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问”——科学探究的主阵地    发布时间:2019-04-07 17:49:05
小学科学论文:“问”——科学探究的主阵地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下,探究学习已成为了科学课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
关键词:敢问    多问    善于发问   
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上至宇宙星空,下至海洋生物;大到星球,小到细胞。可以说值得探究的问题太多太多。因此,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课程下,探究学习已成为了科学课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现代教育的学生观也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
一、“敢问”,探究的开始
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双方思维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置于学生平等的地位,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思考。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这么一个案例:在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时,一位教师利用影片乌鸦喝水成功地引出了课题,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问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吗?”总结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时,学生在观察完后争先恐后地回答。“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突然有一个学生说到“空气也是有重量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师马上问道:“你在回答哪个问题?这一课还没上到呢!”这学生被震住了,倒也“识趣”,自己“乖乖”地坐了下去就不再言语了。最终,到下课结束,他都再也没有站起来回答过一次问题。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是的如此可怜,他的眼中教师又是多么“威严”。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地方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地方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自己要是有错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教师则可到他们的身边去征求问题,去倾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从而才能促使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只要没有原则上的错误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这样时间长了,就不会有不敢提问的学生了。
2、形成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
“敢问”意识并不只是对教师问,同学之间的“敢问”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良好的生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只有在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中,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中提问和发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安排实验小组和讨论小组,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产生一种互补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实验和讨论中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实验员,又有材料员,各个工作岗位轮流担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自己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认识到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在这人人相互尊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多问”,探究的灵魂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说学生“敢问”了,就培养出来了,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不断提问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来。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每时每刻培养学生的“多问”意识,才能开启知识的大门。
1、联系教材,调动兴趣
很多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有一次,我在教学沉与浮时,我为了创设情境,准备了一个玻璃水槽,放入水,准备了木块、铁块、塑料块、泡沫、橡皮泥、小铁船等物品。叫学生先猜测一下,哪些可能会浮?哪些可能会沉?学生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再去实验,当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问题?“为什么铁块沉了?”、“为什么木块浮了?”、“沉和浮会跟什么原因有关呢?”……
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2、走向自然,开阔眼界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教材这一媒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这一媒介,在大自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都市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管是与教材有关的,还是与教材无关的,教师都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论“为什么知了会钻到地下去?”、 “黑洞是什么东西?”、“我们地球要是爆炸了,我们该到哪去居住?有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吗?”……学生提问的兴趣高了,问题自然而然就多了。
三、“善问”,探究的重心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光只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就行的。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上的,它包含了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产生问题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对自主探究的刺激促进作用;问题产生的合理性和是否有价值;问题产生以后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如何产生新问题等等很多复杂的方面。现在大多数科学课堂上学生都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思考。这样两者都累,教师累在设计问题上,学生累在要千方百计去揣摩教师的意图。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必定有自己的标准答案,所以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时对与自己答案相差较远的往往不大理会,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很少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思维的火花就不会产生。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提供给他们所需材料,让他们去自行探究,在适当时候,引导一下就可以了。
1、选择熟悉材料,激发问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结果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生活中有那些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摩擦力有哪些作用?摩擦力有危害吗?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呢?等等。学生对于运动与摩擦力并不陌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对于没有价值或无法探究的问题不必急于否定,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他们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由此产生一种满足感。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筛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可以探究,哪些问题课堂上解决不了,以后慢慢探究。
2、“问问”相扣
往往我们一节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问题根本无法或来不及在课堂上研究解决,更有一些问题常常是在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才会产生,有些问题往往在实践后产生的。因此,在一节课的尾声,教师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发表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到课外去自行探究;也可要求学生针对课堂知识到课外去自行实践探究。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最后我们就势可以问:盐可以溶解在水里,那么它可不可以从水里分离出来呢?……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不停的在体验当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去探究新的问题,而不应满足于已知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来不及探究的问题带到课后去。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新的问题才会永无止境、层出不穷的。
问——科学探究的主阵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提问空间”,让学生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