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格 发布时间:2019-03-25 15:40:25
心灵浇灌,水到渠成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格
单位:杨柳中心小学 作者:曹宏愿
【内容提要】 美术以直观、形象、生动、易学的特点,以点、线、面、黑白、色彩等诸多造型因素、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构成了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同时通过视觉感官,最直接地传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向往和对假、丑、恶现象的憎恨为目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努力创设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 热爱美术 兴趣 想象力 观察力 细心 耐心 恒心 课堂教学 良好品格
中小学美术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的,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扩大其视野,丰富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发展。在有了兴趣后,再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那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就如“水到渠成”般顺其自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只要在过程中能刺激起潜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的冲动,学生就会在活动中充满对艺术创造的欲望,这样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参与这个过程中更好地体验成功、收获喜悦并提高美术课的综合素质,又怎样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创设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美术是美的艺术,只有将美的艺术真正渗透到快乐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创造出美的艺术形象,达到寓教于乐、教书育人的目的。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上好每一堂美术课,是美术课中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作为美术教师,善于把握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更是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与愉悦共存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共同完成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已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另外在教室的前后墙上方,分别写上“爱、悟、创”和“心悦、和谐、创造”的标语,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徜徉在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片绘画的蓝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当然在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创新,去发现。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游戏、表演等活动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会恰当采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来激发创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六面怪脸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在音乐声中,通过一系列画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让他们置身于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氛围中,当学生被怪异的面部表情深深吸引住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多么有趣的表情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然后教师转入正题:“你能把看到的表情用夸张的手法画下来吗?”通过多媒体的形、光、色、声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情发挥,大胆绘制,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给学生插上一对创新的翅膀,让每颗渴望飞翔的心灵都飞起来。“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和心灵自由的空间,在轻松、无拘束、少规矩的氛围中大胆想象,无拘无束画自己所想表述的见解,努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注意在活动中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的素材,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本领。教师不能锁定在教材中,应要带学生走出去,去大自然中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来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引发更深入的思考。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来。
在美术教学中,要增强学生想象的生动性,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想象的教学情境,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并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去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美术和音乐是相通的,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画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优美的旋律同样也能激活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表象,使其产生“通感”,促其联想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比如在教学哆来咪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故事所描绘的那种境界中,激发他们把音乐想象成生动的图画。教师一边播放悠扬的曲子,一边充满激情地朗读故事情节,让学生轻合双目,悉心体会描绘的故事,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美的通感力量使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创作出一幅幅生动、优美、创意独特的动画。这种由音乐旋律美,语言节奏美,和谐的教学形式美与愉快的教学氛围美相互融合,使学生既获得了轻松愉快的享受,又使想象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上课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三、在紧张而激烈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标志设计这一课时,在学生认识标志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小队为单位选出一名代表开展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画出尽可能多的标志;也可让学生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标志做成头饰,让学生编成小品故事自编自演,边表演动作边向其他同学介绍名称。课堂上,通过画、讲、演、竞赛等形式,“全感参与”最大限度地创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生理空间,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参与,充分展示自我、释放豪情、显露潜能,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的快乐感和满足感。课后,教师还可建议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标志装饰在衣帽鞋上,开展“标志装饰大杂烩”活动,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从在课堂上延续到课外,不但点缀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中还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热爱学习不怕困难的良好习惯。
当学生有了主动的表现能力,绘画就不会是简单的轮廓线,而是生动活泼,甚至是令人惊讶的画面效果。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也促进了他们细心耐心恒心的培养,如果粗心空间透视是表现不好的,如果性急没有恒心是画不完整的,有的同学看到一幅较复杂的画,就没了耐心,这可怎么画,他就慌了,不知从哪下笔了,这时我们要把一幅画分成几个部分分组来画,由大到小,然后再逐步调整,长期坚持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课的教学改革,我觉得,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不妨再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让艺术的教学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从而达到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美术教学促使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形成一种乐观不怕困难,积极参与,敢于创新的具有细心耐心恒心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术教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术 湘版四、五、六年级
初中心理教育指导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