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贾红雷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在学生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本文即为本人对学生创造性,对音乐的探究性,审美能力以及学生的表现力等方面的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引领美学;探究渗透;融会贯通 。
说到素质教育,大家都很熟悉,人人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什么是素质呢?《辞海》上解释素质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二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把素质教育贯穿到音乐课堂,是每个音乐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是要把着眼点转向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意识的人,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使每个同学在音乐课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非常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口风琴是融吹奏、弹奏于一体的一种群体性教学乐器,需学生掌握利用气息控制的平吹、单吐、双吐、花舌等吹奏技巧。为使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学习。我把教学材料,一首32小节单旋律的朝鲜童谣《小白船》,配成一首四声部的全奏曲。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乐器的技能和程度,自选声部,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声部尽心尽力,并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默契的合奏中,蕴藏着孩子们的自我精神与集体精神。这一教学形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演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2、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在学生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审美素质。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这些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山谷静悄悄》一课的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能充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表达意境的学习环境。当音乐声起,随之播放从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使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着动感的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由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所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伟大祖国名山大河的美妙。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指挥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了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音乐中。那起伏的歌声,不仅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青少年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审美素质。
3、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音乐美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其寓意是:“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这种方法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前一课时时,先问学生关于贝多芬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学生们提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为以下三个问题:①为什么他被称为“乐圣”?②贝多芬有那些传奇的故事?③贝多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课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在师生共同梳理和交流下,同学们了解了贝多芬贫苦的童年时代、坎坷的青年时代、孤独的老年时代,虽然两耳失聪,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对音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类和平的全力向往。他的交响乐《命运》、《英雄》、《田园》、《合唱》,就穿插在这中间,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贝多芬作品个性鲜明,充满激情的特点。就在学习《命运》一曲的经典片段时,同学们时而伏身倾听,时而振臂挥舞;时而圆睁双眼,时而闭目养神,此时音乐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激情地流淌。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课后还有许多学生自发学习音乐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