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元代山水画审美    发布时间:2019-04-29 13:37:22
小学美术论文:元代山水画审美
   
摘要:元代山水画成就很高。由于政治原因,一些文人画家更多的寄情于山林,通过笔墨来寄托胸怀,抒情娱兴,形成了审美趣味上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特别重要的是,元代山水画在注重皴,擦,点.等技法时,较之讲求法度的宋代绘画,又有了重要发展。从宋人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院体画森严、严紧工整的风格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具体体现在元代绘画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在这种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主观精神境界。虽然元代的山水画创作,从重“造化”,转向于重“心源”,但是画家始终没有放弃“外师造化”。画家黄公望,倪瓒还经常对景写生①,所以,这些画家尽管风格各异,但自然之天趣与艺术家的个性,在作品中达到了微妙的平衡。这是明清画家难以超越的成就。
关键词:山水画,外师造化,元四家,皴擦,笔墨
一,元代山水画的开创。
    元代山水画创作,初期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唐以来的山水画,钱选在青绿山水中注入了文人画的笔法和意趣,表现了一种生拙之美;赵孟頫的山水画面貌多变,他广收古法,自创新机,成就极为突出;高克恭浑穆秀润的画风则来自他对董源、李成、米芾等人的作品的研究。元代中后期,则出现了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他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但是每个人都形成了各自的面貌和特征。元四家的山水画创作实践和理论,代表了此时山水画发展的主流,对明清乃至现代的山水画创造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愚情寄兴手段的山水画,在元代画家手中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画家的人格与个性,在笔墨技巧的探索上也开取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高峰。
二,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一〉元四家的山水画。
    1.黄公望(1269——1354),杭州富阳人。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大痴道人、晚年号井西道人、幼年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目、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擅工、诗、文,精通音律、长于山水。
    黄公望的山水被称为“元四家”之首。他的后半生基本上过着“闲云野鹤”式的生活,后了加入了新道教。在云游的日子里,也经常和倪瓒、王叔明②、吴仲奎③、曹云西等大画家相聚、切磋绘事,相互题赠。他一生云游四方,居无定所,是“终营狡兔谋”之境。晚年的他因受武林湖山之美,曾结庐与杭州的萧箕泉,最后死于杭州,年八十六岁。他少时博学多才、胸怀大致,中年后绝意仕途,归隐山林、醉心绘事,终成享誉千秋的画家。
    “黄公望师董巨,汰其繁皴,瘦其形体,峦顶山根,重加累石,横其平坡,自成一体。”
   富春山居图长卷,是他晚年时的作品,长达2米多,费时多年才完成。表现富春一带(今浙江以南富阳桐庐一带)山水,画面峰峦起伏,井然有序;江水平静,风和日煦;村居野屋,疏落有致;时有垂钓者放舟于江心。看似描绘富春景色,而实则为黄公望心中世外桃源之艺术再现。他的此幅作品技法全面,雄秀并举,穷极变化,终归于平淡。此幅作品充分体现了黄公望匠心独运的大家风范。
     2,吴镇
     吴镇(1280——135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嘉兴(今浙江)人。一生清贫,为人抗简孤洁。博学多识,工草书,能诗文,尤擅山水。水墨山水师法巨然,间学马远,夏圭的斧辟皴,默气沉厚。在元代山水画中,他的技法容纳南宋骨体,但舍其刚劲而趋于温润,别树一帜,亦擅写松竹。
    渔父图是代表他山水风格的作品,此幅作品构图一反常例,舍其险而求平实。高树并峙,湖水谵荡,庐荻偃仰,山作平障,隔断了世道的风雨,扁舟一叶,于幽静的避风港呈现出了一个世道无争的精神乐园。
    3.倪瓒
    倪瓒(1301——1374年,一作1306——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今属江苏)人。擅造园林。初奉教禅宗,后入道全真教派。工诗,尤擅山水。宗法董源,参与荆浩、关仝技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枝兼师法李成。所作山水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MMMM,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渔庄秋霁图充分表现了他精湛的“折带皴”技术,极富特色的“三段式”构图,“披图惨不乐,日暮眇余思”的心境、和荒疏俏拔的审美理想,常常引起后世文人士大夫审美上的强烈共鸣。
    4.王蒙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香光居士,一号黄雄山憔。元末入仕,明初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工书法、诗歌、尤颤山水,初得外祖父赵孟頫传授,后得黄公望指教,又与倪瓒等人切蹉技艺。宗法五代董源、巨然,更于宋代郭熙“卷云皴”中化出“解索皴”,又创“牛毛皴”,且“輙用古篆籀法染入皴法之中,”加以善用渴笔点苔、所作“得意之笔常用数家皴法,山水多致数十种,树木不下数十种”。
   青卞隐居图即是他的代表作。所画山势陡峭,林木丰茂,云雾缭绕。笔墨苍郁深秀,满目灵动,一气转运,形成王蒙丰富错杂而富于气势的画风。
三.元代山水画的发展.
    元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盛极一时的画院;随着南宋政权的灭亡而土崩瓦解,于是文人画家登上了历史舞台④,成了画坛的主角。这些大多是隐居山林的文人画家,完全抛弃南宋院画的创作方法,而遵从北宋文人画家苏轼、米芾的艺术思想,把作画作为表达自我心境的一种方式。他们以山水为媒介,追求平淡天真,飘逸拙朴的趣味,籍以抒发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怀。因此,元代山水画创作的重心,从描绘“真趣”或“抒情”,转向于“意趣”的表现,画家偏向于主观意见的表达。所以画文上“元人尚意”。
    元代山水画大多以“山居”、“幽居”、“高隐”、“渔隐”为主题,但是不向宋画那样客观的象征性的表现(国外有学者称元画是“超形象画艺术”),显然元代山水画中的自然真趣,比起宋画相对减弱,但笔墨的意味相对加强。元代画家非常注重笔墨的简率蕴籍,讲究以书法容入绘画。同时以干笔皴擦,替代宋代画家水晕墨彰的湿笔描绘,使笔墨的功效和内涵、以及独立的审美价值,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元代文人画家喜欢在画上题诗.
    元代文人画家普遍重视在画上题诗,可能是对画中诗意欠缺所作的一种补充,一种新的表达诗意的方式。题款无疑增强了绘画的文化品格。同时许多画家把题款作为构图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诗书画合壁的形式,成为中国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2元代山水画的艺术成为了明代许多文人画家学习的典范。
    元代山水画的开创者赵孟頫、钱选,他们不满宋朝画家马远和夏圭的山水画那种精力外露的笔调,更反对南宋末期所谓“禅画”的草率狂野,他们提倡“士气”主张“复古”,号召山水画家学习唐、五代和北宋画家的艺术,来创造时代的新风,这与北方金代延续北宋画风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所以,他们的主张很快在文人画中形成共识,元代前期画家多学李成、郭熙,中后期多学董源、巨然。真正代表元代山水画风的画家就是元四家,他们都是董、巨画风的继承者。但是他们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独立的人格、强烈的个性,又有独抒灵性的本质,所以他们能推陈除新,形成不同的艺术风貌,他们的艺术成了明清时代许多山水画家学习的典范。  
    结论,元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后人评元画为“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是从宋人画中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向,一变严禁公整的画风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崇尚淡泊、追求天真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注释:
①见黄公望写山水诀、倪瓒为方里画山就题
②王叔明——即元四家中的王孟
③吴仲奎——即元四家中的吴镇
④由于元代社会急剧变化,少数民族统治者统一中国后,实行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同时停止科举制长达36年之久。所以文人生活感到屈辱和痛苦,他们抱着儒家的思想“有道则士,无道则隐”,纷纷追求隐居的生活,在山川自然中求得精神上的蔚安。他们中有一些具有艺术天赋的人、则把时间、精力和思想感情寄托在书画创作上,于是出现许多“文人画家”,形成中国文人画的鼎盛时期,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鉴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