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发布时间:2019-08-01 22:01:50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是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其中一个要素。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因此, 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感,进而增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节奏 教学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指出:“能够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融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教育主要的环节。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感,如唱歌、跳舞、乐器等都是如此。通过有趣的节奏训练,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节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是一项极为普通又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使学生易于又乐于接受节奏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音乐表现力与感受力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节奏练习、节拍感的训练等是很关键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节奏教学的一些探索性做法。
一、感受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感受音乐,只能用听觉器官去捕捉在空间流淌的音响,去感知音的高低,音的节奏。通过反复的听辨、记忆,当音乐在学生大脑中烙下印记后,这时他们只要看谱就能唱出音的高低和节奏。所以教师首先要采取的就是不断的让学生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只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就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水平。
在引导学生感受时,教师必须充分坚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与实践训练中。在节奏训练中可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举例说,在掌握音符时值时,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如果只告诉他们全音符唱4拍、二分音符唱2拍、四分音符唱1拍、八分音符唱半拍,学生会难以理解,因此将节拍人物形象化会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感受节奏的不同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
这个时候我会举现实生活在中的例子:走路。不同的人走路可以是不尽相同的。叔叔有急事,走路可以走得很快;老奶奶年纪大了拄拐杖走得很慢。爸爸下夜班回家,踮起脚走得很轻;妈妈穿高跟鞋,走得脚步声很响。脚受伤的运动员走路,一步重一步轻;阿姨轻盈快速的踩过地上的积水。一步轻一步重。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走路方式。不一样的走路方式加以引导说明其实就是不一样的节奏型。这些不一样的节奏型,能让学生们运用学过的各种音符创作出“走路交响曲”,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型。如:
叔叔有急事的脚步“×× ×× │×× ×× │”,
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路的脚步“×─│×─│”,
脚受伤的运动员走路“×·×│×·×│”,
阿姨快速踩过地上积水“××·│××·│”,
小朋友们蹦蹦跳跳×× × │×× × │……
有的学生还编成一个故事的形式。学生们创作的热情很高,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我们形影不离。感受法让音乐节奏教学生活化。
二、儿歌法
儿歌是学生们接触得最多,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传播载体。它有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年龄段而创编的歌曲风格。不一样的歌曲,它的节奏类型可以是不同的。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节奏类型编成儿歌,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一年级学生听辨音的长短时,我让学生看图念儿歌:
××××│××·××·│××××│ ×─ ×─ │
公鸡公鸡 喔 喔 喔 喔 ,小羊小羊 咩─ 咩─ ,
××××│ ×××× │ ××××│ ×─ ×─ │
小狗小狗 汪汪汪汪 ,小鸭小鸭 嘎─ 嘎─ ,
在看图念儿歌时,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这个节奏型,用动物的叫声长短不同创作儿歌节奏。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熟悉的“动物叫声”读出、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在念儿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儿歌节奏敲击乐器或者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以及是乐器的声音进一步分辨声音的不同长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入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也颇有趣味性,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儿歌法让音乐节奏教学通俗化。
三、游戏法:
游戏,是小学生热爱的一项活动。无论是课外还是课内,学生们都热衷参与。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我把游戏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此,我设计了“动物王国游戏大冲关”的节奏游戏:
在游戏里,我让学生分成几个组。有小兔组、小熊组,小羊组、小鹿组。每组4个人。游戏共设九个任务关卡,每一个任务关卡上面都写上了不同的节奏型。
游戏开始后,各动物小组都抽取九个任务关卡的其中一个。每小组第一个同学看了自己小组任务关卡节奏后,老师按照该组任务关卡上面的节奏,正确的在第一位同学的手掌心拍打出节奏型。同组其他同学转身不能看到。当第一位同学知道节奏后让第二位同学转身面对面,把自己小组抽取到的节奏型在第二位同学的手掌心拍打出来。以此类推,节奏依次传给第三位、第四位同学。当第四位同学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手掌拍打出自己小组的任务关卡节奏时,就可以顺利通关,获得通关钥匙一个,继续抽取剩下的八个任务关卡。如果各小组比赛的最后一位同学拍打出来的节奏与本小组抽取到的节奏是不相同的,则整小组要重新来过。各小组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能最先完成冲关任务,集齐九个通关钥匙,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还通过这样的一些游戏活动设计,把节奏练习渗透到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节奏感,还培养了他们即兴的听辨、表现能力。学生们通过练习,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积极性也很高,也在无形中了解、掌握了许多不同的节奏型。游戏法让音乐节奏教学趣味化。
四、律动法:
律动是指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作各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动
作。奥尔夫教学体系也曾经提到,在音乐的教学中,不同的律动在不同节奏的伴随下,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在音乐课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律动和节奏的有机融合。把律动和节奏相结合,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在教学采山这首歌时,学生很快就学完了歌曲。结合歌曲节
奏接着我设计了一条律动练习: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以下其中一个内容,并且熟练掌握。
①(捻指)0 0 │0 0 │0 0 │0 0 │
②(手拍腿)0 0 │0 0 │0 0 │0 0 │
③(拍手)0 0 │0× ×│0 0 │0× ×│
④(跺脚)×××× ××│× 0 │×××× ××│× 0 │
学生们将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各种不同的发声方式结合起来,
运动学生的全身,这些立体的律动节奏练习,使学生接受脑、眼、手、脚的同步训练。等到学生们节奏感与身体协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我再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以下节奏练习:
①× ××│× ××│×××│× ××│(拍手和拍脚)
②× × │ × × │× × │× × │(左右跺脚)
③×× 0 │×× 0 │×× 0│×× 0 │(弹舌)
④× ─ │× ─ │× ─ │× ─ │(摇晃身体)
练习时,我循序渐进,先请学生拍第一条,他们很快掌握了。有的学生就说:“老师,太简单了。”于是我让学生在拍第一条时,同时又加上第二条。开始有些学生有些手忙脚乱了,但是几遍后就熟练了。大家参与律动的积极性都很好,于是我又加了第三条和第四条。等学生们完全掌握后,我弹起了旋律,让学生们跟着我的琴声,表现快慢强弱等。学生们听到我的琴声,身体协调得很好,跟着音乐表现得很投入。还有的学生还即兴创编了不同的节奏,用身体律动去表现出来。律动法让音乐节奏教学形象化。
以上谈到的四种方法,只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粗浅尝试。探索的道路还很长,我相信,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是音乐课永久的课题,在节奏教学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地方。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潜在的节奏意识,加以挖掘,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是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老师们的不断改进、探索、实践中更趋完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音乐,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真正受益。这样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