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德育论文:无痕的爱谛造未来 发布时间:2019-04-06 20:56:42
小学德育论文:无痕的爱谛造未来
长兴第五小学 戴小燕
新课标理念主张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条框,追求教育无痕。那么如何在生活德育的大背景下对品德教学实施无痕教育呢?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探讨,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抓住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成功的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传经送道,应该是春雨润物不露痕迹,一切尽在不言中。于是我想:在我们迫切需要改革的品德教育中,何不尝试这种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的无痕教育,真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
我班有位同学,平时上课不举手,家庭作业十有八九不做,有时骗老师放在家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还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论对与错,是与非,凡是触及他不愿意做、不想做的,或稍有不顺心的,就横眉冷对。面对这样的学生,任何人的劝说都无济于事,真令我头痛不已。记得那次,该生因在课堂上多次乱吵,批评无效之后,被任课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让他在墙边反思。他无聊地抚弄衣角,毫无羞愧之心。我正在批改作业,瞧他毫不在乎的神态,就吧他叫到身边,很诚恳地问:“上课吵闹被老师批评后,怎么还要吵。我实在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他竟出乎意料说了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当时,我很惊讶:学生真是人小鬼大。开口了就好办,虽然他在为自己辩护,但我还是肯定了他的话有一定道理,并故意夸大其词的表扬他有自己的主见。这时他脸上出现了得意之色。我并没将一通大道理灌输给他。只是当他无意的感受到老师也值得信任。以后,每当他犯错时总是心平气和帮助他分析原因,有进步时及时肯定。渐渐地该生脸上露出了天真的微笑,学习也在逐步提高。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该生在转校后有时碰到我总是面带笑容与我打招呼,真令我感到欣慰。作为教师,有时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会从正面和反面影响学生的一生,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学是一种艺术,它容不得强迫,需自愿、自发,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最近偶尔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天,美国的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时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的职员,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个人很快折回走廊的拐弯处,悄悄地关注着那个女职员的动静。面对助手的满脸困惑,富兰克林只是轻轻告诉他:“不是不要帮她,而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一会看吧。”一会儿,那女职员就站了起来,她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灰尘,很快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的继续前行。等那个女职员走远,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助手:“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让人看到自己摔跤时那副倒霉的样子吗?”助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
富兰克林用自己无声的呵护和真挚的爱维护了他人的自尊和美好形象,一切显得那么平和与无痕,犹如诗句“道是无情却有情”所描写的那样清新自然。我不禁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无时无处不蕴含着爱,但又有多少爱能被学生接受呢?可否让我们的爱融洽在悄无声息的无痕之中呢?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成绩很差,曾经不管大考还是小考从没及格过。后来在一次批他试卷时竟发现他试卷上写满标准答案。我马上怒火中烧,他肯定买了一份同样的试卷,真想骂他一顿不诚实,但转念一想该生极少表扬才会这样做。我把他叫来告诉他,老师不小心把他的试卷弄丢了,请他在办公室里重新做一张。他有点忐忑又很无奈。结果,他做了七十几分。我当着全班的学生大声表扬了他,并告诉他只要是他自己的努力进步一分也是好的。他是个聪明的孩子,马上听出我话中的含义,低下了头。不久,他那眼中燃起了求知的火焰。每次考试总能及格了。当我们面对一个个童真无忌的孩子的时候,我们能否不要急于将我们的规则与道德强加于他们的思维,更不要对他们的一时错误不留情面的大加训斥,而不顾他们的感受与自尊。我们能否把我们的谅解、批评和信任都蕴含在眼神、表情乃至隽永的故事之中,为孩子创设一种温和而无痕的教育氛围呢?
看了下面这则故事后你会深切体会到无痕教育的伟大。杰克给妈妈写了一张帐单:杰克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2美元;杰克自己打扫房间,妈妈应付5美元;杰克帮妈妈擦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杰克考了优,妈妈应付1美元。合计:11美元。杰克写好后,把纸条压在了台灯下,便去睡觉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纸条,只是宽容地一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醒来的杰克看到这样的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杰克,杰克应付0美元;妈妈教杰克走路、说话,杰克应付0美元;妈妈还将为杰克继续奉献,杰克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杰克珍藏着,它是无痕教育的最好体现。
读了这则故事,我被“妈妈”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我反复体会着她超然的心境与博大的胸怀。这种“无言的”教育远比大声怒骂、讽刺挖苦、大讲道理要高明得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此,我觉得教师也应学“妈妈”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
我经常性看见黑板擦掉在地上没人去捡。有时教室里会不时出现细小的纸片静静地躺在地上也没人去捡。记得有一次上课了,我刚进教室就见地上有一些碎纸,一股无名之火从心燃烧起来真想像往常一样批评学生。但这次,我忍住了,细想批评了多次根本没什么效果,干脆以身作则自己捡吧。于是,我蹲下了身子捡了起来。有部分学生也跟着捡了起来。捡好之后,我没说什么就上课了。事后,我发现教室卫生比以前干净多了。
拨开教学形式的枝蔓的遮盖,我们许多教学模式,依旧是单纯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这不能不说是素质教育之下的悲哀。其实,当我们把学生的情感从教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的生硬灌输时,孩子们正远离这些道德而去。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从“知”到“行”,让学生亲身体验。
我在帮助学生建立关心长辈的情感时,以“孝心献长辈”为题开展了“当三天小主人”活动,让学生买菜、烧饭、打扫卫生等,体会长辈平时的辛苦与操劳,感受长辈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对长辈的爱不只停留在嘴上,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此后,在家帮助长辈做事的同学渐渐多了。通过这次活动,我充分认识到道德认识、情感的升华,不是在课堂上老师的声情并茂的滔滔不绝就能让学生道德真正醒悟的。
“生活即教育”。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把德育与生活实际紧紧结合起来了。德育来源于生活,更要还原于生活。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德育中,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中耳熏目染接受教育。无痕的教育会令学生产生共鸣,养成健全的人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