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实现科学学科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9-03-31 23:50:55

如何实现科学学科高效课堂
城阳区环城路小学 李妮妮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我们在座的科学同行肯定都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教师上课时候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都是一个新的指令,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并在长期的训练和磨合中有了很高的默契,而且做到持之以恒,进而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其中一方面指的是教师讲课的高效,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的适恰;另一个方面指的是学生学习的高效,在一整堂课使学生经历由未知到已知进而完全掌握的思维过程。由提出问题到猜想与探究进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新认知。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教师的工作压力。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探索。下面简单给谈一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 关注细节才能确保高效
(一)课前精心准备教学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从课前教师对课的准备中就已经开始了,并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比如在教授六年级细菌的显微镜操作观察活动到来之前几天就早早关注天气情况选出晴好的天气作为实验课。在“制作电磁铁”的实验中,我一定为学生把铁钉退火并把漆包线的两头打磨好。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使我的教学得以更顺利的进行。
课前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解读和对学生各年龄阶段心理和思维特征的认识和了解也是课堂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课后认真进行反思(二次备课)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其实我们许多教师并不缺少经验,缺少的只是对自己工作的经常性反思,没有把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中山路小学要求全体青年教师课课有反思,并且要求有二次备课。开始大家觉得挺麻烦,可是时间久了我们都尝到了教学反思的甜头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这样,我们在每堂课之后就算不写出来,自己也会自我反思是对学生估计不恰当还是教学手段方法运用的不到位。不仅如此,我们学校的青蓝读书会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某一位学生进行个案追踪,我可以选喜欢我学科的,也可以选不喜欢科学的。我曾经选了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很偏科,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班主任说他特聪明,就是太自我。我第一次给他们班上课他就没带书,我忍不住批评了他一句,他就让在下课后用水汪汪的黑眼睛望着我,对我说:“我不喜欢上你的课。”因此我选了他。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开始更多的关注他。我尽量把课上的更吸引人并努力的表现对他的友好,他视而不见,不带书,不回答问题,冷眼看着我。我觉得挺有趣,我想让他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偶然的一次,我需要拍摄一组学生实验的图片,我特意叫上他,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但是依然我行我素。但是这之后,他在我的课上开始回应我的要求了。我小心的询问他,你现在喜欢科学课了吗?他看我一眼,说不太喜欢。我马上追问为什么?他冷冷的说:“不为什么”。听了这话,我没有懊恼,我笑了,从“不喜欢”到“不太喜欢”说明我进步了,看来我还得继续追踪他。
二、巧妙实施才能显现高效
一个好的课前准备只能说是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而他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针对每一课的教学准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精心去做。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预示着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就成为了教学实施中的重点。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上六年级白天与黑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产生对星体运动产生白天黑夜,我利用媒体创设视听一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天文视频既清楚的明白了星体运行产生的结果,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孩子们都很踊跃,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在上运动和静止一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情境,使深奥的科学知识得以轻松体验和理解。
德国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我注重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
三、善用评价才能保证高效。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在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激励学生是科学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所在。关于激励,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给你。可见,激励的作用之大。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的同时,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激励性评价有利于这种充满人文关怀评价的实施。
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各种激励评价方法共用,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动上进的动作,同学给自己加一颗“小红星”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掌握媒体技术才能营造高效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并且制作水平非常不俗,而且PPT的内涵也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做出想要的动画效果。大家可能都见过特级教师张双全老师制作的FLASH课件,特别的实用,她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很值得我学习。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还有就是教师语言能以描述的情境,运用课件可以便于学生理解。
五、发挥团队协作才能实现高效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教学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要求学生要“乐于合作和交流”。科学课程目标中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科学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是实现科学课程活动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又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两句古训的意思正说明了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提倡合作学习。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告诉大家:“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氛围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合作关系的形成也需要一个好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从教育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愉悦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我所教的三年二班有位男同学由于家庭和智力因素从入小学阶段以来学习一直落后,正是这些挫折体验使他在课堂上很畏缩。我及时发现了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让本小组的每位同学都有事儿干。”的要求。其实在小组中每个组员得到的任务并不复杂,有他们自己估量自己的能力而定。比如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镜子一课,这位同学的任务只是把竖立的平面镜扶稳,而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是需要耐心的。由于他通过努力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获得了愉快的心理体验,重新找到了自信。我想他会以此为契机逐渐进步的。
在活动中要明确合作任务,让学生在有序地探究活动中养成合作习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开展小组合作科学探究活动一阶段后,我突然发现,各个活动小组中少数学生能力发展较快,他们把小组中的大部分活动给“包干”了:实验操作是他,发言是他,甚至填写活动记录也是他!其他学生往往一言不发,静坐一旁,安于当观众、听众。这样,一部分学生的潜能是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总是落后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针对这种情况,我马上采取了应对措施。我在给学生们建立的科学探究小组中,每个小组设立了组长、记录员、监督员、实验员、汇报员等多个岗位,并实行了岗位轮换制。如轮到发言员的同学必须代表小组发言。这样不但锻炼能力的机会平等了,而且由于我强调小组的团体成绩,使一些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会去积极地帮助这方面弱的学生。于是,每个同学的能力都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个小组就能较高效地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总之,要构建小学科学课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积极研究教法,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教学有的放失,这样才能让科学课教学百花齐放、百花争妍,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