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生活化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4-03 11:46:32
小学数学论文:生活化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界更加注重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倡让数学教学活动回归生活的本真。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始发点,把生活化的问题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应用能力、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一谈生活化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问题;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始发点,把生活化的问题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问题,就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一、注重生活经验转化,增加学生的间接知识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是存在密切的关联的,将数学应用在生活当中,就可以使数学更具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要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数学课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积累一些生活当中的经验,可是学生自己还不会把这些经验转化学知识。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应该注重这些经验的应用,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就是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的:在中秋节的晚上,婷婷的爸爸给大家分月饼,分的非常均衡,每个人都一样多。然后再让学生利用学具去分物品,要求就是每一份都要同样多。最后再引出“平均分”的概念。由于学生对于分月饼这样的事情是很熟悉的,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验,所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就非常容易。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抛出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通过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对圆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数学大量的数学概念,还要学会运算的基本规律,这些相对是比较抽象的,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高,所以需要通过借助生活世界来理解这些数学知识,通过生活进入到数学的世界。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让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更加具体化。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时,就考虑到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因此就利用家庭场景进行新课的导入:同学们,你能说一说家里都有什么家具和物体吗?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啊?这时学生就会答出:我家的电视机是长方形的,我玩的排球是圆的,电脑是方的……接下来我就让学生们用一张白纸折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学生在折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其它的自己不认识的图形,心中有了疑问,会更主动地探讨数学知识。
三、设置生活问题游戏,提高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比较多,时间长了会感觉到枯燥,学习没有热情了,就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多设计生活化的游戏,学生处于一个愉悦的游戏环境中,就会敢于提问,问题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位置这一课时。以通过“拍手操”游戏导入,我一边念着儿歌,一边让学生根据我的歌词做相应的动作。学生根据我的歌词做出向上拍手——向下拍手——向前拍手——向后拍手——向后拍手——双手举起等动作。游戏过后,我就问学生:能不能说出有关位置的词语?学生很轻松地就能够回答出:前、后、上、下。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学生学习的氛围很轻松,兴趣也很浓。然后,我就让学生利用刚才游戏中了解到的位置词语,认真看看一看教室,说出与位置相关的句子。一个小男生回答:讲桌在我们的前面。他的同桌则质疑:老师,我可以说讲桌在老师的后面吗?这是我鼓励孩子们:大家都非常聪明,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学习关于位置的知识,你们自己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四、改编生活问题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不高,会觉得教材离自己很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驾驭教材。在这方面,我在备课时就特别注意教材的内容,大胆地进行调整,在不改变教材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发出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学习内容。特别是在习题的设计方面,对部分习题进行改编,还自己新编了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习题。结果表明,这些新编的生活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你家里来了两们同学。你有四块糖,你想公平地分给两个人,一人该分多少块呢?2.你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一本书,价格是4元,妈妈付了5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呢?3.你和弟弟一块去冷饮店,每杯饮料是两元,两杯一共需要多少元呢?4.果盘里有五个桔子,你给爸爸和妈妈各一个,还给妹妹一个,盘子里还剩下多少个?将生活化的问题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有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尽管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而且非常缜密的学科,但数学并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在努力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收集生活化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巧妙应用,给学生创造大胆提问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全面增加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糜红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4(11).
[2]宋晓芳.巧妙地运用生活情景,让学生灵活地学习数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3]林志雄.浅谈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
[4]崔桂娟,冯春花.数学课堂与生活的有效连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
作者:祝闯 梁丽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论文: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下一篇:小学数学论文:让数学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