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 发布时间:2019-03-27 20:12:10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
【摘要】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师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而音乐课程资源即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音乐课程实施的媒介,对它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顺利达成音乐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课程资源 文化素养 合理开发 有效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新兴课题。
一、音乐课程资源的内蘊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课程资源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不同的种类:按存在形式分为学校内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外的音乐课程资源、信息化音乐课程资源;按其功能和特点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其中,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可见,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就音乐课程来讲,是指基于有利于音乐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较为常见的音乐课程资源有音乐教材、音响视频资料、图片、网络资源、社区音乐资源、地区特色资源等。它具有多样性和潜在性等特点,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充分地利用与发挥这些资源,以充实音乐课,惠及每一位学生。
(一)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调动一切有利于课堂的资源。以往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面对书本,形式单一枯燥,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如今提倡的探究式、合作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将老师的话语权转让给学生,这就势必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这样的变化带来的音乐课堂的丰富多彩与不拘一格。
(二)学生主体参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以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空间,如音乐特长生的骨干作用、各班的音乐课代表及学校艺术团的负责人和音乐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等都是有效的人力资源。在教学和活动中,可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激励学生更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去。可通过自己制作学习辅助用的实物材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等方式,使每位学生自主地参与音乐课,提升音乐课的魅力。
(三)生成课程资源
大量的课程资源都是在互动教学中不断生成的。有效的教学是善于积累和呼唤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从中寻找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新课程中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也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参与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为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利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音乐课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音乐的设施资源主要指进行音乐活动时所需的物质条件,伴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需要配备一定的设施资源,才能对音乐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有效利用课内资源
1、合理利用音乐教室
如今许多学校也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配备音乐专业教室和专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频播放器、录相机等现代设备。音乐教室的不知也不同于别的教室;配备大镜子、钢琴及可可灵活摆放的桌椅。使音乐教师能更好的驾奴课堂和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情境。现今学校的音乐老师更多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使音乐课的信息量加大,内容变得充实、有吸引力。
在音乐教学中,要合理利用音乐教室,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在上课前,先把座位围成一个圆形,放着背景音乐,电脑屏幕播放与之相关的图像,当同学们走进教室的时候,能很快身临其境,进入音乐学习状态。这样运用多种电教媒体播放声音和图像,能开阔学生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发挥音乐器材的功能
音乐教室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这些教学用具有着多种功能,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视听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一些节奏的分辨,让学生自己在钢琴弹奏不同的节奏辨别,亦可通过老师范演奏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节奏,激发学生兴趣。
(二)合理利用课外资源
-
音乐课外活动项目创建
校园音乐文化生活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如学校应设立校园广播站、张贴音乐知识海报、黑板报、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使用;学校的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和音乐讲座等。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一些健康的音乐,介绍音乐知识,学生耳濡目染,音乐视野和音乐素质自然就会提升。可见,学校建立各种形式的音乐社团或者兴趣小组,是对音乐课堂的延伸,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如建立铜管乐队、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等。另外,适当地开展各项音乐技能比赛及文艺汇演,可以展示学生音乐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音乐课程网络信息资源
现代音乐庞大的信息量,在短短45分钟的音乐课堂很难让学生都了解。所以网络学习成为现今学生学习的辅助方式,利用网络,可以搜集到丰富的资源。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也能通过这个渠道有效地交流,师生、学生之间都能资源共享。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布置作业,使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检索,搜集资料,从而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优势。如电子档案袋的建立,就是运用计算机收集、保存、管理信息和作品的典型方式。用系统的方法收集和评论学生的作业,运用电子档案袋评价,更强调了评价的过程,是使老师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有了更多地了解。
音乐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利用。纵观现今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阻碍了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基于音乐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多样性的类型,笔者认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开放性原则
音乐本身是一门具有审美特征的课程,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利用。这主要表现在音乐课程资源的内容、空间、方式等方面。可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人文资源,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会、观看戏剧、参加音乐组织等,使音乐教学变得开放、充满活力和创新气息。
此外合理发挥音乐功能可以提高音乐课程资源的社会效应,为音乐课程教学服务。因为音乐具有宣传和教化功能,具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通过创建学校文艺社团、地方文艺团体、社区文艺组织等音乐基地,开展音乐的社会实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音乐课程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互补。
(二)个性化原则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音乐资源也会有差异性,可结合当地的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因各地有不同的艺术文化积淀,如当地的代表地方剧种,从而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形成特色艺术培训中心。浙江振洲音乐学校就很好的做到了这点,他们的音乐学习中加入了越剧版块。
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是我国的宝贵资源,而对既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音乐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音乐,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品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并可把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品编写成教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三)合作性原则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探索与其相关的姐妹学科,如美术、体育等,实现跨学科教学,以达到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相互促进。“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音乐教育,它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较大的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积极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不断地发现、利用、发展、开拓课程资源,从而丰富音乐课程的内涵,延伸音乐课程的空间,满足教师、学生的需要,实现音乐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
候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
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缪裴言,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解读之十四[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06 期。
-
李晓燕,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资源[J],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08 期。
-
张玉春、如何挖掘音乐课程资源[J],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11期。
-
刘涧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资源 推动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J],甘肃教育,2005年02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