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7 20:06:34
高中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文化旅游名县龙游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而闻名天下。秀水奇山神窟,地灵人杰。勤劳朴实的龙游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与生活实践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文化:如古老的婺剧、歌谣、曲艺等以口头相承表演的形式,在民间经久流传。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乡土音乐作为校本补充教材,运用于现实教学的内容比率应达到15%~20%。可见,地方音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已列为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契机,展示了空间。在多元文化的潮流下,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乡土音乐正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离我们而去。因此,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与义务对地方音乐资源进行传承与弘扬。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教育部把地方性的乡土文化按比例列入学校教育教学,但各地的地方音乐都没有现成的教材。所以我们课题组人员对地方音乐资源进行了收集与挖掘、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地方音乐 资源 开发 利用 校本课程
一、 问题的提出
地方音乐教育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对德育有着强化与辅助的作用。让家乡的优秀音乐文化进入课堂教学,可使学生由乡音滋生乡情,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激发他们爱国热忱,培养他们的性格、意志和品德。地方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地方音乐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怀有着特殊作用与积极意义。
国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空前发展给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参考。
目前各地都在收集、整理本地的“民间音乐”来丰富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
|
|
|
课题组长:刘勇飞 课题组成员: 傅敏儿 李 美 徐 静 鲍卫芳 |
|
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推进素质教育生动的教材。使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二、研究过程和措施
(一)研究的过程:
1、申请立项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1月)。
(1)会议性研讨学习。学习新课标,设计课题题目,探讨研究范围,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市级课题“高中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实践与研究”。
(2)实践学习:翻阅资料,分头查找、了解有关国内、外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文献。如:历年来的每期中国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戴定澄的21世纪教师教育用书音乐教育展望、姚思源的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部分领导专家文章与音乐教育文献书目录)和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国家的音乐文件与大纲)(论文集)、杨立梅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音乐新课标,网络学习……等。
此过程的学习,旨在全方位地了解国内外的音乐文化教育现象,近现代我国音乐教育的政策、法规和各地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学习、分析与探讨,我们清晰地定位了研究的目标。
2、课题实施初级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6月)
这一阶段是在课题“高中音乐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被审批、立项为市级研究课题后进行的研究过程,是课题研究收集资料的重点阶段。
(1)会议学习:课题组规定在每学期2次集中开展课题组研讨会。交流学习成果,集思广益,反馈总结,相互提高。
(2)实践学习:我们围绕课题广泛涉猎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很多书籍与网站,收集了大量的文档史料、摄影图片和音像音响素材。有戏曲婺剧、曲艺、创作歌曲、原生态民歌等。为搜集材料踏遍龙游县湖镇镇、社阳乡、石佛乡、沐尘乡等各乡镇数十个村庄,跟随相关乡土演出十余次,求助于10多个单位,拜访了牟学农、李华明、叶顺安、付诚忠、徐彦等20来位领导与专家,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课题的文档、图片、音响音像等素材( 见附二及光盘)。
具体表现在:
首先,课题组人员分头了解龙游县龙游中学、龙游第二高级中学、龙游横山中学及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教育条件与学生了解乡土音乐情况;再是学习有关文件,然后向龙游县文化馆、龙游县民间剧团、龙游县广电总台、龙游县图书馆、龙游县旅游局等单位的专家学习,并收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我们特地拜访了文化馆傅诚忠老师,已退休的叶顺安老师,龙游县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徐彦老师,衢州市群艺馆的牟学农老师等。在有关单位的领导与各专家们的尤其是我们课题组的顾问龙游县文化馆馆长廖剑平老师和龙游县人大副主任龙游县婺剧促进会主席吴金德同志的热情帮助与支持下,更增加了我们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信心与动力。也因此,促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进程顺利进展。
3、课题实施深入阶段(2006年6月——2007年6月)
这一阶段是我们课题研究延迟一年的阶段。因课题范围大,乡土音乐大多已流失或稀有,研究都得一一深入地方去挖掘。现实中,本乡土音乐题研究责任重,时间紧,难度大。此外,因考虑课题研究范围较广,研究时间过短。因此,我们向课题主管部门申请了研究延期一年。为了能在这短短的一年里出成效。
我们就在这一阶段里重点地进行了选材、备课、上课等研究。主要以教科研为载体,展开以“筛选资料——设计教案——展示课堂——分析讨论——反馈总结——修改提炼——再实践——再提升”为程序的实践研究活动。各研究员在相互展示与探讨交流中形成理论,提炼成有自己个性的精品教案或论文,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音乐科案例设计、优质课、论文项目的评比,参加各类演出等等。
我们教师的研究水平就在这一时间段里快速地提高。
4、总结汇报阶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
这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借鉴学习优秀的结题报告与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清晰研究思路,脉络研究版块素材。编写系统教材,撰写结题报告,以参加市级课题结题评比。
(二)教材编写与应用:
我们在实践中代表性地收集了婺剧音乐、舞龙舞狮舞貔貅、曲艺道情与莲花、民歌、古琴及龙游本土作曲家创作的歌曲等资料精选了部分适宜教学的内容编写了教材(见附一教材目录)。
本教材内容编排,我们根据教科书需具有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主线,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分类特点等要求,对内容坚持了五不原则的筛选:不健康的不选,迷信的不选,太落后的不选,不适合高中生的不选,太庸俗的不选。经过具体分析与衡量,以淘汰的方式人性化地进行了的取舍。最后,婺剧版块筛选了婺剧历史及婺剧音乐知识婺剧名人和婺剧最具特色的闹花台三五七等以及代表剧本三请樊梨花选段等;地方性口头流传的原生态音乐版块,选择了不同形式的民歌、曲艺;艺术创作歌曲版块:选了八十年代以来龙游本土作曲家创作的歌曲及一首请全国著名词作家阎肃和著名曲作家孟庆云创作的歌曲。
我们编写教材时,依据了音乐学科特点,进行了混合编排,即有鉴赏有表演有创作各种形式综合穿插。各教师在运用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学生年龄特点,把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1、教材的课时安排:
本乡土教材在课时的安排上分布如下:
序号 名称 形式与教学时间安排 总课时
第一篇 婺剧古韵 欣赏1 学唱2 综合实践4 7
第二篇 舞动龙游 综合欣赏课1 1
第二篇 曲艺土腔 综合欣赏课1 学唱1 2
第三篇 民歌清声 综合欣赏课1 学唱2 3
第四篇 古琴艺术 综合欣赏课 1 1
第五篇 原创精品 综合 欣赏课1 学唱3 4
单元 |
课时 |
总目标 |
内容 |
具体目标 |
板块 |
婺剧古韵 |
7 |
了解婺剧的历史、价值和基本知识,学习演唱及乐器演奏尝试表演婺剧。 |
婺剧综述 |
了解婺剧的历史及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了解婺剧在龙游民间的普及程度。 |
鉴赏
歌唱
歌唱
器乐
器乐
戏剧
舞蹈 |
婺剧唱腔三五七二凡等 |
了解婺剧的主要声腔及表现作用,学会唱三五七二凡等并灵活应用。 |
婺剧唱腔 |
学唱西皮小二簧等婺剧声腔。 |
花头台1 |
了解闹花台的形式作用及基本乐器使用,练习演奏花头台 |
花头台2 |
根据学生状况分层次排练花头台 |
婺剧曲牌 |
练习用乐器演奏婺剧的曲牌 |
演一演婺剧 |
根据对婺剧的了解及唱腔和乐队演奏的学习,选择简单片段演一演婺剧。 |
舞动龙游 |
1 |
了解龙游舞龙舞狮舞貔貅的情况,学习掌握其伴奏音乐。 |
龙游民间歌舞音乐 |
了解龙游历史上及目前流传的各种民间歌舞,重点了解舞龙及龙游特有的舞貔貅,练习民间歌舞的锣鼓音乐。 |
舞蹈 |
曲艺土腔 |
2 |
了解民间曲艺的一种—道情,并学唱道情。 |
龙游的道情 |
了解龙游民间曲艺形式道情的概况及主要艺人。 |
鉴赏
歌唱 |
道情龙游发糕 |
练习表演道情优秀道情作品龙游发糕 |
民歌清声 |
3 |
了解龙游丰富的民歌,尤其畲族的山歌是全国著名的,学唱龙游的民歌。 |
龙游的民歌 |
龙游的民歌概况 |
鉴赏
歌唱
歌唱 |
十二月花名 |
了解采茶歌的情况,学唱十二月花名 |
莲花闹 |
学唱龙游民间小曲莲花闹 |
古琴艺术 |
1 |
了解龙游曾经的古琴在全国的在整个古琴史中的影响。 |
龙游古琴艺术 |
了解龙游明朝时的著名琴人祝公望及他斫的蕉叶琴 |
鉴赏 |
原创精品 |
4 |
了解龙游本土的作曲家,学唱优秀的原创作品。 |
龙游原创 |
了解龙游本土作曲家及作品,主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作曲家及作品。 |
鉴赏
歌唱
创作
创作 |
龙游青年之歌等 |
学唱龙游青年之歌等 |
石窟之谜等 |
学唱石窟之谜等 |
龙游宝地等 |
学唱龙游宝地等 |
课程所有课时时间设计为18课时,与选修模块相同,可供独立使用一个学期,内容涉及到高中新课程的六个模块中每一个模块,不过比例不是很均衡,现在由于课程改革属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课题课是把各块内容分散到高中的各模块中,如在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加入一节龙游民歌的内容;在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中加入婺剧音乐花头台;在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加入婺剧内容;在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中加入龙游古琴的内容;在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中加入龙游原创歌曲的内容。还有部分内容分别都加入歌唱、器乐、创作、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各模块中。在今后的使用中如能独立开课则用一学期,不能独立开课则从各模块的教学中挤出部分时间,地方性音乐课程也进行适当压缩精减,这与新课改的教学是不冲突的,所占比例也与课程标准规定的接近,从实际状况出发,我们认为分散到各模块中是最易实施的一种方法,但从效果来说,独立开课一学期是最理想的。
2、我们挖掘、开发、利用的本教材在实践中运用与生效:
(1)开题调研:刘勇飞老师:于06年在县级公开课上展示课题为龙游民间音乐的观摩研讨课(课堂实录与媒体课件);07年在县农村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讨活动中作课题为发掘龙游民间音乐的专题讲座。
(2)作品获奖:刘勇飞老师的教案“古琴艺术获全国音乐教案比赛优秀奖(见附三),创作歌曲龙游石窟之谜获市创作铜奖,并多次在大型演出演唱,如2006年广场文艺演出,2007年县文广新局文旅之春文艺晚会中由陈敏演唱。
(3)评价反馈:
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与重视。
三、课题研究结论成效分析
(一)直接成果:
1、编成教材:在实践课堂的学生讨论反馈中,我们研究组的老师们优化学习资料,形成了编写程序“婺剧古韵——舞动龙游——曲艺土腔——民歌新唱——古琴艺术——原创精品”等,编写了较系统性的地方性音乐教材。见龙游地方音乐教科书。
期间,我们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是共同发展的,相辅相成相生的。
(1)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对乡土音乐的学习,增加了对家乡的了解,滋生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懂得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学习更加认真了。
(2)教师的发展: 通过对乡土音乐的研究,教师在实践学习时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能力与实践研究能力。
2、几大学习方式。
经过实践,我们课题组人员在地方音乐结合现行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找到了合适地方音乐进课堂进校园的切入点,探索了可操作性的教学体系,除课堂教学之外,校园内各种方式的开展对地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方式如下:
讲座、观赏、传媒、训练、展演。
(二)间接成效
1、教师荣誉:刘勇飞老师被评为龙游县首批教科研骨干教师,县高中音乐学科带头人。2007年被推选为龙游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加入龙游县婺剧促进会(见附四)。刘勇飞、傅敏儿、徐静当选为龙游第五届文学艺术联合会代表(见附五)。
2、社会影响:课题组成员都是龙游县的文艺骨干,积极参加各类民间音乐相关的演出,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反响。其中刘勇飞等演唱的古城龙游赛龙舟获衢州市金奖、浙江省银奖;李美等表演的小脚灯获衢州市银奖;傅敏儿等表演的道情龙游发糕多次在广场、旅游招商等大型演出;徐静演唱的方山茶多次在各大型演出中表演。
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需要不断地完善,本课题组做的大量工作主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上面,虽然在教学上开始尝试,但具体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还要学校及主管部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完成这项极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传承与弘扬家乡的优秀音乐文化是生长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的人们的义务与职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素质教育抓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点带面地普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