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语文论文:将阅读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9-08-02 10:25:35
高中语文论文:将阅读进行到底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专为“读书”而确定的日子,至今已经过了第11个。读书而需要“日”,恐怕不是“读书”的福音,倒更像是“读书”的祭奠。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我国国民总体阅读率呈下降趋势。“不习惯”读书的人占不读书者总体中的比例为29.1%。其中,18至19岁本应为在校学生的青年人排在首位,占45.9%。,形势堪忧。
好书籍,不得不阅读
首先,读书是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个人需要。我们需要阅读,尤其是阅读好书,让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阅读净化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灵魂。这何乐而不为呢?非常赞赏朱永新教授一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的精神发育史。从幼儿园至大学,我们的大半生都在读书,可我们会发现我们所读得最多的还是教科书,那只是我们在这个不断更新发展的社会中生存所必备的知识。如果按朱教授所讲的,那我们的精神发育史的前一半都是别人替我们撰写的,那是一段不完整的、畸形的发育。因为,我们太缺少自己的阅读,缺少自已的思想,缺少自已的东西。因此,我们极需要去阅读自己的东西,去充实和矫正我们那后一半的精神发育史。
更喜欢“纯粹的阅读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阅读只是为了工作,为了教书我们都在读新课程标准解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的教育理想,我们不可否认带有功利性的阅读是必需的。但我们更呼唤那属于自己的阅读。纯粹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积淀,是深刻的思考,是单纯的悠闲,是内驱力使然。不带任何目的,不带任何功利,让我们畅游在智慧的海洋里一次次欢笑,一次次痛哭;因为兴趣、纯粹,而欣然、安逸的享受吧!
其次,读书是专业发展的需求。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就应该努力去做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肯定是不行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进步了,知识更新了,难道我们作为社会的人却不需要更新观念、思想、知识吗?这道理显然是不通的。尤其是教师,我们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便是新课标新理念之一: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成为学习者、研究者。那么,就让我们在阅读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研究者吧!
好习惯,不得不培养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不习惯’读书比‘没时间’读书更可怕。”他认为,应该把学校的阅读教育作为重要的抓手来抓。他说:“犹太母亲为了让孩子读书,会在书本上涂抹蜂蜜,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以色列那样一个沙漠国家能成为农业出口大国,能成为高科技的大国,和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
阅读习惯的好坏,主要是读书的主动程度如何。人们习惯上认为在学习语文的几大环节上,说、写是主动性的活动,而听、读则相对被动。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人们阅读的惰性。所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中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阅读时凭兴趣,一味猎奇,沉醉在故事和情节里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阅读时思想不集中,坐了半天,根本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有的学生阅读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功利性太强;有的学生阅读时良莠不分,遇到低级、下流的东西,反而甘之如饴,深受其害,这些都是不良的阅读习惯。那么,什么样的习惯才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有目的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阅读主要包括选择读物和阅读文本的目的性强。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阅读书籍,可以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可以逆造人的灵魂,改变人的性格,引导人积极向上,但无奈书的种类实在太多,而且我们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阅读一定要有目的性。如果漫无目的在书海闲逛,甚至是苦读,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些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有些书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或刺激,有些书却可以使人获得思维品质上的飞跃。书本的价值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更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读物。当然,具体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更应该目标明确,如果在阅读时一片茫然,将收效甚微。
二、有严谨阅读态度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采取的读书态度就大不相同。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我们就读得认真、仔细;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得到乐趣或刺激,我们就读得轻松、自由……但真正的阅读是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精细的研究和探索,从漆黑茫然到茅塞顿开,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此得到阅读思维和阅读品质上的提高,这才是应该采取的态度。除此之外,理解力好的或知识储备丰厚的人比较容易实现阅读的目标,但龟兔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不一定就是兔子。由此可见,毅力和恒心也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合理利用时间,有计划安排阅读的阅读习惯
我们每天的时间安排的确很紧张,你可以找出一千个无法进行阅读的理由,但真正阅读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你需要阅读。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对于时间紧张的人来说显得尤其可贵。你每天完全可以拿出2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我们常常会觉得20分钟太短暂了,想等到有更多的空闲时再读书,比如寒暑假。但烦琐事情的到来总是你无法预料的,所以我们应养成利用一切闲暇零碎时间的习惯。古今中外的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例如修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这两种方法告诉人们时时处处皆可读书。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过:“在空间中部分少于整体,相反,在时间中,至少在主观上,部分大于整体,因为在时间中只有部分是现实的,而整体只是想象的对象,因为现实的每一秒钟,对我们来说是比想象中的10年更大、更长的一段时间。”难怪有人问达尔文:“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达尔文答道:“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但挤时间也要有科学性。一般来说,上午8点到10点和下午3点到6点是效率最高的时间;对惯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点至10点是有效时间;而中午1时左右是效率最低的时间。所以一般晚上抽一点时间读书较合适,而中午则可搞一些摘抄等不太费脑的工作。既不影响休息,也能找到合理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障,那么做到有计划地阅读就成为可能。
好方法 ,不得不学习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阅读的兴趣,促进更深一层的阅读。在调查中,能够自觉运用提问法、扫视法、回视法、批注法等方法来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的速度,增强阅读的记忆效果的人所占的比例就更少。下面介绍几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以期形成习惯。
(一)无声默读法
“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对无声默读法的形象说明。无声阅读法能提高阅读速度,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很多人有这种习惯,那就是读书好读出声,甚至做题时读题目也好出声。表面看来,这种方法有利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阅读。实际上速度非常慢,效率非常低。那么在阅读时声带不发出声音是否就是无声默读呢?答案是否定的。阅读时,虽然不发出声音,但我们的唇、舌、颏、喉都不由自主地在进行活动,而这就将影响阅读速度。所以,你可以检查一下你有没有这种情况。例如,你可以在阅读时把手放在喉咙部位,感觉到轻微、有节奏的颤动,就说明你有潜在的发声习惯,这就需要你克服和纠正。
(二)扫视速读法
扫视速读法就是让眼光在阅读材料上快速扫视,直到找出你所需要的目标为止。这在社科文的阅读中是非常适用的。但这种方法的形成是需要条件和按一定步骤进行的。首先,要扩大眼睛的“势力范围”,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你要找的是一个日期或名字,还是一个数据或结论,这一点在你开始阅读时就要想清楚。第三,对目标出现的形式要有预先判断,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是记叙、抒情还是议论,借助这一重要线索就可以帮你捕获目标。
(三)整体概读法
整体概读法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进行阅读,这一方法的关键就是要尽量多提出些问题。提问对阅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它能使你的阅读具有更多的目标和更多的收获。在实际调查中有42%的学生感到“头脑中有问题冒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提问还应该从文章整体出发,做到系统:(1)由标题入手:标题往往能反映文章的实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要首先关注。(2)关注文章的结构:文章由哪些部分组成?重点和次重点各是什么?(3)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中心内容。(4)体会它对于你有什么实用价值,或你对它有什么心得体会。通过这些问题就能知道研究文章的步骤,那么看似杂乱无章的解读一篇文章的过程就逐渐变成了具有统一程序的有序思考过程。现代的大多科技读物都有75%至80%的水分。因此,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用的词句或片断上,从中取得真正有意义的观点。长此阅读的话,你阅读完一篇文章的时刻,就是你获得丰收的时刻。
(四)局部细读法
局部细读法是和整体概读法相互补充的一种彻底而仔细地检索信息的阅读方法,遇到某一具体问题时,可以用这一方法找到答案。例如概括某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它通常在某一个句子中表现出来。这个重要的句子可以在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它还可能渗透在段落的每一个角落里,需要你去细细搜寻。
(五)摘录批注法
一篇文章从思想到语言上的成就光凭动嘴去读是永远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它永远是作者不用申清的“专利”。但我们可以通过动手,使它尽可能地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摘录和做批注是最常用的方法。阅读文章时,把可能会有的问题,或对作者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压缩后记下来;或是记下全文思路的发展线索;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你对文章任何一点的看法随手写出,其实这就是你和作者进行交流的最好机会。说到这里,你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动笔,那就可以先看脂砚斋、金圣叹对红楼梦和水浒传的评点。当你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就标志着你在智力上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真正拥有。
(六)复述记忆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学到的知识只经过一次大脑,不仅记忆的痕迹很淡薄,而且遗忘率也很高,只有5%以下的信息能较长期地保留下来。如果有计划地加以重复,大脑皮层的痕迹就会逐渐加深。调查显示只有有少数人 “对所读内容有良好的记忆力”。多数则白白放弃了现成的知识资源和思维资源。当然说主观上放弃是不科学的,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好的记忆方法,而不得不放弃的。
当然在实际阅读中这几种方法是随着阅读对象、阅读目的、阅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方法是综合运用的。
个人拙见,有失偏颇。但真心希望:每一位有阅读能力和机会的人都能热爱阅读,请将阅读进行到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