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9-03-24 10:04:30
论农村中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早就提出并开展多年,但是,在农村中小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对整合内涵认识的误区,课程整合中课堂实践的误区,资源建设上的误区等。树立正确的整合观,提高教师整合的课堂教学水平,规范和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能为推动农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误区
 Study on Mistak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Rur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moted education refor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ecame an inexor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lth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has proposed and carried out for many years,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ainly as follows: the errors on the integration of understanding, the errors on classroom practice, the errors on building resources, and so on. There is a correct concept of integrati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acher integr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andardize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oftware resources, which i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It aimed at offering reference values on promo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Keywords  rur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mistakes
前  言
信息化是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未来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经济、文化等有着重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1]。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农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力军,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师信息化能力等因素的束缚和制约,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状况不容乐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思想认识、课堂实践及资源建设上等方面存在的误区相当明显。有效改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减少误区滋生,是推进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科学技术水平,实现农村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关键路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
相对传统教育模式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新的教育发展产物,它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的,其发展和变化与信息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目前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制约我国当前教育能否持续与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的目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
1.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兴起
我国教育界人士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1994年,经基础教育司立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领导,由何克抗教授、李克东教授等牵头组织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观点第一次正式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且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
2010年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思想,其中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2]。目前,课程整合的提法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且不断探索出新的实验研究成果。据了解,全国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试验校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几乎全是关于“课程整合”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和定义很多,笔者倾向于何克抗教授给出的定义: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3]。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也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换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4]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一般分为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其宏观目标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二)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状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走过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发展和变化,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的那个时代,世界各国学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层出不穷。
1.国内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
1994年,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进行了“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该项目把语文教育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在小学阶段要求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中学阶段则要求做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2000年,上海教委和北京教育学院与英特尔公司合作,进行英特尔项目在上海与北京的试行,并计划逐步推广到中国其他城市,该项目是一项全球性的教师培训项目,是为支持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设计的,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培训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学习、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5]。近年来“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在北京、广东、福建、河北、辽宁等十几个试验区一百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五年试验研究,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语文学科小学二年级学生可达到五、六年级的水平。
2.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发展
美国很早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成立于1990年的CEO Forum,主要职能就是评价和监控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展情况,该组织每年发表一个报告,对本年度整合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加拿大在1998年2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教育开始出现,随后通过教育方法的变革,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持续发挥着作用,ICT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计划提出2001—2005年是综合计划实施的第二个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之中。1998年7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提出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即将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的要求[6]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着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结合我国城市地区学校的整合经验,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一些误区,譬如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课件,不合理利用学习资源以及师生定位的模糊化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合的发展进程,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与思考,才能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一)对整合内涵认识的误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关键、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成为决定课程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深,理解不准。
1.对整合内涵的误解
通过笔者发放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整合的理论虽然有一定认识,但是60%以上的教师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极为肤浅的层次上。有的教师一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认为是在网络教室中采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对是否有真正的学科教学需要考虑不足[7]。也有10%左右的教师误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简单相加。调查发现,在一些整合课中,教学过程还是和传统的课堂没有区别,只是课堂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课本变成了课件,书本上文字和图片变成了网页,缺乏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与学的方式等相关因素变革的思索。这种把整合等同于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的观点把信息技术限定在工具应用层面,没有理解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内涵。
2.对整合目标的误解
调查得知,有32%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将“整合的目标”定位为增加课堂容量,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还有45%以上教师认为,整合的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理解显然具有局限性。事实上,整合的实质是发展,这种发展具体化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体现在教师能在整合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拓展专业视野;学生能在整合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教学的本质,勇于创新,自我发展,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这些目标认识不足。
3.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误解
提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教师的事情,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统计结果显示,58%左右的教师认为“学生信息素养在整合的作用不重要”。其实早在1998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协会(1STE)就指出“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专业地表达出来,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才是有效的”。这一段话清楚指出,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进行设计,也应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析,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否则信息技术就会阻碍学生的学习[8]
(二)课程整合中课堂实践的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理论研究和思想意识层面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目前农村中小学硬件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加速进行,在课程整合中课堂实践方面,存在着一些诸如多媒体课件屏幕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忽视传统媒体,教学手段单一等误区。
1.多媒体课件屏幕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
调查问卷问题“您认为在整合中黑板板书有用吗”,有71%的教师选择了“C(无所谓)和D(没有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往的过程,优秀的黑板板书不仅精练,而且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调用和修改。而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取代传统的黑板,只是显示屏的变换而已,比起传统的黑板教学来说,计算机大屏幕更加僵硬和死板,缺乏生气。由于计算机无法将整节课的内容保持在一屏,一节课的整体结构不能一目了然,造成学生的思维断层。因此,显示屏替代黑板,不仅没有表现出计算机解决疑难问题的独特性,还缺少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延时性和实用性优点。“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比起电脑设计的板书,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的粉笔字,面对老师的当堂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9]因此,即使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中,传统的黑板板书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忽视传统媒体,教学手段单一
调查发现,许多农村教师已经非常重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但却忽视了其他媒体的运用,教学手段单一。不可否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但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重点难点,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它,实际上,如果能用常规教学手段很好地解决教学问题,就没有必要非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此外,由于传统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其独特的长处,所以应该选择那些用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题材,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最佳时机和位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用,可能会取得更佳的效果。戴尔的“经验之塔”指出:如果学习者有具体经验,他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符号和概念,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学知识、在实验室中开展化学实验,这些直观的经验对他们的知识建构非常重要[10]
3.教学课件偏离使用价值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着这样两类问题:一是自制课件适用性差,重难点不突出。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二是受网上下载的课件限制,偏离教学目标。有部分教师自制课件水平不高,只好从网上搜集一些的课件,然而这些课件和自己的教学设计往往并不相符。调查发现,80%以上的教师认为课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很重要。在现实教育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件,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上,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课件形式固化起来,包括所能想到的和所能表达的所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方式,割裂了教师与学生的直接联系,背离了整合的初衷。
4.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即教学这对矛盾中的两个侧面,彼此对立而又统一。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或者只有学生而没有老师都不能形成教学过程,即不可能构成教学这对矛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些教师却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为放任自流,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查发现,有28%左右的教师认为在整合中完全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大大错误的。特别是在网络教学时,个别教师出现让学生在网络上放任自学的现象,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监控,学生在网络上毫无目的地乱碰乱撞,课堂的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资源建设上的误区
信息技术软硬件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保证,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软硬件资源,就谈不上让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重硬件资源建设,轻“软件”资源的提升;重视“教”的资源的建设,忽视“学”的资源的建设。
1.重硬件资源建设,轻“软件”资源的提升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村应用于教学的时间较短,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比较落后,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都比较重视硬件资源的建设,而轻“软件”资源的提升。在一些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中,时常能够看到“要新建多少多媒体教室”、“要购买多少台计算机”等硬件建设指标,但却难以发现“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及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训练”等涉及“软件”提升的规划[11]。在有限的“软件”资源的提升方面,相当一部分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等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忽视技术有效整合于教的应用层面的培训。很多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建起了校园网络和网络教室,可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使用这些设备的只是为了上公开课或者搞教研活动的少数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依赖于提高全体教师的科技素质.不重视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向学校投入的任何现代化设备都只会是浪费投资,在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有诸多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只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组织好教育信息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既能与学生紧密结合,又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顺利展开,才可能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
2.重视“教”的资源的建设,忽视“学”的资源的建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既包括“教”的资源,又包括“学”的资源,科学的整合设计观要求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2]。“教”的资源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的资源是指大量的课内外拓展学习的资源、各类专题网站的建设等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扩展学习的资源。但是,目前在资源建设中,较多的是搜集和开发以“教”为主的教学资源,对支持学生“学”的资源的建设相对匮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当前不少学校还停留在资源库建设就是收集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里,不仅要重视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资源,更要重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将“教”和“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建议性对策
笔者根据以上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提出了解决整合误区的建议性对策,这些对策和思考是笔者对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做出的改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整合观,从整合的误区思想中走出来
意识是行动的灵魂,从思想上改变错误的整合观念,树立正确的整合观,是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首要措施。
1.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培训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只有对其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才能从整合的误区思想中走出来,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培训班,从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改变教师的整合观念。现代培训理论认为,培训要实现好的效果,必须在培训之前,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使培训具有针对性。所以培训的内容要依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最好因材施教,提供门类齐全的培训,以满足教师的需求,让教师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笔者根据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信息论及系统论了解不多,培训内容应该注重这些理论知识。
2.定期举行教师“整合交流会”,推进整合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教师参与进去,这样才可以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优越性。每个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定期举行教师“整合交流会”,就是一次“社会意识”的交流会,不但可以使教师的观点产生碰撞与交汇,发现新的问题或者新的想法,而且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在农村中小学里,教师“整合交流会”的举行是树立正确整合观、推进整合进程的重要一步。
3.举办信息应用能力竞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为了学生更好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农村中小学应该举办信息应用能力的竞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譬如:中小学生网络简笔画大赛(利用计算机画图功能,制作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内容的图片)、电脑作品大赛(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视频、动漫、音乐MV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PPT课件大赛(以指定的一个话题制作课件,充分提高学生的操作办公软件的水平)、电脑技术宣传月(在活动时间的一个月里,组织一系列活动,增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可以扩宽学生的信息技术视野,增长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教师,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的更加顺利。
(二)提高教师整合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是开展整合的主体,教师的信息技能水平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参加名校观摩学习的次数、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进行整合的课堂实证研究等方法使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整合的课堂教学水平。
1.增加教师培训、名校观摩学习的机会
高质量的教师是课程整合的关键,因此在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提高教师整合的课堂教学水平,即要提高教师的学科整合水平,更要着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不要只限于媒体操作使用类的信息技能,还应加强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另外,要灵活培训方式,在加强校本培训的同时,还要投入资金,组织教师去名校观摩学习,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技术学习机会,并使教师回校后进行反思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和创造适合自己的整合模式。
2.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由于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例不高,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学科专业差别较大,年龄层次也有较大差异,所以青年教师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且比教龄长的老师富有创新意识,不易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接受整合的速度很快,并且整合能力上升空间多。因此,学校开展青年教师优质整合课评选活动,一方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整合积极性,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优质整合课;另一方面通过优质整合课评选活动发掘一些优秀教师,以他们为代表,促进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3.提供科研资金,进行整合的课堂实证研究
正是由于实践中有问题存在,才激起了人们的研究;正是由于有了有关的研究,许多实践中的问题才得以解决。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趋势,行动研究日益成为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词汇。农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进行整合的课堂实证研究,这样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课堂教学的误区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但是,教育行动研究不是理论研究,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所以学校要提供科研资金,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调动教师课堂实证研究的积极性。提供科研资金,进行整合的课堂实证研究,理论实践相结合,这是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误区的科学选择。
(三)规范和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软件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保证,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软件资源,就谈不上让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针对农村中小学资源建设上的误区,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
1.加大购买教学软件的投资比例
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是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购买现有的教学软件和素材库,保证了资源的高质量,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促进整合发展。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一批专用于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软件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利用这些软件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软件,或提取需要的素材,克服以往教师制作软件和电子教案费时费力的障碍,克服使用别人制作的软件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障碍,能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教学软件贫乏的问题,学校可以集中资金优先购买,特别是一些理科学科的备课系统。
2.加强对学校、教师开发教学软件的规划和指导
在现阶段,农村学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仍是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主流,但一直处于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为此必须加强规划和指导。开发教学软件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并遵循以下原则:选择适合学科特点、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平台,把教师从以往做课件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教师做课件和用课件的统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会应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规划开发各种类型的教学软件,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开发教学软件应发挥软件在个别化和交互性方面的特长,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地发挥软件的作用;加强对已开发软件的统一管理,提高软件利用率,好的课件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做到不重复开发;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也属于开发软件相关的工作,利用网站,将开发的软件分类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3.建立专题网站,加强学生使用资源建设
学生的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主要是有关“学”的资源,包括课内外拓展学习的资源、各类专题网站的建设。加强学生使用资源建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扩展学习。因此,农村中小学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有关学生的专题网站,网站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而定,这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不仅要重视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资源,更要重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将“教”和“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有利手段,同时也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以及资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健康整合,需要广大教师理智地对待信息技术,以客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促成一场中国教育史的全面的革新。笔者相信,经过国家政府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农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定会有更加美好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3.
[2]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2):47—56.
[4]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2—45.
[5]隋夕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10—11.
[6]韦伟.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8—10.
[7]李静.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分析[J].科教文汇,2007,(11):70—71.
[8]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5.
[9]严育洪.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2.
[10]范媛媛.对课程整合几个误区的反思[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60—61.
[11]刘良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及解决策略[J].2009,(10):131—132.
[12]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10.

致   谢
又是一年夏来时,却是一年离别日。在这合欢花开的季节,我四年的大学时光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回首岁月,感慨万千,有失败,有成功,有付出,也有收获。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和工作,我的本科毕业论文终于暂告收尾,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XXX老师细心的指导。感激之情,不胜言表。老师对我的论文的选题、框架的确立、结构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并多次提出许多极其重要的修改建议。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求实的作风,深深的影响了我,让我刻骨铭心。对他的谆谆教诲,谨奉上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要感谢教育科学学院全体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教育和鼓励让我在人生旅途中迈向理想的彼岸,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的是XX师范大学——这个永远难忘的校园,“XXXXXXXXXX”,师者激情演讲,同学风华正茂,为人师表的熏陶,处处泛香的绿荫。我明白,正是在她温润宽厚的胸怀上,我才不断的成长。我心永系XX师范大学。
祝尊敬的姚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XXXXX
2011年5月于XX师范大学
 

附  录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们是XX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为了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研究农村地区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我特做此问卷。本调研只供科研使用,对您的一切信息,我们绝对保密,希望您能认真、如实地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基本情况
1.年龄:          2.学历:           3.科目:           4.教龄:        
二、单选题(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前打“√”)
1.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
A、计算机辅助教学  B、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C、技术与课程简单相加
D、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2. 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
A、增加课堂容量,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B、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C、提升教学水平,拓展专业视野     
D、使学生能在整合过程中学会学习,勇于创新,自我发展
3.如果有机会,您最希望首先接受什么样的培训?
A、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培训   B、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C、信息与教学方法培训     D、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4.您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程度如何?
A、非常了解  B、会使用  C、了解  D、不了解
5.您认为学生信息素养在整合的作用怎么样
A、非常重要  B、重要  C、整合是教师的事情,无所谓  D、不重要
6.您认为在整合中传统教学的地位怎么样
A、非常重要  B、重要  C、无所谓  D、不重要
7.您认为在整合中黑板板书有用吗
A、非常有用  B、有用  C、无所谓  D、没有用
8.您认为课件制作在整合中发挥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  B、重要  C、无所谓  D、不重要
9. 您认为课件制作好整合就好吗
A、非常同意  B、同意  C、无所谓  D、不同意
10.您经常从网上下载课件吗
A、经常  B、有时  C、从不  D、自己制作
11.您对于选择适用的多媒体软件来表现某种概念、事件、过程的了解程度如何?
A、熟练使用  B、会使用  C、了解  D、不了解
12.您对于将多媒体演示与自己的讲解有机的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理解的了解程度
A、熟练使用  B、会使用  C、了解  D、不了解
13.您同意学校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等硬件建设指标吗
A、非常同意  B、同意  C、无所谓  D、不同意
14. 您同意学校应该多为学生考虑进行资源建设吗
A、非常同意  B、同意  C、无所谓  D、不同意
15.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的地位如何
A、主体地位  B、服从地位  C、主导作用  D、学生至上
16、您是否了解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理论
A、完全了解  B、比较了解  C、有一定了解D、不了解
17、您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频率是怎样的
A、从未参加过  B、参加过1-2次  C、每学期1次  D、每年一次
18、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是否具有优势
A、有很大的优势 B、有优势,但是很一般 C、两者一样 D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式
19、下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看法中您比较赞同的是
A、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目的
B、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C、形式新,效果一般                
D、只不过是普通投影和录像的简单替代
20、您认为在您的教学过程中,您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如何
A、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B、教师教授为辅,学生主动参与
C、完全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D、其他方式
问卷问题结束,衷心谢谢您的配合,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
下一篇:探究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