐之前,我先设计了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时,注意感受好音乐的情绪、情感、情节变化。然后,就请学生们鉴赏音乐。……之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乐曲的感知。并说出在聆听音乐时感觉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大部分学生都说是体现出一种“悲愤、激昂”情绪,同时,对梁祝二人的命运深感同情,对旧社会包办婚姻制度的深恶痛绝。我想这些是因为受到这个民间悲剧传说影响缘故。这都已经是非常的到位了。但是,却还有许多学生感受这是一首柔和、抒情、浪漫的作品。他们分析的理由是:这首由三个部分组成。——“草桥结拜”,梁祝二人在“草桥”这地方相识并结拜为“兄弟”。刚刚认识的“兄弟”高兴、欢心还来不及了。有悲么!没有;——“同窗共读”,他俩同学之间一道学习,共同玩弄,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有悲乎!没有;最后乐章“化蝶”,拟人化的乐章,描写的是雨过天晴,百花齐放,鲜花丛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身的两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恩爱有加,双宿双飞,不也乐乎!可有悲否!还是没有,还非常的浪漫。这些同学感受、分析,虽然有些“偷梁换柱”的嫌疑,但是,就对音乐来说最主要的是感觉,这也就无可非议了。并且,他们有个优点就是敢于创新,勇于想象,敢于与众不同。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强,作为老师的我,怎不会为他们高兴、骄傲和自豪呢!之后,就这首音乐作品作为课堂教学另一个环节——“讨论与探究”的课题展开,学生们的激情又再一次被点燃,下课铃声响后,他们依然沉浸于音乐的美之中,且脸上都露出了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所以,我想假如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多“还”给学生更多些“空间”,让学生有更多些标新立异的“念头”,在富有想象、创造性的“空间”里,展开翅膀,自由翱翔,将来我们的这些学生可是不得了的,这与新课改的教学宗旨也是相符合的。
3、让出一个“机会”,“造就”学生的创造力。
美国音乐大师艾夫斯说:“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因为,以体验感受音乐入手,从感性出发是音乐鉴赏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机会”。且目标要明确,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让学生标新立异,尝试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大胆的说“不”字。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展开提供广阔的空间,去在轻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地创造。而我们老师也在学生的“尽情”当中不知不觉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的学生也在尽情创造的过程当中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他们集体合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如何去引导学生尝试体验音乐,使学生也能更多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自主的获取音乐知识。一开始就应该把学生摆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认同自己,把握自己,也要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音乐无处不在。例如:我在给学生鉴赏音乐大师们用我们生活当中最为熟视无睹的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打字机交响曲(美国作曲家安得森创作于1950年)、盖邮戳的音乐、蚊子之舞、永恒的水(谭盾曲)等作品时,让学生去了解认识作曲家们是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结合音乐要素去创作音乐的。在这些前提下,我就请学生们自由组合,与别人合作,来创编一首“纸乐”,并积极参与“纸乐”演奏当中去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创作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要求的“互动教学”的体现。所以说,在教学中,我们只要能给学生创造多些“机会”,不断的让学生自己去“发明创造”,去实践、体验和感受音乐,不但能让我们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而且,我们音乐教学的明天,也将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总之,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去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尝试、总结出更多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讲,不但会转变了教师自身,也会转变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所以,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只要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与时具进,不断进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激活”教学方法,专心敬业,我们坚信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不懈努力,祖国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前景将会是另一部“欢乐颂”。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下一篇:新课程模式下高中音乐鉴赏课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