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9-03-23 19:44:56
论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蓬街镇中心小学 滕婉丽
【摘要】小学生的体格发展都还处于萌芽阶段,施以有效的锻炼可以打好体格基础,练习武术可以培养当今学生最缺乏的克服困难、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本文通过武术的文化、作用、以及意义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借此可以开启学生对武术兴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希望能在教师中广泛传播,形成常态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武术 小学体育 必要性
武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有的技击性、健身性和观赏性吸引世界各国人民,通过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力量、爆发等身体素质,非常适合处于机体发展中的小学生练习。教育部于1961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该大纲明确规定把武术列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之一,每学期应有6~8学时的武术教材内容,而 2011修订版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的目标中的参与目标明确指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2011台州市普通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显示,我市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台州学生体质全省排名“垫底”,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综合以上两点,以路桥区体育局09年设立武术教育基地于我校为契机,结合自身长期训练经历和多年教学过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自我梳理,展开武术入小学课堂必要性研究。
一、继承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武术的发展历史历经5000年,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自卫和猎取生活所需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随着历史变迁,至今,武术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每个动作、每个套路,都凝聚历代人民智慧与数代宗师呕心沥血、反复磨练。更不能忽视的是武术体现出的文化精神,无形融汇了儒家、道家与佛家修养等内涵。武德的培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何谓武德?其实就是长抱一颗「仁者之心」;出手是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别人,出手中拿捏分寸,屈人之兵而非取人生命。这种大家理念,我们如果不传承,那就是愧对祖先,愧对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因此,它更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学校是各类人才的发扬地,小学,更是立根之本,如果将学校教育的传承功能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把武术作为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载体纳入学习哦啊体育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喜爱上,这对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武术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弘扬武德精神
武德, “武”是干戈军旅之事;“德”指道德、品德,它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理念从一个最简单的抱拳礼上完美体现:左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拳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武术中武德居首也。武术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后,逐渐在推向世界的大好形势下,更应该尊重武德、进行武德教育,更应该明白练武是为众人的身体健康。发扬这一切都要从孩子做起。因为他们的的心智、身体机能,都还处于懵懂无知、生长阶段,处于载体阶段的孩子,你往上面装什么,就吸收什么,除却他们的父母,学校是另一个灌溉源头,我们流出的“水质”决定了灌入“大海”的品质,弘扬武德,我们需要的是从根部出发,慢慢开枝散叶,发扬中国武术仁、礼、德等优良传统。
三、武术对学校教育的特殊意义
(一)锻炼身体,从小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建立爱好。
现在的孩子,万千宠爱不过份,电子数码时代,他们对iphone、ipad的时间比运动多的多。抽动症、多动症、肌肉发展缺乏协调等等问题成为现今儿童的常见病症,而这些都能从运动中解决。国家规定低段1—2年级一星期不少于四节体育课,其他不少于三节。再随着“每天运动1小时”的倡议,孩子的运动时间在学校基本都能满足,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今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但单一的体育运动很容易产生腻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多样化,跑跳投是基本,开展兴趣活动是辅助。每个学期对教师的满意度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欢迎程度历来是最高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不是不喜欢运动,只是缺乏运动诱惑。我们就是孩子的诱惑来源,开展多样化、多内容教学,让学生喜欢体育,并建立自己的体育项目兴趣,这是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典范。武术可以做到这点。由简入深的动作,可以自由组合编排,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加减,再结合动作的攻防意义,花样百出,长期练习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可以增强体质与智慧,提高反应能力,增强胆识,消除不良嗜好,非常适合现下学生练习。
(二)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优良品质。
新课标要求每节体育课程必须培养三个教学目标,分别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的情感目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优良品质,单从情感目标来说,练武对人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多面的,要耍的引人入胜的长段套路,基础是关键。武术的所有套路都包含三种手型、五种步型,要想融会贯通,一招一式展示力求美观,就必须打好基础,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常年有恒、坚持不懈,更要克服枯燥关,有吃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经过长期锻炼,可培养练武者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性和意志。
(三)培养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树立自信心。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心越来越紧张,接触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们由于学习压力,每天被书本、作业埋没,独生子女的弊端,外面世界的危险等导致孩子即使完成作业也无法出门自由玩耍,渐渐的一些孩子甚至丧失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能力。慢慢的产生自备心理。而通过武术练习,不仅不可让学生在武术练习中得到交流,也可以通过相互展示彰显自信。更甚者,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种演出机会展示自己所学。学习特殊的内容也是在同学中增加炫耀的资本,自信心就可以慢慢增长,武术中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理念不仅仅是书本的文字,它是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通过呼吸吐纳,结合“手、眼、身法、步”展示优美形态,长期坚持,人自然而然会形成如松柏一样挺拔,如风一下风火,如钟一样稳健。
小学是人生学习起步之源,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体育课是除却课余时间最重要的学生活动之源,我们的孩子需要丰富的课堂内容来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特殊的教学内容是吸引他们的最佳手段,武术的进入可以做到这点。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当今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武术进入全国各大高校、中小学必要性之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1年
2、何望东·浅谈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2009 ·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论文报告会专集
3、苏文典·传统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02年06期
4、张云飞 马媛媛·论武术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河南大学体育学报·20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