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捕捉兴趣强化能力-提高小学音乐低段识谱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1 21:53:00
教育学会论文音乐学科
捕捉兴趣  强化能力   
       ——提高小学音乐低段识谱能力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使我们音乐工作者领会到兴趣是中小学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学生有兴趣的识谱,以往教学实践中,更多老师会片面追求自己教学的风格和课堂氛围,而忽略了孩子对你的课堂是否有兴趣,如何使枯燥的识谱富有情趣?本文就利用各种各种兴趣为出发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关键词】 兴趣 识谱  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规定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各种音符以及休止符的认识,能够熟练的掌握比较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科学的识谱教学方法应该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现状扫描:在现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的话,其结果却是学生顿时被这一系列枯燥的识谱练习消磨了学习兴趣,然而整个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也许只有学过乐器的学生会认,多半学生由于不识谱,就出现见谱生畏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音乐情感美的熏陶也就无从谈起。
我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难道识谱对于小学生来说真的有那么难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像唱歌、游戏和律动一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更为有效呢?我们应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识谱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符合中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不可像过去音乐课中识谱教学成为学生的厌烦点,太死板,太理论,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识谱,主动识谱。
一、创造环境,诱发识谱兴趣
在孩子们的童年里,每星期等待的两节音乐课,他们是多么的期待着,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灌输,把识谱知识硬塞给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让他们对音乐课有种厌烦的感觉,我相信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一旦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最终的教育目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也讲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通过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才能走近孩子,让学生愉快的认识乐谱。
1、运用儿歌来认识音符
新课标一、二年级目标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以人的主观意愿为驱动力的。所以我利用学生喜爱儿歌的特点,老师自编儿歌与故事,让学生在兴趣中认识音符,既调动学生的认谱的主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低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中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
【案例1】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简谱时,我采取了给音符编儿歌的的方法教授, 1(do)像小棍来敲门,2(re)像小鸭学游泳, 3(mi)像一只小耳朵,4(fa)像小旗立沙发,5(sol)象小勾来说话,6(la)像一枚口哨呀,7(si)像小刀笑嘻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2、采用游戏情景来听辨音符
光认识这七个音符还不行,因为音乐中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学谱的基础也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教学中还要重视听觉培养。听多了,就自然会有音高的感觉,有了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管是哪个孩子,都抵抗不住玩的诱惑。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个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一步熟悉音名、掌握音高。
(1)摘苹果
【案例1】每一节课利用前五分钟做“摘苹果”游戏。首先制作一颗“苹果树”,将音符或一小段乐谱写在色彩鲜艳的“苹果”上,把这些“苹果”挂在“苹果树”上,游戏开始后,老师用钢琴弹奏或唱出其中一个音,学生听出是哪个音或乐段,就可以把“苹果”从树上摘下来并能得到这个可爱的苹果。
(2)找朋友
【案例2】再比如做“找朋友”的游戏。请出七位学生戴着头饰分别扮演七个音符并站在老师指定的位置中,指名学生来找朋友,游戏开始后,找的学生听着音乐四处寻找朋友,当老师用钢琴弹哪个音符,就知道他找的朋友是谁,并走到哪个音符的扮者身边相互握手,如果听错了或站错了,就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遍音阶。
(3)唱座位
【案例3】音乐教室的座位有七排,,每排有七个小朋友,我按照座位分音符的座号,比如:第一排第一人开始“do do”以此类推 “do re、do mi、do fa、do sol、
do la、do si。第二排第二人开始叫“re do 、re re”……第三排叫mi do ……同学回答叫问题,我会利用唱音符让学生掌握并熟悉,学生觉得有趣味性,也有学习的价值。
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音符的听辨能力,掌握音的高低。
3、采用游戏情景来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要素的其中一点,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它是识谱教学的学习重点。对于不同时值的节奏,如何才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它呢?在课堂中,同样可以运用游戏法,来诱发学生对学习节奏的兴趣。
1自然声
【案例1】对于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主要以模仿为主,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通过大自然声音进行模仿:二分音符=小羊叫(
四分音符小鸭叫(叽叽
八分音符小狗叫(汪汪)
之后,老师用图片方法吸引学生,直观形象的视觉进行模唱节奏。
(2)坐板凳
【案例2】在游戏之前先学一首儿歌:(x-)二分音符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
                              (x)四分音符守本分,一人坐了一条凳。
                              (xx)八分音符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
之后,老师出示一条节奏,学生分小组按节奏坐板凳,看哪组坐的又快又正确,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坐板凳,再按组各写出一条节奏。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悦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踢球比赛
【案例3】老师在黑板上画好两只“足球球网”,请男女学生分别比一比,看看哪一队进“球”多。方法是:老师打一个节奏,学生把老师所打的节奏唱出来,唱对一个就等于进一个“球”。
另外,在听歌曲时,老师用语言引导学生用肢体随歌曲的节奏做动作,在学歌词时,让学生按节奏念歌词,并及时表扬用肢体动作打节拍的学生。这样学生对歌曲节奏慢慢熟悉的情况下,识谱的难度就自然而然地降低了。这时让学生跟琴唱曲谱,就很有兴趣,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自主探索,优化识谱教学方法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依赖性强,特别缺乏自主性。因此,小学生适宜从自主性的培养入手,特别是结合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课堂学习,来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学生的自主性需要激发,我们也可在优化方法中予以重视学生的识谱。
1、歌曲替换法教学
本人在许多关于识谱教学的文章中看到这样的方法。其实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跟着录音听几遍歌曲就会唱,学生也是一样,在教学中歌曲听过后,就想学唱歌词,如果让他们先识谱,后学词,学生肯定不乐意。这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听音响演唱或老师范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跟唱歌曲,再让学生把歌词换成唱名。这样学生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曲谱,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也为学生学习乐谱建立了自信心。
【案例1】比如,学唱乃呦乃听录音范唱,初次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就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也被土家族的歌曲,充满着童趣所吸引,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于是,我趁机会让学生跟琴唱词。学生只唱了一遍就会唱,我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歌词的旋律,之后,告诉同学们把歌词换成唱名。这样,老师唱一句歌词,学生唱一句歌谱,师唱:“乃呦乃”,生唱:“sol mi do ”, …… 一遍下来,同学们就能轻松地连起来唱谱了。
通过这样方法,学生不仅发现自己本事变大了,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加强了自信心。
2、难点突破性教学
在教歌谱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点,如:三连音、切分音、延音线等学生不容易迅速掌握。我会把这些难点单独拎出来,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再进行全曲识谱,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案例2】在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曲子的难点就是附点比较多,先单独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和打法,再将歌词按节奏朗诵,最后学生视唱整首歌谱。这样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节奏上的难点,还不易错,很快就能将整首乐谱连贯起来唱了。
 【案例3】三年级上册歌曲四季童趣在这首歌中有一个八度大跳音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把握。老师可以用上一些方法,比如设计成“跳”的环节,提示学生前面有一个很高的大坎,需要用力“跳”上去;还可以设计成“叹气”的环节,提示学生在唱时叹一大口气。当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识唱整首歌曲就会容易多了。
这样难点突破了,再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识谱迁移性教学
部分歌曲中的乐句是以类似的节奏或旋律反复进行的,那么我们可以以乐句或乐段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者通过分句、分段的方式,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理性的分析再进行视唱练习。这样就可以降低学习上的困难,既学会了歌曲,也了解了歌曲中的结构特点,顺利实现歌谱的正向迁移。
【案例1】在教草原上歌曲时,老师把歌曲分为二个乐句。在第一乐句能熟悉的演唱后,再出示第二乐句,并让学生找找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当学生能很快找到异同,老师再将不同的乐句进行教唱,学生就能完整地演唱整首歌谱。这样分句学唱,能让学生自主进行整体识谱,由此让学生取得学唱乐谱的自主性与自信心。
 
三、巧用乐器,推进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乐器的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器乐的操作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我选用了口风琴,因为这乐器一方面携带方便,价格也实惠,一般家庭都能接受,外形的琴键视乎像一架小钢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易于掌握的乐器。新课标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把口风琴带入音乐课堂,通过口风琴演奏来学习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能正确地吹弹出乐谱中各种音符,只要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感念,有效的增强识谱能力。
【案例1】比如:在口风琴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口风琴和学生问好。老师吹:55  5  32  1︳34  56  5- ︳学生吹:55  5    32  1︳24  32  1- ︳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旋律做接龙游戏,学生在游戏当中学习识谱,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2】再如:草原上是一首二声部歌曲,在合唱过程中,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成了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心理障碍,树立识谱的信心,学生手中的口风琴帮了我们大忙。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采用老师范奏、播放视频、听赏口风琴乐曲;学生用练耳的方法,也可以为识谱音高打基础,学生分组练习、个人表演等形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探讨,共同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尖子生”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尝试做小先生,以点带面,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在练吹时,我让学生一半吹奏,一半来唱谱,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掌握音准,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在两个声部都唱熟之后,还可以一半吹奏,一半来唱谱,再次训练学生的音高概念。最后再合唱,就轻松多了。
通过口风琴学习与演奏的实践,可以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了知识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对曲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实际教学表明,凡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他们的识谱和演奏能力远远胜过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乐器引进课堂是培养学生音准的最佳选择。所以我们通过竖笛演奏实践来帮助学生掌握音值、节奏、视唱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在教学中可以达到非常的效果。
 
五、课外拓展,强化识谱能力
    小学阶段音乐课规定每周有两堂,如果要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光靠每周的两堂音乐课肯定远远不够的。
期末测试渗透:学生荣誉感很强,很乐于参加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把识谱参透进期末测试当中,从一开学就向学生说明过,这样不仅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唱谱练习,同时得到应有的肯定。到了考试时,学生可以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是唱歌词还是唱歌谱,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准,视唱练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课外活动比赛: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在课外创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识谱机会的有效途径,使他们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寓教于乐。每周能利用一个午休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比如开展全校或班级文艺表演(歌咏比赛、竖笛演奏比赛),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亲身体验到音乐艺术美。在活动中老师及时表彰和奖励识谱能力进步的学生,如“识谱小能手”、“我是快乐DoReMi”等荣誉称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情感表现是歌唱教学中的核心,那么毫无疑问识读乐谱就是歌唱教学中的基石。识读乐谱包括节奏符号、音名、音符等内容,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读乐谱能力,在歌唱教学中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让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甚至是情感基调,它为歌唱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识谱教学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有点难,它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会使教师感到手足无措。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开始也是结束,因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跟它打持久战,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革命到底。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让学生对识谱教学充满期望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努力做到的。只有注重听、认、动、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赵伟 趣味识谱 有效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J].2012,243期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下一篇:小学音乐论文:教学中的“说演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