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主体性课堂 发布时间:2019-08-11 10:12:22
小学音乐主体性课堂
教学探究
店子镇中心小学 马电强
论文摘要:音乐是一门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的课程。在当今新课程的理念下,我都在研究如何加强实践与创新,增强音乐课堂的审美性、愉悦性,并在愉悦的同时有效地吸收乐理知识。所以我从学生本身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去领悟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主体性 主导性 途径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通过音响媒介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但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一直以来受以知识传递、技能训练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主宰,教师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定势,轻视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师生之间只有知识的传输和技能的掌握,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只是被动地学习音乐,压抑了他们主动参与和积极探求的本能,久而久之会形成对音乐学习的厌烦心理,无形中扼杀了他们喜欢音乐的美好天性。
因此,探究小学音乐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探究的内容
(一)基本内涵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等作用上,它通过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它通过学生身心的自我发展和变化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即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学、善学、优学”。既要强调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主导激活”,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形成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能力,以求“主体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主体性课堂教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1.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来看,教师首先要做到“乐教、善教、优教”,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①诊断学情,即全面了解全体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②设计教学,即根据学情与教学要求(大纲)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⑨教学激励,即通过有效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④教学介入(教学实施),即介入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能力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发展;⑤教学评价,即对教学活动准备、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过程是一种激励式的教育模式。
2.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在学习中做到“乐学、善学、优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应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各种形式、各方面的内容之中。包括:①了解自己及学习要求,即自我了解;②主动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方法),即自学预习;③自我激励并课前预习本课内容,即自觉学习;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即自主能动;⑤检查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即自查总结。通过听赏、模仿、演唱、评价等方式,有意识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从教与学的过程来看,主体性教育是由“激励式教育”与“主动式学习”的互动综合过程所组成。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角色
1.给学生信任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担当组织者的角色,相信学生能更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
2.给学生平等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课堂教学标准。教师范唱一句学生模唱一句,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只能机械地模仿,又哪来乐趣呢?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谈不上对音乐的爱好了,这势必造成学生们终身学习的一种缺憾。在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应允许适度的“乱”。课堂秩序“乱”,师生关系“乱”。这种“乱”必须在教师的控制之中,这种“乱”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切入口。师生之间以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关系存在,把学生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音乐教学、参与音乐实践、参与音乐体会、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
3.给学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吧!对于各个音乐知识点都要留有空间。教师要时时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在锻炼中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主体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主体参与性
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事实证明,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孜孜不倦;学习缺乏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变得毫无热情。为此,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重组教学内容,调动主体审美性
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应该是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这充分证明了教学内容的定位。但在现行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所以应从对教材内容的改革着手,按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体裁等优化重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潜力,唤醒主体能动性
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教师传授为主,忽视因材施教,束缚学生手脚,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创设大胆提问、积极创造的有利空间,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方法,如节奏游戏、音乐创编、开展竞赛、引导创作等,唤醒学生主体能动性。
(四)调整教学方法,构建主体自学性
1.布置预习内容
提前一节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书刊、网上查询等渠道去搜集相关音乐知识,积累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建立自学氛围
上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教材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展开自学。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适当的难度——让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音乐特长的机会;有不同的梯度——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愉悦。通过自学让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和表演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此获得成就感并对未知领域产生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3.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方式是音乐主体性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及时的调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尽到“编导”的职能外,也应该以普通“演员”的身份进入角色,激活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对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意见,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提倡学生“另辟蹊径”,从而真正实现注重个性,塑造学生健康向上、善于探索和创新的人格。
4.音乐教学评价
音乐教学中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音乐评价包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将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5.布置课后任务
在本堂课下课前,教师根据音乐课特点和下节课内容,布置学生课后任务:①复习本课内容;②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或歌表演等等。
四、探究成效
1.学生“乐学、善学、优学”,对音乐的兴趣有所增强,能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见下表):
音乐主体性课堂教学实验学习兴趣调查表
爱好程度
调查阶段
|
爱好 |
一般 |
不爱好 |
N |
% |
N |
% |
N |
% |
实验前N=80 |
45 |
56 |
25 |
31 |
10 |
13 |
实验后N=80 |
72
90 |
90
|
6 |
7.5 |
2 |
2.5 |
2.初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有所提高。
3.能与同学建立友好互助的关系,增进群体意识与合作协调能力。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能全身心投入演唱和表演等教学活动当中。
5.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所授知识更具开放性、自主性。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有些学生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美好的化身,在新课改的带动下,要以一片真诚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