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活滋味-激活思维-乡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灵魂    发布时间:2019-08-02 10:20:09
活滋味-激活思维-乡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灵魂
                             一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特殊性在于你多讲少讲,多学少学一时间看不出高下来,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却管一辈子,工作以后就如“核能”一样,潜能巨大。它不仅是具有知识性的工具课,而且更是培养求知欲和训练思维、创造才能的能力课。教师要教好这门课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尤其是在下面的乡村中学中,语文教学教之难和学之难可谓“难于上青天”。
很多学生视学语文为头痛事,上语文课没有滋味,可以“苦不堪言”来形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低之又低,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无非是熟悉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即使有些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他们也不过是借此来放松一下疲劳的大脑而已。又因语文这门学科天生缺乏很强的逻辑性,它只是重在积淀与领悟,课程内容安排又不像数、理、化那样有清晰明显的知识块,即使有,也只是从小学到高中那种“司空见惯”了的字、词、句、段、章、篇。所以,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单调乏味,学习时没有冲动。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然而收效甚微。课下学生仍然畅游于数理化知识的海洋,却不见对语文知识的问津,语文学科被学生冷落了。
面对这些现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学起语文来有滋有味呢?多年来,我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深觉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要注重艺术性。现在,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为了大力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觉得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更觉得让语文教学从枯燥乏味的说教中摆脱出来,使学生有滋有味有兴趣地去学语文势在必行且完全可行。
 
                                 二                             
 
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也像很多语文教师一样,以高中课本为本,按照教学大纲逐课授之,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法,大赶进度,以利于有时间进行复习回顾,搞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虽然学生的卷面成绩提高了,但他们的实际水平“他知,我知”。
高考在改革,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测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就更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何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某种创造性活动中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必须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点。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才能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将其转化为能力。学生以此能力进行课堂学习,其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疑也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循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怎能不以此为目标呢?尤其是语文教学,更要使学生在“不教”的情况下自行解决问题。面对应试教育,作为语文学科,不必像数理化等其他学科那样搞题海战术,否则只会让学生更觉语文课是纯粹的浪费时间,只能让他们怀着极不情愿的情绪坐在教室里捱时间,我们应重在能力的培养,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资源,并下苦功夫。魏书生认为:“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瘠,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的大脑深处潜藏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确信自己有学好语文的潜能,而且下功夫开发,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便可指日而待。

面对学生薄弱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充分重视基础,打实基础是学好语文之根本。对于这一点要加强弥补,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只埋怨而不下措施,而要耐心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有信心去弥补。只有把这个基础打扎实,我们才能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因势利导,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效率,同时,课堂教学也不应大赶进度而填鸭式地满堂灌,应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灵活多变吸引人,让学生有激情去学。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陈献章也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们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安排上,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多功能性,以情鲜活滋味、激发兴趣,以疑激活思维,并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喜欢上语文课,绝不能以为授完几篇课文就能提高语文水平。作为高中教师,应以课本作为突破口进行各项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做法上,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并且效果也很好,真正具有其他班学生所没有的语文功底。
首先,放低要求,给予鼓励。通过第一堂课的摸底作文训练后,我就以不高的要求助其成功,继以体面的成绩激其兴趣,又以充分的理解动其感情,更以美好的前景树其信心,最后以长期的合作坚其意志。正如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认知往往伴随着肯定、赞许、羡慕等积极的情感,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的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确实,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因此,当学生在初中已厌烦语文课的前提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下重新正视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这直接影响着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我总是通过摸底作文,以作文本作为情感交流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大为提高。
其次,对准靶心,让其“射击”。针对语文课本身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与能力,又因语文教学最具活动特质,我就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各项训练活动。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是脱颖而出的契机。活动的刺激与诱惑,使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如每节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或讲故事,这样既可了解学生的心理,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为可喜的是好多学生克服了惧怕心理,提高了学生当众表演的实际能力,同时,很多同学的演讲内容或故事内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作为语文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口头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每个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当学生有了定势现象而感到枯燥乏味时,我就改演讲为古诗文名句简释,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注重这些名句在写作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他又如成语接龙、佳作欣赏、名人伟人介绍、自编课本剧表演、名著内容梗概、课本内容回顾等等,都可吸引学生听课。实践证明:活了便有动力,动了就有活力,活动挖潜力,活动出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训练,师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使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这比单为完成课文内容的传授,效果好多了。
最后,指点背诵,夯实基础。学语文,教师指点是需要的,但更主要的是学生有兴趣去学,人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只有他们自己有兴趣去学,拿起书来读,知道读什么,怎么读了,他们的语文水平才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教学也才会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艺术境界。
语文界的老前辈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纯化自己的语言,一旦写作,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有做笔记、札记以至抄书的习惯。要注意工人农民口头上说的一些生动优美的话,听见精彩的东西,就把它记下来。记日记是很好的办法。书桌上一定摆一本字典,不论读书作文,随时翻它,请教它,决不偷懒。……一句话,必须下点儿笨功夫,苦功夫。”这是1962年张先生在写给几个青年朋友的信上所提到的“怎样过语文关”的办法。那么要让农村中学中的学生有兴趣去学语文,仅仅利用其每周四至五个45分钟的时间去完成,是不现实的。因而我们必须开发学生的潜能资源,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一些课余时间,以养成读背抄写的良好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那么,我们也就看不到学生厌烦学语文的现状了。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内心感到愉悦,也要让学生外表上产生兴奋。我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先导,改变旧观念,摒取低水平的应试教育,要改题海战术为金手指“点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有滋味并充满激情地去学语文,更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还要更注重每一堂课,应不折不扣地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吃透学生,课堂上随机应变,大胆创新,适时地采用合理的富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全体学生(不是个别的、少数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一位教师一旦采用具有独创性的教学方法赢得学生乐于听课,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会事半功倍,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才会让学生不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而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以达到学会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生存的目的。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论文: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
下一篇:课前五分钟讲评成语活动的做法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