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如何维持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9-03-24 09:48:47
如何维持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充满挑战的学科,如何让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便是一种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从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任务的精心设计;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优化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 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
【正文】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不可少的必修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既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观念。在围绕这些目标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这方面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端正认识,创设良好的信息学习氛围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还是初次接触计算机,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信息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
(一)以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队的共同参与。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差较大,合作就显得相当重要。信息技术与其它科目不同,它不受年级或年龄的限制,只与平时学习和实践有关。我在每节上机操作课时,都会选出几名比较熟悉电脑的同学参与辅导,以照顾到更多的初学者,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若有时能选出特别优秀的同学代替老师讲解更好,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每节课我都会选出几名“操作之星”、“学习之星”“小组合作之星”用此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以后适用信息社会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就是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这时老师可与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刚接触电脑的三年级小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学生学习指法练习时,我采用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以同桌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然后每四人为一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采用循环淘汰的方式进行比赛;最后选出今天的“打字之星”。在竞争中,为更快的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和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就像演说家演讲一样,精彩的开头可以激起听者的兴趣,触动听者的每一根神经。一节课的开场白,同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或好奇,他们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探索和研究,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①直接提问导入,在教学四年级“用计算机娱乐”中可以直接问学生:如果你们有自己喜欢看的VCD,你们会自己播放吗?②范例导入,激发兴趣,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画图软件第一课时,我们可以先把精美的范例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有一种自己也想去绘画的冲动。③设疑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争做今天的“指法之星”呀?”教师这时展示手指分工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教师接着提问“如果你想让你的打字速度变的很快,你应该怎么办呢?”这就很自然的转到学习如何正确掌握手指分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习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环境”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在教学理论知识点时,配合以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独特感、直观感、新颖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现在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当然也应该首当其冲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
(二)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而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课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我一般将一堂课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或是按照需要把该堂课的内容分几次进行讲解。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既可以保证学生的高度参与和课堂教学的快节奏,也保证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能熟练掌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参与程度不会下降,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的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趣味”作为领路人,采取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1、演示教学法。
依据儿童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使用播放器听音乐时,我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给大家听,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把你自己喜欢的视频(如动画片)分享给其它同学呀?让学生自己产生一种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
2、游戏教学法
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扩展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兴趣,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鼠标的使用中,我用XP系统自带的纸牌、扫雷等游戏还有自己下载的拼图、七巧板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操作。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而又能达到教学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3、范例展示法
就是在教学中,先把教学结果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也就是先让学生知其然,再向学生解释过程,知其所以然。这是在教学画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孩子们看见漂亮的图画时,兴趣会被激发起来,这时,再教给学生怎样画。
4、竞赛教学法。
依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用画图软件进行绘画比赛,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并定期把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要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良好兴趣。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吴文虎,冯秀琪等。
2、创新教育课程设计        梅里尔
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王吉庆
4、计算机趣味教学初探      卢毅勤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角的度量一课在电子白板教学中的思考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