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关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24 09:52:49
关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思考
莲麓小学 李华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具体的整合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和困惑,本文就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进行思考,提出个人浅见,以达到和各位教育同仁交流之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 课程 整合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虽然广大教师都能自觉地、积极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本文就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我个人的浅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虽然广大教师都能自觉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但是从我校实践过程中看,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或问题:
1、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不多、合作较少。信息技术被其他学科教师当作教学手段的不多,用作学生的学习工具的情况少之又少;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学更少,学生很少有机会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科学习问题。
2、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对独立,即使有促进也相关甚少。尤其在其它学科中可能教师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很少运用学生的信息技术来完成学习任务或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说,纯粹是技术学习,很少有运用于其它学科的机会,即使有些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一些资料的收集,一般对资料的分析整理不作要求。一般由该学科的教师安排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多在该学科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技术要求不高,只要求对资料的收集工作,分析整理一般有学科教师完成,信息技术老师基本上不被邀请参与。
4、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效率不高。通常教师的整合课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高投入、低产出。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距离、有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有技术开发滞后于教学要求等问题。
5、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明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是很明显,有时现代教育技术仅仅是一个替代板书、多提供几张图片的功能,未必得到充分而且必要的利用。
这些因素既制约了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发挥,又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尤其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1、信息技术本身是学习对象。在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开设,这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对象。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如在学习Word时,可以让学生输入、编辑排版自己的作文或其他文字兼图片的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同时也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和逐步提高。同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引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
2、信息技术又是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发达的今天,一改过去信息缺乏、信息传播慢的缺点,出现了信息过剩的问题。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学习,终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分析所得信息;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最后,结合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并充分发挥自身已有的信息素养的优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信息技术还是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对于师生来说既是学习对象有时学习工具,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还是教学的实现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将一些现象、实验通过媒体展示,运用网络进行即时测验等,这些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帮助教师对知识进行重组、创新,以各种媒体展现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成长也有一定帮助。
4、信息技术并非万能。因为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能等同于知识,知识的获得不能等同于人的发展,而运用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并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一样,它仅仅提供了一种新的与他人交流、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不是知识创新、人格形成的必然途径。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交流不仅依靠教学手段,而是教学存在本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认知、技能掌握和情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其必然有作用,但非完全作用。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上,信息技术并非一切教学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应将单纯的技术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转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内外教学的整合,这些有赖于学生、教师、社会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工具,它让我们的教与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我们搭起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桥梁;整合不再是旧有的教学加上计算机技术,而改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对教师、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将永远重要且不变,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如此,而且必须得到保证。只有达到了这些,我们才能将整合进行的更好、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将整合进行到底。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的启发
下一篇:多媒体让音乐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