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3-20 11:52:04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海南小学:兰春玉
农村的老师总有这样的苦恼:孩子明明很聪明,学习、做作业也算努力,可语文阅读总是丢分严重,语文成绩总是赶不上市里的学生,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成绩,我觉得必须从一年级抓起,进行有效性的阅读。
  • 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可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口号:“脚放平,身坐正,离一尺,左轻按,右慢移,读准音,不加字、不漏字,要动笔,留痕迹”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 你注重朗读兴趣的培养了吗?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小乌龟找工作,就可以通过一个“乌龟”的谜语小故事导入:“小朋友们,这只乌龟本领可真大,可以背着屋子到处走呢。可是,这只乌龟,还嫌自己的本领不够大,于是,有一天,这只乌龟走出家门,找工作去了”,这只乌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呢?小朋友们,快去读一下课文,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 你当好指挥官,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先抓住重点词品读,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就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3、 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风姑娘送信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风姑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蜗牛学艺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伤心失望的“小蜗牛”和热情的“兔子”、“蝴蝶”、鸭子”它们之间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高、一浪高过一浪。
5、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 “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一个好的小学了语文老师我觉得就是让学生爱上读,爱上读书,如
果你的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爱好,那你就非常成功了。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切忌过多的讲解,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一年级基本笔画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