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德育论文:浅谈一年级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14 11:02:10
小学德育论文:浅谈一年级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实施的最佳时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力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礼貌等习惯,将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作用。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将浅谈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看法。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其次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三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把各自的的作业放到桌角的一边,有小组长同一收,并教会小组长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写字课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三、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一年级小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加里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德学生的尊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以礼待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那么当学生热情地向你问好时,希望你也能微笑着说声“你好”;当你借用了学生的物品时,希望你在归还时务必说声“谢谢”,当面对学生犯了错还不知悔改时,希望你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谆谆教导。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犹如雕刻活人之塑像,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的塑像常由一位美术家来完成,而活人之塑像则是家长和一群教师来完成,尚诺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成真善美之活塑像,这就是说,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学校与家庭之间必须默契配合的。因为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家庭的影响。要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需要家校配合,步调一致,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因此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就孩子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家长一起探讨孩子们习惯养成的问题。我直言不讳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家长认同后,要求他们在家努力配合,争取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做法得到了家长的鼎立支持,他们和我配合默契。考虑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欠佳。我又利用网络,组建了一个班级QQ群,这样就能及时地将孩子的在校表现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家长进行沟通。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高认识,常抓不懈,那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必将时时处处开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