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发布时间:2019-04-07 09:31:32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
   一、品德和社会的含义
     这个部分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
     第一、思想品德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力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建设家
乡、建设祖国的志向。学生应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它是从思想上给人一只标杆。
     第二、社会实践是在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后在行动上实践和体现的。一个小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好与坏都表现在他们为人处世,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是从行动上给人一条准则。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第二部分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很多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教师的难点,在这里,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
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浅谈如何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1、趣味性的导课形式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 小品导入、讲述故事、音乐渲染等等。
  1. 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捷径
游戏是儿童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它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要是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提高思品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
常用的品德与社会游戏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扮角色游戏 、擂台赛游戏 等等。
 
    二、扩展课外知识,将课本内的知识贯彻到课内课外
1.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这一环节是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良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下一篇: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小学品德教学如何让儿童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