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育论文:给问题学生多一点关注和包容 发布时间:2020-01-07 23:51:55
给问题学生多一点关注和包容
一般来讲,老师们对问题学生最在意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学习“成绩差”,其次就是“难以管教”。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把原因归结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公平的,且常与事实不符。常常任课老师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由于学生自己的智力水平及家庭的原因,而使得学习成绩提高缓慢。对某些“难以管教”的学生,即使老师付出大量时间与其交流,也常是“对牛弹琴”。
“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各种原因造成的。
二、“问题学生”是如何长成的?
有心理学家对同卵双胞胎的性格和智力水平的相似度进行过研究。一对同卵双胞胎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对他们在智力、喜好、情感等多方面进行测试,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在喜好、情感上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远比异卵双胞胎要高得多,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有双胞胎会说他们就像“一个人”。
另外,在生物学上的研究也表明,许多方面的智力是先天的,如思维的“灵活性”。每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发展程度显然是不同的,而这一差别也许从人一出生就注定了。
对双胞胎的研究及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人的智力乃至情感上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先天因素不可忽视。
除了先天因素外,后天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也是导致问题学生的关键原因。
人们常把家庭环境的注意力放在家庭经济实力上,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仅仅是经济条件这种“硬实力”显然是不够的。有鉴于此,便有了家庭“软实力”的概念。家庭软实力是指家庭成员间性格融洽度,信任度,情感默契度,成员间的关怀度,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人缘和人气。美国有心理学家对150位IQ智商超过200的学生的家庭背景时行调查,发现超过85%的学生的父母都是有大学以上的学历,而只有15%的家长没有大学毕业。显然,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学生智力的影响。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学生本身就遗传了他们父母良好的基因。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他们在子女的学习上,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
对中国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也说明了“家庭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农民工父母在教育水平上的不足,于是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更多的寄托在了学校上面,与孩子的沟通也往往不足,即使有也是死板生硬的打骂。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结果却适得起返。对孩子过多的责骂,往往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孩子产生了难免平复的“自卑”心理,导致“自暴自弃”。《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认为: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一个原本纯洁无瑕的婴孩,之所以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归根结底,问题往往出在父母身上。英国教育家尼尔曾说过:“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三、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雷雳教授运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对普通学校的272名11——15岁的少年学生分组进行学习不良与非学习不良的比较,考察了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性等方面,并且强迫、抑郁、敌对严重度中等以上者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偏高。: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与非学习不良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他们对学业、一般自我等的评价较消极。
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处于令人堪忧的水平,而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学习,这或许是问题学生为什么一直很难进步的原因。
四、对待问题学生的思考和对策。
对问题学生的成长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我们应该从综合系统的角度却看待问题学生,而不只是一味的怪孩子。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子不孝,父之过”。作为教师,要教育好问题学生并不容易,往往徒劳无功,但也不是说毫无办法。
(1)加强正面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某校做过一个实验:他对学生做过一些测试后,很随意的从中抽出一些学生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老师,极为认真地说:“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这个实验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由于教师的期望,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而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会产生一种激励的作用,学习会更加努力,
因而取得了好成绩。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对待问题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关注。问题学生身上所表现的不足是既成事实,教师应该承认这种事实存在,慢慢引导学生去做出改变。如果教师也总是抱怨和责骂问题学生,那么他们只会越变越糟。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包容,更要允许他们犯错,在错误中引导他们改正,才有可能进步。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他们哪怕一点点进步都应不吝赞美之词,这样才有可能树立起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在对问题学生的关注上,不能让他们没有存在感,让他们觉得老师“不管他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希望有人管的。
(2)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针。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存在的种种现状,分析“不良少年”形成心理因素,对日后进行帮教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条件可能的话,在中小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调查发现,96%的问题学生都认为自己曾多次遭受到挫折。如何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也是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的方面。
(3)教师应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共青团北京市委课题组曾进行一项“关于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青少年不良 为起始于一些小毛病,80%都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家教造成的不良孩子主要有四种类型:其一,溺爱型。在家教中,家长重“养”轻“教”的现象呈主流趋势。家长对孩子是重营养,轻锻炼;重智力因素,轻道德培养。其二,粗暴型。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缺乏教育意识,方法简单粗暴。其三,放任型。目前社会上拜金主义倾向有所抬头,在一部分家长头脑中,钱便是一切。其四,单亲家庭。有的孩子,因家长离异或一方病故,不是成为孤儿,就是跟随了异父母,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环境方面,教师能做的不多,但针对以上四种类型的问题家庭,教师需要多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与父母多交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尽可能的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的父母,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或鼓励、或批评、或提醒、或建议,以达到实现有效沟通的目的。
结语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学生始终是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方面,但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又不能只顾那些好学生,对那些问题学生放之不管。对于学校来说,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对提高学校的声誉是很重要的。从总体上来,虽然改变问题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努力总会有收获。作为教师,在对待这些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对他们应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多点关注,能够提高哪怕一个,都是巨大的成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