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德育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4-24 08:32:5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明德小学 樊小华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还不多见。本人接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已有年余,所任教班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个人的见解。
  •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源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体验。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发展。
  •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探索实践。
在品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勇于探索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实,在这些方面,品社教材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如教学长江两岸是家乡中的高峡出平湖时,我就向学校领导打报告,充分利用学校与三峡大坝毗邻而居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学生带至三峡大坝、坛子岭,让学生在观察与倾听中确实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气势,知道了三峡工程具有通航、防洪蓄水、发电和补水的四大作用。深入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体验三峡建设者的艰辛劳动,感知科学技术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学习、爱科学的巨大热情和作为一个三峡人的幸福感、自豪感。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有效性,是教室内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小学生道德的形成,源于儿童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加强小组合作,注重讨论交流。
在教学中,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各个环节是提高品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等。
“小组合作”重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明确小组组员分工。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角色分工还要经常轮换,互相补位,以使每个小组成员能够担任多种角色,既能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的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讨论交流”是品社教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展示汇报”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展示汇报方式可多样。如语言陈述、操作演示、板书演示、课本剧表演、小白板展示、多媒体演示等。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在近两年的品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师生关系平等鲜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的案例并不鲜见。尤其被教师们称着“小学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更是如此。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形式;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形式。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有效性。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述说、表演。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的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开展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的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品德与社会又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所在。
我们应该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有效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