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教学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心理学定义,情境是对人的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认为,小学科学教学情境是指根据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看法和千差万别的理解,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校本资源出发,把学习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其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分析和探讨科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依据“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利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依据”的情境学习理论,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融合国内外已经获得成功情境教学法的研究。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1、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可以说这是国外情景教学理论的萌芽。目前,还没有具体到有关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研究理论。
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培养愈加重视。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堂不容乐观,虽有情境创设,但不够科学艺术。比如情境设置作秀成分多,且仅局限于课堂伊始,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再如,仅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这样无法有效地刺激学生左右脑的参与,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作为科学教学的核心。另外,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设置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联系不够密切。凡此种种,所以,我校的这一课题的提出,必将在一定程度上补缺遗憾。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情境营造策略研究价值
第一,本课题是从小学科学课堂现状出发,探索如何利用其他学科已有的情境教学策略,成功嫁接到科学课堂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第二,本课题试图提供“模式样板”,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提供参考。模式体现教者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一步一景,步步紧扣,营造出能激起其好奇心,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的场景,使学生循着科学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1、研究的目标
(1)调查当前科学课堂上的现状,归类症结。
(2)研究小学在科学教学各个环节中,寻求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意义的可操作的教学情景策略。
2、子课题设计
(1)小学科学课堂情境营造的调查报告。
(2)小学科学课堂情境营造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力研究。
(3)小学科学课堂过程每个环节场景营造模式研究
3、研究重点
(1)汲取成功科学课堂经验,用理论内化经验。
(2)探索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情境模式的营造策略。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1)、现状调查研究。问卷调查了解科学课堂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探究氛围。
(2)、原因分析研究。A.分析是否依据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密切联系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组织的教学活动研究。B.分析在课堂活动中,研究教者是否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潜在资源,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创造更好的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环境。C.分析研究情境创设是否与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3)、个案研究。A.情境创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b.情境创设对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影响。C.教师自身科学素养对情境创设的影响。D.根据科学内容创设情境的技巧研究
(4)、对策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破解理论和现实状况的脱钩漏洞,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矫正方法,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依据建构理论和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创造出科学情境营造策略。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4—2013.6)填写课题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设立子课题。
(2)研究阶段(2013.7——2015.2)根据方案进行研究,邀请专家指导参与,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整理研究案例,撰写相关论文,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3——2015.4)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相关论文和案例结集,迎接专家评估验收。
3、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科学情境问题研究的资料,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实验法。要设立对比样本,并让研究能力相对较强的科学先行一步,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4)、经验总结法。要求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分理论篇、实践篇、案例篇进行总结和提炼。
|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
1、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或他物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前提,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或生生互动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学习环境。
(2)我们主张,教学过程每一环节都营造一个能给学生刺激性的科学场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其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分析和探讨科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
(3)我们的理想,小学科学课堂通过场景营造,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是乐此不彼在探索和应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的构建者。
2、创新之处
(1)理论创新: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小学科学课堂场景营造覆盖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的理论体系
(2)实践创新:通过开展主题课、研究课、观摩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探索一条可操作性,有效性的模式。
3、应用价值
本课题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其积累的研究经验及成果可为绝大数学校借鉴推广和使用。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 调查报告 |
论文 |
2013.6 |
“小学科学课堂情境营造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
论文 |
2014.4 |
课题阶段活动展示 |
活动方案 |
2014.10 |
课题阶段活动研究报告 |
论文 |
2015.4 |
|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
研究报告 |
2015.6 |
小学科学课堂情境营造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力研究 |
论文 |
2015.6 |
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 |
案例 |
2015.6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1、课题成员中,有1人具备中较高级职称,其余老师均为小学高级教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都主持或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
2、课题组成员都有相关研究经历和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
3、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了许多相关方面的资料和调查问卷,为下一步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4、研究的组织
课题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5、制度保证
(1)由校长室、教科室、年级组等部门对课题研究加强管理,保证课题研究正常、有序地开展。
(2)建立课题研究档案,保证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和连续性。
(3)每周四教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专题研讨、学习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吸纳他人先进的教科研经验。
6、激励机制
(1)定期汇报和活动,适当考虑工作量,视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教科研奖励。
(2)校内评比,对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除享受教科研成果考核奖励外,优先考虑评优、晋级等。
7、经费来源:
学校经费中列支,凭票报帐,用于资料购置、培训、外出学习、开展活动、奖励以及硬件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