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9-03-20 11:51:46
农村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榕右乡永安小学  胡运莲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很多,但具体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却很少,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转入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他们课外书籍少、自觉性差,又是留守儿童居多,所以如何有效地指导其阅读,就变得更重要了。
要提高农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先在于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针对农村一年级的孩子,可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在教学中,每次读书前,我都会提醒学生: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乃至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同时,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抽读来检查学生自己阅读的成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水平,一方面在班级形成自己主动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评比中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每一个学课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收拢学生在下课时松弛的心,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较少,老师可用新颖的教学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式:1、通过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直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2、采用谜语或儿歌引入,切入主题。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导入时,我出示了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鼓励学生猜一猜,小松鼠到底去找什么呢?由此自然地引出课题,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再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3、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如胖乎乎的小手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人的小手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呢?家里的喜欢你的小手吗?为什么?这样就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孩子们在教师描述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示范引导,以情带读。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教师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手握铁锹、满头大汗、仍不肯休息、仔细看看”等,再通过教师范读中语音强调来帮助学生体会邓爷爷的勤劳。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小黄莺、麻雀、小燕子,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五颜六色。
4、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 “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表达得真有感情”,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要是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有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切忌过多的讲解,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情感教育,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浅谈怎样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