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3-31 21:05:10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给每个教师提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确实做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的观察、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数学思维训练难于进行。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调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必须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亲身体验与生活中认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要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有疑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某一新知识前,有意在已学题中设计一道未学题,学生突然遇到未学题,就会产生疑问,进行想解决问题,因此,思维动机被激发。再是,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兴趣。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支柱。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还有,要多种形式评价、鼓励、激励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评价时一定要因人而异,借助各自思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因评价不当而熄灭。
二、学会数学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思维。
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与猜想等是数学思维过程中运用的基本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了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测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1、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立体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普遍很广阔,要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既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又能在种种看法的基础上立体思维。
四、 重视口头举例,促进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讲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而口头举例,不仅要求学生用自己语言进行表述,而且,举例说明能促使认知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