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论文格式规范 >
科技论文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2019-06-12 21:37:42
论文格式要求 :
1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必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英文内容单独放在正文之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避免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表述。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也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2 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内,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的并且在文中切确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网络、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作者名. 书名. 版本(第1版不著录).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作者名. 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 作者名. 题名. 论文集编者名(可不著录). 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名. 题名.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科研报告 作者名. 报告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名. 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名: 专利号, 出版日期.
电子文献 作者名. 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网址、网站名、网页名), 发表或更新日期.
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外文参考文献的出版地、出版商和出版年务必按顺序一一标出。期刊与论文集的起止页码必须标出。 所有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标出其引用之处,标不出引用之处的文献不得列入参考文献之中。
 4 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写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须在地脚处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
 
 
参照格式:
论文题目(黑体 三号 加粗)
 
(宋体 小四)作者(加粗)***学号** 指导老师(加粗)***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邮编 430079)(宋体 五号)
 
英文题目 (TimesNewRoman 小三 加粗)
 
 
 
Author:Zhang Xue-Yang supervisor:Zhang Xue-Yang (宋体 五号)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Abstract: (宋体 五号)
 
Key words: (宋体 五号)
 
 
摘 要(黑体 五号 加粗):********(宋体 五号)
关键字(黑体 五号 加粗):********(宋体 五号)
 
1 (宋体 四号 加粗)
 
1.1 (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1.1.1(宋体 小四 加粗)
 
(1) 正文(宋体 五号)
 
①……正文(宋体 五号)
 
②……
……
(2)
 
(3)……
……
 
1.2 (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1.3 (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1.4(宋体 小四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
 
2 (宋体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
3 (宋体 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4(宋体 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5(宋体 四号 加粗)
 
正文(宋体 五号)
……
参考文献:(宋体 五号 加粗)
[1] 作者,论文名或书名,刊名,刊期或出版社,论文页码,论文日期或出版日期 (宋体 小五号)
[2] …………
[3] …………
个人简历(宋体五号)100-150字左右
注: 论文用16K纸排版和打印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5. 交叉引用
当你在文档中第N(N>=2)次引用前面文档曾经引用过的文献时,这时宜采用“交叉引用”。方法: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出现一菜单,在引用类型中选择“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这时在菜单中会出现你曾经编写过的所有尾注,选择你需要的,按“插入”按钮即完成交叉引用了。
(注:若你后来又在前面的文档中插入新的尾注,这时后继的尾注会自动更新编号,但交叉引用不会自动更新。怎么办?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英文文章中撰写和引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撰写和引用一定要规范、一致。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一致,要素需齐全(包括作者、题名、杂志、年号、卷号、期号、页码)。这里需注意的是英文作者的写法和在Word中创建引用。

1.1 英文作者的写法

英文文章中,在题目下面的作者写法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是写全名。
科技论文格式要求
文章标题中的作者姓名
 
例如此处作者“Swapnil Bhargava”中Swapnil是名,Bhargava是姓。如果在文章中引用该作者的文章,则只需写他的姓Bhargava即可。如下图:
科技论文格式要求
文章主体中的引用文献
 
而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时,则需写出该作者的姓“Bhargava”及名的略写“S”。如下图:
科技论文格式要求

1.2 在Word中创建引用

在撰写毕业论文或中文论文时一般采用数字序号引用参考文献,如后面的附件。那么如何用Word中创建引用呢?
若需在下列一段中插入引用:
唾液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
首先,将光标定位于“合成法”处,选择菜单“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张选择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
………………………….
………………………….
 
后面省略不写了,参见文件“如何用Wrod撰写和引用参考文献.ppt”。
 
例子见下一页的word文本。
 

举例——唾液酸的生产

唾液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zzy1] [[i]]、酶法合成、微生物发酵法[[ii],[iii],[iv]]

2.1 化学合成法

在酸性醇溶液中,在铟的催化下,对N-乙酰甘露糖胺用a-溴甲基丙烯酸进行丙烯基化,再进行臭氧分解得到N-乙酰神经氨酸[zzy2] [1,[v]]。Meind等[[vi]]和李绍顺等[[vii]]则以N-乙酰神经氨酸甲酯出发合成了2-脱氧-2,3-去氢-N-乙酰神经氨酸。使用化学法合成唾液酸反应条件苛刻,需要铟等一些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唾液酸收率较低,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仅限于实验规模。

2.2 酶法合成

Simon [[viii]]利用N-乙酰甘露糖胺、丙酮酸钠和ATP在唾液酸醛缩酶的催化下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华裔科学家王启辉首先用酶法合成Sialyl LewisX,目前该产品已由美国Cytel公司生产,但价格极为昂贵。酶法生产唾液酸具有转化率高、提取简单、产品纯度高等优点,但对合成所用原料要求高,价格较为昂贵,唾液酸醛缩酶不易获得,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2.3 微生物发酵法:

Camino[zzy3] [2]利用大肠杆菌K-92发酵生产聚唾液酸,产量为450 mg/L。Rodriguez-Aparicio等[3]报导利用大肠杆菌K-235发酵生产聚唾液酸,产量为1350 mg/L。郭良栋等[[ix]]用大肠杆菌C-8发酵生产聚唾液酸,产量为1200 mg/L。根据已查到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的研究工作仅限于较小规模。

参考文献[zzy4]



[i]     Gordon D M, Whitesides G M. Indium-mediated allylation of unprotected carbohydrates in aqueous media: A short synthesis of sialic acid[J].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3, 58:7937-7938.
[ii]    Camino C C, Maria L J. High production of polysialic acid by Escherichia coli K-92 grow in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regulated by temperature[J].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0,371(11):1101-06.
[iii]   Rodriguez-Aparicio L B, Reglero A, Ortiz A I, Luenge J M. Effect of pl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colominic acid by Escherichia coli in a defined medium[J].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1988, 27:474-483.
[iv]   贾薇. 聚唾液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研究[D]. 无锡轻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99, 无锡.
[v]    Chan T H, Lee M C. Indium mediated coupling of a-(bromomethyl) acrylic acid with carbonyl compounds in aqueous media concise syntheses of (+)-3-deoxy-D-glycero- D-galacto-nonulosonic acid and N-acetylneuraminic acid[J].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5, 60:4228-4232.
[vi]   Meind M, Wu W, Kok G B. Ratioal design of potent sialidase-based inhibitors of influenza virus replication[J]. Nature, 1993, 363(3):418-423.
[vii] 李绍顺, 崔浩, 小仓治夫. 唾液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2-去氧-2,3去氢-N-乙酰神经氨酸的合成[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1997, 7(3): 167-170.
[viii] Simon E S, Bednarski M D and Whitesides G M. Synthesis of CMP-neuAc from N-acetylgulcosamine: generation of CTP from CMP using adenylate kinase[J].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1988, 110(21): 7159-63.
[ix]      郭良栋,钱世钧,叶军,张树政. 产多聚唾液酸的菌种筛选及产酸条件[J]. 微生物学报, 1998, 38(2):103-107.

 [zzy1]这里插入了一个尾注。[2,3,4]也是参考文献的尾注
 [zzy2]这里的[1]是一个交叉引用。
 [zzy3]这里的[2]是交叉引用。
 [zzy4]尾注中的参考文献中,请注意悬挂缩进和序号后面的tab制表符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SCI论文摘要写作及表达
下一篇:Word中使用脚注尾注功能为论文快速编辑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