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发布时间:2019-03-21 00:10:52
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
文章概要: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何能让孩子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这里谈谈这个话题。
关键字: 小学生活 习惯养成 班级流程
2012年9月,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看着一群小朋友或高兴,或羞涩,或哭闹……在家长陪同下进入教室,心里有些紧张,虽然已多次作为班主任迎接一年级新生了,但每次面对这些稚嫩的孩子,心里仍忐忑不安,不知道他们中间会不会有人不适应小学生活。在开学第一周,学校主要安排小学生进行适应训练。之后,我也做了一些针对性的安排,以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首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面对家长的殷切期望,我对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与家长进行了一些探讨,从下面几点做了说明:
一、新生入学不适大致有“四种现象”:
一是缺少准心理备,对小学学习因为家长“说法”的误导而背上精神包袱甚至产生恐学情绪。二是合作意识淡薄,与伙伴相处存在问题。三是生活习惯不好,早上起不来,早餐不吃就上学。四是对学校无概念,对学习心中无底。
二、把习惯培养放在首位。
一年级新生最缺少的是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很多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成绩不优秀,对习惯不太在意。所以,我在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入校的第一课。
1. 从作息时间上严格要求
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们学习和玩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而学校里则有明确的上、下课时间规定和固定的体育健身时间,而课间的10分钟才是休息、喝水或者上厕所等个人问题处理的时间。家长们要严格要求孩子遵守早、晚入睡时间,让孩子知道课间必须先上厕所,再解决喝水等问题,要让孩子学会服从纪律、遵守和适应学校对时间的要求和规定。
2. 注重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们相处的时间较长,小朋友们除了学习,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会依靠老师的帮助,但进入小学后,老师以课堂形式和学生接触,主要以讲授知识为重,因此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要敢于向老师说出来或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3.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教学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比如:一节语文课中,学生要完成规定数量的字母、音节和儿歌,达到熟读、能背、会在四线格中书写等要求。这就对学生认真倾听和保持专注的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读故事书并提问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训练,以提高孩子的专注能力。
4. 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
幼儿园的生活是活泼、亲切的,而校园生活相对严肃些,教室环境的布置也是围绕教学的方便而设置的,家长可提前带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学校参观,以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5. 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学校对小学生的行为培养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的,家长应对其中的条款加以了解,并针对其规定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其次,在开学初的一周内,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采用了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培养习惯。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对于儿歌比较喜爱,因此,我搜集了一些针对性的儿歌在课上学习。例如:
上课: 预备铃声响铃铃,请把书本摆放齐,各项准备都做了,上课专心效果好!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答问题声音响,别人讲认真听,争做守纪律的好学生。
课间活动: 下课铃声响铃铃,师生再见礼貌好!课间休息要牢记,楼道右行守秩序;两操认真动作准,整队集合快静齐;爱护公物与花木, 游戏活动有谦让。
放学: 放学路上不淘气,照顾幼小与残疾;注意车辆讲安全,按时回家要牢记;孝敬父母听教育,热爱劳动有礼仪,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升旗: 升国旗时要肃立,并拢五指敬个礼,满怀激情唱国歌,目不转睛望国旗。
安全歌: 同学们,要牢记, 注意安全别大意。过马路,别着急, 无车飞驰才过去,慌里慌张伤自己, 受伤住院误学习。安全知识记心里, 平平安安到家里。
互相帮助: 同学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帮他洗掉手上泥,我要做个好孩子, 互相帮助记心里。
校园文明歌: 上课听讲要专心,完成作业要细心,课间玩耍要当心,遇到困难不灰心,学习知识有恒心。帮助同学要热心,对待弱小有爱心,团结合作要齐心,对待集体要关心,师生互助心连心。
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孩子们兴味盎然,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对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一年级孩子,稚嫩又可爱,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中宝,所以,要管理好低年级班级,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尤显重要。有了家长的信任,平时的日常管理不仅能做到令行禁止,还可事倍功半。
由于一年级学生要求家长接送,所以每天上下学时间,我尽量对学生的优缺点与家长沟通,不仅仅是提出孩子的不足,也要提到孩子的长处,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我对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所掌握的尺度是:多提长处,少揭缺点;多表扬,少批评;树自信,不打击;语气和蔼,态度端正;情况属实,不夸大;多提建议,不强制要求。
另外,我建立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档案,包括学生的性格,喜好,有无大病史,家长电话号码等等,方便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和与家长的联系。
第四,立班风,班规,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的职责。
我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以下内容:
一、班级宣言、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目标
班级宣言:快快乐乐玩、高高兴兴学。
班级口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学习,顽强拼搏
班级目标:今天我们是小小笋芽,明天我们是青青翠竹。
班级公约:按时上学不迟到,尊敬师长有礼貌。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桌上。晨会早练和集队,静快齐来要记牢。课间休息不打闹,安全第一最重要。上课听讲要专心,积极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大声讲,同学发言仔细听。勤动脑筋用心想,作业按时来完成。班级就是我的家,不丢垃圾不乱画。清洁卫生靠大家,做好值日人人夸。学习生活多快乐,学校就是我的家。
二、班干部和专职代表的选定和职责。
班长职责:
1、上传下达老师的各项要求。
2、把当日值日班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负责指挥值日班长开展工作。
3、负责每两周班级调整位置。
值日班长职责:
1、负责每天的清洁卫生和擦黑板;值日当天不做清洁,帮助老师检查督促其它小朋友做清洁。
2、负责每天的课间和课堂纪律。让每位小朋友树立守纪律的好习惯。
3、负责当天的考勤,发现情况随时向班长和班主任反应。
学习委员职责:负责检查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
清洁委员职责 :
1、和值日班长一起负责清洁的分配问题。
2、每天检查保洁区和教室清洁。
班级宣言、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目标和班干部和专职代表的选定和职责都张贴在显著位置,让学生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第五、制定一天班级流程,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
因为是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为小学生,在很多方面缺少自发性或者很少知道哪个时候该干什么,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特制定出一天的班级流程。
1、来到学校
① 值日生打扫卫生,非值日生准备交作业。
② 值日班长和清洁委员总体检查清洁情况。
③ 课前朗读课文。
2、 上课
① 课前做好准备,上课铃响快速回到座位,保持安静。
②若没有老师来上课:值日班长到办公室找上该节课的老师,其余的小朋友保持安静,若老师不能来找班主任。
3、 做课间操:体育委员带队,上下楼梯--靠右行,平排两个—对整齐。快静齐的到操场,抬头挺胸的站立好。
4、下午放学前,把当天的作业记好,书包带好,不遗漏书本。
5、放学后:值日班长和清洁委员组织做好清洁,值日班长当好老师的眼睛,起监督的作用。
“一日班级流程”写在教室后面的板报墙上,明明白白地提醒学生一天学校生活的基本安排,对于学生早日适应小学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都很快地适应了小学生活。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些同学也有些波折,但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关怀、帮助下,他们成长起来了。譬如,班里有个女同学,在刚上学的一周内,天天早上迟到,并且今天说肚子疼,明天说头疼,不知道什么原因,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家长带她到医院检查,没什么毛病。后来,还是家长想出了一个办法,买来了治肚子疼的药(普通含片),治脑袋疼的药(木糖醇口香糖),果然,该生吃了几回后,就不在喊这疼那疼了。我后来一分析,可能是孩子心理作用,在幼儿园随便惯了,一上学校,可能不太适应。由此,我也想到,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在学校有趣,有成就,那么他们就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每次周会,我们都会评选在纪律、学习、劳动、卫生(包括个人卫生)、互帮互助、文明礼貌等各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在这样的评比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来获得自己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虽然奖励只是一朵朵“小红花”,但是,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看着自己得到的一朵朵“小红花”,每个学生脸上的自信与愉快感染了我,让我也感觉到了教师工作的快乐。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有绚丽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为了使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我通过上面的一些方法,做了一些工作,从一年级第一学期来看,实际效果是可观的,孩子们都能够走好了小学生活的第一步,这样的结果令我非常欣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