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    发布时间:2019-04-07 17:48:22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
成果鉴定材料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二、装订顺序(目录)
1.课题立项通知……………………………………(1)
2.课题申报书………………………………………(2)
3.开题报告…………………………………………(9)
4.中期报告和成绩…………………………………(13)
5.鉴定结题申请书…………………………………(18)
6.研究总报告………………………………………(26)
7.发表的论文………………………………………(45)
8.成果影响证明材料………………………………(48)
9.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
 
子课题申报表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 成武县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填 表 日 期   2011、4、8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总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三月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5年12 月  13日
行政职务 主任 专业职务 小教一级 学历 本科 研究专长 科学
工作单位 成武县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成武县 邮政编码 274206
电子信箱  
主要参加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学历 工作单位
      教师 小一 本科  
      校长 小高 本科  
      主任 高级 本科  
      校长 中高 本科  
      教师 小一 本科  
      校长 小高 本科  
               
             
             
预期的主要成果 C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自筹5000元
预期完成时间 2年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
1.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2.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教学中,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高效地学习。”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本课题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致力于优化最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其具体目标为:
1.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使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的特长,形成符合科学实际且独具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感受宇宙万物的奥妙,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的合理处理与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建设、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的探究。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探究,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愿学、乐学、轻松的学、在课堂中去探究宇宙万物的奥秘。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本课题实施拟用时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培训课题组成员,记录课题研究全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2.4)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建立课题组人员的教学档案,随时积累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工作。其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2.4——2012.6)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关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从活动中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1、7-2012、2月 课题开题报告
2012、2-2012、5月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2、5-2012、6月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资料汇总整理
四、最终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2、7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2、8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开题报告
            菏泽成武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2、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3、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一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三、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
 1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前,教师为了提高平均分、升学率,大多靠的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术”,靠的是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现在的小学生一天要上七节课,还有早辅导,晚自习,甚至还有家庭作业,一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由于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背离教育规律,尽管师生双方都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3、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目前教师们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如何在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等方面做一些实践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才能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才能将课堂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才能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铸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才能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为了学生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理念,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与自身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善于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力求使之升华为新的知识,从而寻找到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行为和评价策略,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
研究程序: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方法论,认知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实施拟用时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培训课题组成员,记录课题研究全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2.4)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建立课题组人员的教学档案,随时积累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工作。其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2.4——2012.6)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关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类别: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科学基础教育
研究单位:课题主持人:郭月侠
主要研究人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期报告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本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小学科学教师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我国小学科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 研究背景
   科学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为国际教育界所认同,在发达国家,科学与语文、数学是三大并列的核心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做”科学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理念。显然,从“自然课”到“科学课”,这种变革不是仅仅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着重大的变革。科学新课程究竟怎样去实施?这是推进我省科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的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的教改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伴以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通道地传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鲜于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低质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浅表的,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往往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失控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的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运用。
  长期以来,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方法论,认知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与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 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致力于优化最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其具体目标为:
1、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使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的特长,形成符合科学实际且独具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感受宇宙万物的奥妙,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的合理处理与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建设、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的探究。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探究,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愿学、乐学、轻松的学、在课堂中去探究宇宙万物的奥秘。
  •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一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形成要完成2次飞跃,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活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科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
    3、科学方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所谓统一性,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其中的某些方法是不少科学研究所共有的,如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说、证实与证伪、实验与思辨等。所谓多样性是指由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环境的不同,任何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各异,是具有研究者个人特色的,具有不完全可通约性。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的要求。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实施拟用时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培训课题组成员,记录课题研究全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2.4)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建立课题组人员的教学档案,随时积累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工作。其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2.4——2012.6)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关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附件1: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 
子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 题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所 在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2012   年 06       13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2012年5月制
 
 
 
 
 
 
 
 
 
 
 
 
一、基本情况
 
提交鉴定的
成果
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结题报告
   
   
   
   
   
   
   
   
   
   
   
   
   
通讯地址 成武县田集镇邓庄小学 邮编 274206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Gyx7512@126.com
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高级教师 组织协调
    小教一级 材料收集,理论总结,课堂教学实验
    小学高级 参与课堂教学实验
    小学高级 参与课堂教学实验
    小教一级 参与课堂教学实验
    小学高级 参与课堂教学实验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等。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策略课题是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的子课题。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协调下,按照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有效的研究,该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已完成课题的总结报告,特申请省课题领导专家给予鉴定审批。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方法论,认知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与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致力于优化最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其具体目标为:
1、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使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的特长,形成符合科学实际且独具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感受宇宙万物的奥妙,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的合理处理与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建设、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的探究。
   通过以上三个目标的探究,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效果,使学生愿学、乐学、轻松的学、在课堂中去探究宇宙万物的奥秘。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的要求。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实施拟用时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培训课题组成员,记录课题研究全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2.4)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建立课题组人员的教学档案,随时积累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工作。其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2.4——2012.6)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关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级得到到教委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课组成员都深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课堂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从网络中论文中汲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然后运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去验证。
我们课题组的报告得到镇教委领导和其它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在全镇推广和应用。其中xx老师在2011年获得山东省教研室小学科学优质课三等奖,并多次在菏泽举行公开课,xx老师被授于“小学科学带头人”的光荣称号,并获得成武县优质课一等奖。成武县小学科学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由于知识面有限,课题报告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其中也引用了和借鉴同类论文中的不少知识。在此表示感谢。
 
 
 
 
 
 
三、阶段成果

作  者 成果形式、名称 完成
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
物名称、期号或授奖单位
1   温度和温度计课件 2011.10 山东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研究室
2   中期总结报告 2011.11 山东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研究室
3   优质课有趣的磁铁 2011.10 省教研室
4   温度和温度教案 2011.10 山东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研究室
5   论文寓科学于游戏之中,自主探究乐趣无穷 2012.3  
         
         
         
         
         
         
         
         
         
         
         
         
         
         
 
 
四、总课题组验收、审批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题类别: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科学基础教育
研究单位:成武县田集镇邓庄小学
课题主持人:郭月侠
主要研究人员: 高伟星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总报告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之一,本课题对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提问、小学科学课堂分组合作、小学科学教学评价、小学科学课程取舍与创新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有效的研究,为我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性与有效性奠定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这
对我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2、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3、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一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比较有代表性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有效性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以建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四、小学科学课堂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
   科学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为国际教育界所认同,在发达国家,科学与语文、数学是三大并列的核心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做”科学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理念。显然,从“自然课”到“科学课”,这种变革不是仅仅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着重大的变革。科学新课程究竟怎样高效的走向课堂?这是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行的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的教改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不容乐观。课堂上,空泛的教材,伴以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科学知识在老师的”强迫下“一厢情愿的传授给学生,学生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鲜于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低质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浅表的,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往往是低水平的,甚至是失控的,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又具有很强的纯记忆性的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运用。
  因此可以说长期以来,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当前,教师为了提高平均分、升学率,大多靠的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术”,靠的是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现在的小学生一天要上七节课,还有早辅导,晚自习,甚至还有家庭作业,一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由于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背离教育规律,尽管师生双方都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中、小学生因伏案作业用眼时间太长造成的近视率高达80%,而心理烦燥不安、紧张、焦虑等心理疾病也极为普遍,有的学生因不堪重负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可以说教学效益是低劣是造成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
2、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1.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目前教师们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如何在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等方面做一些实践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才能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才能将课堂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才能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
平和研究技能,铸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才能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4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目前,迫切需要运用教育科学手段来了解、分析、认识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合理性着眼,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
我们通过借鉴和吸取前人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果,紧密结合当前教学实际,进行更深入的比较性研究并大胆实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活动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低效和无效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促进和指导作用,可以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理论。
5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推行新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高中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的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实验场,也是评价课程改革效果的一个标准。课程改革必将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一种适应新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就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能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教与学的关系,树立“为了学生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理念,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与自身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善于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力求使之升华为新的知识,从而寻找到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行为和评价策略,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
研究程序: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2)探索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研究的对象    
山东省成武县xx农村20所完全小学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上课情况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同时辅之以个案分析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寻找一般规律、一边研究一边总结,不断探索,不断现。用统计分析法来检测研究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
(一)寻找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调查组共听课89节,检查备课本112节,召开教师座谈会3次(每次不少于10人),学生座谈会4次(每次不少于20人),发放“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表”500份。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情况。
2、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为此,由课题组牵头,组成“xx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调查小组”,成员有学校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等13人。任务是对全校及全镇20所完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3、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
(2)、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课堂教学有效性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应当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3)、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的要求。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以至于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还应当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力所能及地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方法论,认知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与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实施拟用时一年,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策略等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组织开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培训课题组成员,记录课题研究全过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2.4)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建立课题组人员的教学档案,随时积累教学资料,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研讨工作。其间进行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2.4——2012.6)
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关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过程及具体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过程
1、理论学习,专业研究。
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的前期阶段专门组织了几次理论学习,关注“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相关的理论底蕴。通过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
2、实践体验,转变观念。
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科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科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科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 “学会向科学知识提问” 、“学会向科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交流研讨,分析对话。
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开展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为目的,就其中某一主题、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细节有效与否进行教学研究、研讨和课题大赛课活动。既学习成功的案例,从而揭示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规律。也学习不成功的案例,共同寻求解决课堂低效或无效问题的方法途径。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如在教空气占有空间吗这一课时,我在一个玻璃瓶上塞上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插入一个细小的漏斗,然后问学生:你们能通过漏斗把水倒入玻璃瓶内吗?同学们根据自己自己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能。我就找了两名同学往玻璃瓶内倒水,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成功,同学们都傻了眼,在下面议论纷纷,我让同学们考虑:水为什么倒不进去?玻璃瓶内是否有一种东西存在?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轻松地认识到空气占有空间。在做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时,我让同学们思考:针会不会浮在水面上?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针会沉入水底, 我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慢慢地移出叉子,结果针浮在了水面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 兴趣浓厚。我稍微一讲解: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1、合理分组,动态管理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们主要采用简单的前后座位为一四人小组,或同座位为一两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由于对学生了解不全面,出现了强强结合或弱弱结合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通过与班主任交谈,对学生进行观察、摸底,充分了解学生后,我改用了异质分组,把学生按性别、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甚至家庭背景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并使它们进行互补。组内异质,全班同质,这有效地提高了全班整体活动的效率,为课堂教学争取了时间。但四人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还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采取动态管理,如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成两人小组、六人小组或八人小组,或者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暂时性重新搭配。
案例1:如在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无限宇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八人小组,这样更便于分工、汇总和整体交流、汇报;在学习有趣的磁铁一课时,我认为采用两人一组比较好,因为这样做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而在学习了解土壤一课时,要求学生自带土壤,有些小组的同学就带来了同样质地的土壤,我就让他们根据土质的不同,进行重新搭配,使学生对本地的土壤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养成习惯,有效合作。
(1)学会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合作技能来搜集资料,旨在培养学生的整理资料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案例4: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时,为了让家长很好地配合孩子,课前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份告家长通知书,具体内容如下: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
我是您孩子的科学课老师,由于我们下周二将要学习我是怎样出生的这课内容,因此,需要您的积极配合。在上课之前老师会让孩子与父母进行一次交谈,孩子可能会问到以下这些问题:如:“我”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我”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有多重、身高有多少、当时妈妈怎样?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什么反映?“我”在妈妈肚子里吃什么?“我”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多长时间?“我”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发育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爸爸及周围的亲人都做了什么?等等。也许您的孩子还会问到一些自己感到好奇的问题,希望家长能正面回答,最后督促孩子把从您那儿调查到的信息记录在书上,以便上课时交流。
同时,要求学生在与家长交谈之前一定要想好要谈论的话题,上课时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比比看,哪个组解决的问题多,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2)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现象。每个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学中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案例5:在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以及是否省一半力时,前一个问题大家的结论非常统一,但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结论,有的小组所测得数据非常接近被提起重物的一半力,而有的小组的相差甚远,但是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就选择持不同观点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探究方法和过程,结果发现有的小组在测量前没有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有的小组没等指针静止就读数等等,从而使测量数据出现很大的误差,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实验都会有误差,但是规范操作就会减少误差。
附记录表:
直接提起钩码所用的力(牛顿) 通过动滑轮提起钩码所用的力(牛顿)
1 0.51
1.5 0.76
2 1.1
结论:动滑轮省力;而且省大约一半的力。
(3)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小组成员间产生一些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的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案例6:在学习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时,学生讨论摩擦力的我们的生活有“功”,还是有“过”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确定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组长选择一名组员进行汇报。汇报时,哪一个观点阐释的清楚,哪个组将成为优秀小组,他们将每人获得两颗五角星,教师要求明确后,各组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要求以组为单位学生们就明确,他们的参与、踊跃发言都是在为小组争光。评价机制在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听到奖励五角星,大家都会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3、适时引导,提高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把握时机,适时引导。教学伊始,教师要很好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确立本小组的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参与,要先给学生一段自由发挥的时间,教师观看全局,宏观调控,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一些小组恰当地进行引导或参与到个别小组中去,做一个合作者。一定要避免无目的组组参与。教师适时地引导和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通过教师的引导及不断的培养,使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
案例8:如在学习电磁铁一课时,在学生动手活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否与铁芯大小有关”的实验中,每次换铁芯时,都要把导线一圈一圈从一个铁芯上拆下来,再一圈一圈往另一个铁芯上绕,进度非常缓慢,我就参与了进去。问他们在你们探究的这个问题中,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条件是什么?学生很明确,相同条件是:线圈匝数不变,串联电池个数不变;不同条件是:改变铁芯大小。我接着问,既然线圈匝数不变,为什么要每次都重绕一遍呢?学生很快明白了该怎样做,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
4、及时评价,增强自信。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及时、恰当地评价,既要注重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