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4-15 10:12:16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定威中心校   张枝秀
摘 要:作为五年级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繁纷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的兴趣。对于上农村小学科学科目的任课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前由于没有实验仪器,教师随便口头代替一些简单的实验。现在国家的投资增大了,我们农村的教学设备也随着丰富了,而且我们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学生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五年级;经历探究;科学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正文: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科学课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小学科学课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他们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生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 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的观察能力,对科学这门学科来说,训练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学生乐于观察和勤于观察事物变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发端,我们应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观察。
(一) 观察自然
教师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增长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体验置身其间的无限乐趣。如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变化以及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等等。
(二) 观察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要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如在家、在学校用电器时,电源的连接路线及使用方法应如何连接等等。
二、 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读而且要会说,充分的表达能掌握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
(一)表达活动设计
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实验,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怎样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验证等等,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
(二)表达见解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尤其是碰到疑难问题卡壳时,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同桌的、六人小组、全班的、自由式)讨论,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使他们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三)表达想象
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有效科学探究的保证。因为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指导,把时间留给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收获知识,学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三、 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有价值的问题,开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静思、独思,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一)在课题上思考
课题往往是课文的题眼,当教学中一出现课题,教师就应让学生思考,看了课题你想学习什么,有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课一开始,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不受各种因素制约,发言会滔滔不绝,十分踊跃。
(二)在求异点思考
求异即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和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教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说出人为改变昼夜的长短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习性。这时教师如能抓住这一求异点,让学生讨论,思考、实验,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疑难点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教师可让学生抓疑难点进行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学会提问题,学生能在疑难处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疑惑之处,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教学光的行进时,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
    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促使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照镜子中,学生自己制作潜望镜和万花筒,来观察物体等等。
(一)加强观察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观察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开展各种观察和实验活动。
(二) 参与制作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制作一个模型和同类作品等,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动手制作简易的太阳钟、潜望镜、万花筒、小孔成像、七色光、简单的电路、会飞的纸蝴蝶等等,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探究还发现了哪些秘密。
五、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小学生年龄小,好胜性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其是这种表现的成功而受到教师夸奖,学生更是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因此,教师在课内外要让学生暴露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在表现中创新。
(一)在竞争中表现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如开展小制作、科技小论文、金点子等活动,使他们在竞争中取长补短,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在活动中表现
小学生好动,喜欢到野外去,通过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还能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结合教学,在学校的农基地上,开展种植活动,如进行菜豆发芽试验活动,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树叶标本,开展收集种子活动,集商标展示活动等,这样做,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并有了更加充分的表现机会。
(三)在结论中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要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鸟,最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鸟,实质就是要学生归纳、把握鸟的基本特征,表述他们在探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有的学生用口头表达,有的学生用书面表达,有的学生用图画表达,有的学生用实物模型……,所有这些方式都应受到表扬。
(四)补充延伸,拓展实验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获取知识的地点不能仅仅是课堂,“大自然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舞台”。只有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于课后拓展实验,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获得课内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外探究活动途径有时间拓展 空间拓展 内容、形式拓展等。
六、开放学生的教材,提供凭借的机会
    叶老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如把教材看成“唯一”,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科学教学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学生的教材,开放学生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教学观,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读书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与火热的校外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一)向课外活动延伸
科学课应不受课堂束缚,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科技书籍和报刊,观看科教影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植物园种植活动,进行红领巾气象观测,设立科普画廊,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展示,如克隆、超导技术、磁悬浮列车、“神舟”号宇宙飞船等等。
(二)向校外世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校外生活。教师要带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开阔视野;组织调查考察,了解实情;踏青游览,丰富知识,还可跟随家长外出旅游。
七、开放学生的时间,提供探究的机会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化时间让学生对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会的机会”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因人施教,开放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深究的机会。
(一)课时时间不限
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如果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那探究活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因教学需要,一节课可以提前,也可以延时,有必要可以是更长时间。 (二)实验室等开放时间不限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在其它时间也可去实验室做实验;去计算机房浏览信息、搜寻信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样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三)评价时间次数不限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评价可以一次或多次来完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成功与失败是同时存在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即使失败了,学生也接受了一次教训。在评价时,应允许学生来第二次第三次或更多次,直到成功。这样做能鼓舞学生的勇气,树立探究的信心,坚定学生探究成功的决心。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如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治金,张茂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郝京华. 三年级科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张绪培,俞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7]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1-142
[8]许飞.关注科学本质  引领科学探究科学课 2008年2月
[9]樊琪.科学学习心理学——科学课程的教与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