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毕业论文: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19-04-06 21:09:26
本科生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
姓名 |
|
学号 |
|
专业 |
|
班级 |
|
论文题目 |
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 |
研究目的意义
传统的孝文化在历史上发挥了社会保障功能,中国古代历朝官方和民间皆以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和播扬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壁画、年画、戏曲、诗文、民间故事传说等普及程度较高的文化传播形态中,“百善孝为先”总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观念主旋律,“目连救母”之类的故事总是久演不衰的题材。但是在当代中国,孝文化的传播似乎被弱化,社会上孝道的观念日渐淡薄。2010年成都“让座门”、郑州城管“耳光门”以及2011年北大研究生公务员暴打父母事件等,无一不是在昭示中国孝德的缺失。
但是,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孝德意识也逐渐模糊甚至缺失,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忧虑。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何在?应该说,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很重视的,从一年级就开始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忽视了基本的民族伦理观念教育,其中孝德教育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人对传统孝文化认识不清,认为传统的孝文化是封建的残余,是愚孝,因此忌讳谈孝,更不敢理直气壮地谈论孝。儿童青少年,在溺爱过度但孝德教育不力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学生家庭角色错位,道德观念弱化,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体谅、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中小学生身上,呈现出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的“贫孝”状况。
学生的道德教育,无疑应该是学校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外交流与交往更为活跃,各种思潮与不同的生活习惯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渗透,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而且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被打破,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完全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加以扬弃,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入中小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生心理还未成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可塑性较强,对于他们的孝德教育成效会更明显,也更有利于弘扬孝文化,从根本上抵制孝德缺失。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孝道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的孝德状况,因此孝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犹如夯实人生大厦的地基。让孝道扎根于孩子的心灵,成为幸福的真谛。
本课题就是在辩证地认识传统孝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及其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使得小学道德教育能够重视孝德教育,从而弘扬孝文化,为改善中国孝德缺失的现状尽一些绵薄之力。
|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前言部分
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社会生活的文化精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思想,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基本含义是对父母的赡养和顺从,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规范。孝文化是指一切有关“孝”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的总和。
本文参考了2006-2012年间发表于教学参考、文教资料、前沿、中国青年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及部分硕博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体把握。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文献大多先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含义进行阐述,接着再阐述有关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各个议题,由于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少,我只能选择一些与本课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二、主题部分
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与构建和谐社会(潘亚绒,2006)认为传统孝文化积极、合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敬养父母:(1)赡养是孝的基本要求,敬养才是孝的本质;(2)敬养父母要以爱为情感基础;(3)孝敬父母既要无违,也要劝谏。2.敬爱老人,敬爱他人。
试析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从青少年教育和养老敬老谈起(于玲玲,2007)结合青少年教育和养老敬老这两个家庭建设的永恒话题也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来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本文作者提出,孝道在于青少年教育,如果能对孝道孝行的合理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吸取其有用的部分引导青少年健康向上,使他们认识到爱惜生命、珍惜名誉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且与父母有直接关系,是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便有可能促使他们逐渐摈弃狭隘、自私、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对青少年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呼唤。
传统孝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少年德育(郭云芳,2007)首先谈了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亲子关系之道上的重要差异,接着揭示了孝文化的传播被弱化的原因,同时提出孝文化在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合理性,最终揭示了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少年德育具有积极意义:(一)传播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自爱精神,(二)传播孝文化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敬养意识,(三)传播孝文化有利于养成青少年的勤俭节约精神,(四)传播孝文化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自强不息精神,(五)传播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六)传播孝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高中建、张英敏,2008)通过考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在关系,来探究孝文化中有利于道德品质养成的资源,以促使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与全面发展。一、传统孝文化的道德内蕴及与青少年道德养成之契合性。首先,孝文化与青少年的责任感培养具有内在统一性。其次。珍爱生命的孝文化要求也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另外。孝文化的事亲尊亲有利于青少年公德意识的培养。二、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之归因及对青少年德育的制约首先。信息化及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父母的地位和权威受到置疑和挑战。其次,现代社会大变革对优秀传统孝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再次,来自父母方面的原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三、孝文化于青少年道德养成中的价值:第一,开展家庭责任感教育;第二,在学校里开展感恩教育。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传统孝文化教育(曹红,2009),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伦理价值,在高校大力弘扬“孝文化”,推崇孝德,对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继承和超越的可能性和现实途径加以探求,对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新一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急需传统孝文化的伦理道德价值,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需要传统孝文化实现现代转型,三、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发扬的现实途径。
论孝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庄立臣、张国松,2009)从孝道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当今社会孝丈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影响,提出了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教育:(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孝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二)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孝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启德铭心;(三)在入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孝文化,有利于融合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孝道观教育的时代内涵(张华,2011),当我们试图把传统孝道观作为现代教育资源时,则必须区分其精华与糟粕,进行必要的“扬”与“弃”。
1.传统孝道主张孝亲敬老应当内心敬重与外在礼仪兼修。具有永恒的伦理价值;
2.传统孝道主张竭力养亲。克己奉亲,把“孝”与“养”统一起来揭示了孝的基本内涵;
3.传统孝道主张慰亲心、谏亲过,把自护自律与规劝长辈结合起来,提供了处理亲子关系的根本原则;
4.传统孝道无视子代权利、宣传封建迷信、主张厚葬等糟粕必须批判摒弃。
青少年孝道观教育也应当走出简单诵读经典、重温历史故事的窠臼,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1.孝以敬为先,不以愚顺;
2.孝以养为本。不以葬显;
3.孝以护为要。不以守论;
4.孝以正己为则。不贻亲羞;
5.孝以及人之老,不独其亲。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由青少年孝道缺失引发的思考(韩文根,2011)在揭示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点(1.孝是道德的本源;2.孝是对具有血缘关系的宗亲的尊爱和维系;3.孝道是知识修养在德行上的体现。)之后,分析了青少年孝道缺失的现状及原因,重点阐述了要重视传统孝文化的德育作用:1、重视孝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2、发挥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3、建立“三位一体”的孝德教育模式。
论孝文化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价值重构(包金环,2011)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应重构孝文化:(一)从“事亲”“尊亲”为孝出发,构建感恩教育;(二)从“承志”为孝出发,构建责任感教育;(三)从“立身”为孝出发,构建理想信念教育。
论传统孝文化的现代转换(徐拯,2012)认为,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与时俱进,对传统孝文化要“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将其融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成为新型的现代孝文化:(一)用“追孝”思想高扬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二)用“奉孝”人伦观念维护珍贵的家庭亲情,(三)用“立身”理念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四)用“孝行”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总结部分
综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直接对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的较少,比较偏重于以青少年和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的探讨大多集中于敬亲和养亲,有的拓展到了通过“立身”来达到孝的目的。对于传统孝文化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借鉴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及青少年中的作用来写,有利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有利于启德铭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美好校园。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了解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2、采用结构式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地、直接地访问一些一线教师,大学老师,小学生的家长,了解传统孝文化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3、深入小学,了解目前小学对传统孝文化的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4、利用归纳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归纳出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及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
研究框架
一、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
(一)“保全身体”
(二)“敬养父母”
(三)“承志立身”
(四)“慎终追远”
二、传统孝文化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个人修养
(二)是形成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三)是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根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传统孝文化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一)营造孝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开发孝德教育的资源,把孝德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育中去
(三)分阶段分层次教育,在循序中渐进
(四)多方协同,多面配合,在家校携手中收获
(五)多层面多角度体验,在体验中明理
|
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第三阶段: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第五阶段:论文修改、定稿、打印
|
主要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57-273.
[2]郭云芳.寓中国传统孝文化教育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R].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6.3-4
[3]肖海平.孝文化的继承与学校教育[J].孝感学院学报,2009,(1)
[4]潘亚绒.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与构建和谐社会[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5) :55-58
[5]万本根,陈德述.中华孝道文化[M].成都:巴蜀书社.2001:334-336
[6]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82-296
[7]郭云芳.传统孝文化传播与青少年德育[J].东南传播,2007,(12):111-112
[8]于玲玲.试析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从青少年教育和养老敬老谈起[J].教书育人, 2007,(12):56-57
[9]包金环.论孝文化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价值重构[J].沧桑,2011,(2):193-194
[10]庄立臣,张国松.论孝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175-176
[11]高中建,张英敏.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8,(2):86-90
[12]韩文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由青少年孝道缺失引发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6):100-104
[13] 张华.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孝道观教育的时代内涵[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95-99
[14]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孝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23,19,39,38,3,3,5,4,4,46,28.
|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学院教学委员会意见:
主管领导(盖章):
年 月 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