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07 09:19:37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八坼小学   杨秋华
小学品德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更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衡量思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学会怎样做人。
如何利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走近学生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有了生活中切身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二、激励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实践表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有效方法。一般说来,儿童对学习形成本身感到兴趣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因为他们一旦对学习过程不感到新鲜有趣,或者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就不想学。课堂学习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有效、主动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使他们在志趣盎然中以理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增强其自信心,并且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品德课程中激励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呢?其实方法有许多,我现略举二三。
1、运用延迟性评价,激发创新活力
运用延迟性评价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延迟性评价,是指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便会说出许多答案和设想,此时,教师应认真倾听,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宜过早地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把他们创新性的见解扼杀在萌芽之中。那何来的创新?何来的进步?学习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教师要维护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只要他们言之有理都得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各抒已见中激活创新活力,对道德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在实施品德与生活课时,教师要掌握学生对品德认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以评价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讨论中大胆地散发、求异,以达到唤发学生的创新的活力,取得更好的发展。
2、肯定与否定要恰当
教学评价的肯定功能是能够发挥积极的影响,但是评价的否定功能可能对道德行为产生消极的方面。因此,教学评价的肯定功能与否定功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肯定的评价功能,消除教学评价的否定功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各种评价和反馈,是很经常且正常的师生交往,学生对了则说对了,给予肯定;反之则予以纠正,这看起来并不难操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不一定如意。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或许只有合不合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一个问题的肯定和否定,还是多提倡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这样能力才会有所锻炼提升。
有位学者说过:“从本质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都有极大的潜能,就看你如何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信心,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即便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恰当、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现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评价者(即教师)与被评价者(即学生)之间是特有的一种领导和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样的评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等待的评价位置上,往往会造成积极性不高,甚至讨厌和惧怕教师的评价。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看我们教师是否善于发现,愿不愿意去发现了。就像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大家都叫他夕夕,他的学习成绩是一塌糊涂,弄得很多老师都很头疼啊。但是有一天早上,我就看到这个孩子一个人拿着盆和抹补,咧开嘴在教室里擦着课桌和椅子,擦得干干净净的,额头上冒着闪亮的汗珠。我真的由衷的笑了,其实夕夕也蛮可爱的呀!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的每一个学生,说不定他以后还是个奇人呢!
三、重视情感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要结合教材与生活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更加热爱同学、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形成公正、正义、善良、勤劳、有责任心等的良好价值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时,可利用学生良好情绪的特征,使他们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形成愉快、开朗的心境,积极地对待生活和社会;利用学生意志特征,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范和社会公德,在学习中持之以恒;使学生更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学生理智个性,发挥他们在智能方面的长处,使他们在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得到发扬,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相当重要,将会引领他们一生。
四、情境化的活动教学
情境化的活动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在课堂中模拟创设场境,让学生参与到这些场景中的活动,学生一旦进入情境,体验也会更加的深刻,认知和情感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在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时,我在课中组织了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一是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中草药,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增强趣味性,摸一摸,闻一闻,亲身感受一番,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中草药名称及其作用。二是试一试,当一回小小中医师,体验中医的疗法。三是抢答,由老师出题,学生抢答,看谁知识丰富。通过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自豪情感,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甚好。
小学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中,强调教材与生活相联系,以学习实践为重点,发挥出评价的导向作用,并努力培养学生美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如何做人。并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反馈和总结,在总结中探索和创新,使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更加有效、更加有意义,为学生更好的明天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