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永年县张西堡总校
张
娴
霞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论文摘要】: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用音乐的丰富的美感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和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方面启发他们的爱国情操,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进而去净化学生的灵魂。
【关键词】:素质教育 情感渗透 情感互动 意境 内涵 爱国情感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用音乐的丰富的美感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和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方面启发他们的爱国情操,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进而去净化学生的灵魂。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渗透教育呢?下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 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
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
记得我接新班的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之余,师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情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娃哈哈》时,同学们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会唱儿歌的唱上几首、会跳舞的来上一段儿童舞蹈……音乐课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中渗透文学常识,提高文化素养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欣赏乐曲《阳关三叠》的同时,配上王维的诗歌《渭城曲》,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可让学生在了解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采用对比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意境感受,这种做法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教学中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温故了著名诗篇,真是一举两得。
四、展现真实的意境,使学生感受自然美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不少歌曲是展现大自然的魅力、歌颂美丽河山的佳作。如:景色优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雄伟壮观的《赛龙舟》,还有《多彩的牵牛花》。对这些歌曲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画面,吧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加铺展,从而将歌曲如诗如画的意境真实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例如,在教《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抓住歌曲优美、宽广、抒情的特点,让学生初听歌曲后,观看《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视频,由于学生在视频中观赏到了无边的稻田、河里的鲤鱼、伐木工人辛勤的劳动,还有美丽的大草原,所以不必过多地讲解,只要教师带领学生抒情地反复演唱,就不难体会其文之精彩,其情之感人,其境之生动。这样对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教育就会渗透到位了。
五、挖掘深远内涵,使学生认识其社会意义
由于音乐作品的主题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主题中的社会因素,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内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些音乐作品主题思想比较浅显,如能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那么学生就会从中体会该作品的内容、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和正确引导,在佐以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感情完全融入歌曲情境中,在共鸣中得到陶冶、感情得到升华。
音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通过音乐反复体会、挖掘歌曲内容的深远内涵,以便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感悟当今生活的美好,让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如:《卖报歌》这首歌曲,开头是“啦啦啦,啦啦啦…..”给学生一中欢快的节奏美,但并不是学生想象的那样。所以就要通过讲述卖报儿童生活的不幸,揭露旧社会的黑暗统治,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社会背景,这时教师播放纪录片,带领学生到黑暗统治下的旧中国感受卖报儿童的痛苦生活,体会卖报儿童的悲惨命运。学生在感情的氛围中自然能了解旧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痛苦了。这样学生在哼唱歌曲时就能用自己的心情去演唱了。学完《卖报歌》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重温开国大典、国庆阅兵式的盛况,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的幸福快乐、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美好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而不着痕迹地加强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六、升华高尚情操,使学生体会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音乐艺术本身也需要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绝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要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示作品的丰富内容及艺术形象,把思想性融于音乐美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总之,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仅体现在音乐教育者的观念中,而且实现于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的情感与乐音在美的形象中的交融与互动。在音乐教育中,正是情感搭起了教师、学生与音乐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得三者得以畅通交流。
一堂好课,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像一幅绝世的名画,令人沉醉不已;像一杯淡雅的龙井,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钻研,情感渗透运用得恰到好处,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一、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二、邹爱民、马东等编译《音乐教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三、姚思源主编 : 《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 , 辽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