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拓展课堂 扩大阅读 传承经典 发布时间:2019-03-21 00:55:23
拓展课堂 扩大阅读 传承经典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作为瀚如烟海的书籍的统帅——经典名著,对于我们每个人而不仅仅是学生来说,都是一生必不可少的必修课。他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
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西游记以神话小说揭露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冰心的繁星·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诗歌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
一个人在少年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读书,如果你只是记住是没有作用的。尤其是史书类,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推崇史书呢,因为他们能分析,解剖,推理历史。 读史的好处究竟在哪里?培根一言以蔽之:“读史使人明智。”
史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已经作为选修教材被纳入语文的教学体系。从帝王将相到引流卖浆之徒,史记记述了几千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铿锵足迹的英雄。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也体现了人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其独特的人文性能启迪学生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精神境界。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 我们应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学生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学生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在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依纲据本,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我们教材中所选用的有关名著的课文,都是名著的片断,我们应该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的训练。名著选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按照阅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扎实掌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情节的结构设计等等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最终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二、搭建平台,提供交流的主阵地。学生阅读名著,各人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塑造,以及作品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时地举办名著阅读交流会,教师从中适时地予以指导,使学生在交流参与中对名著的解读得以进一步的深化,使思想的认识得以升华。
三、教师指导,培养摘抄的好习惯。有道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是阅读名著,如果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阅读笔记,对于名著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是不无裨益的。这之中,教师要做一些指导的工作,当然主要是指导学生摘抄的方法。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名著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主要情节,可以是优美的词句和段落。
四、读写结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我们学习名著,我们可以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塑造、语言的技巧,等等,反过来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我们的写作实践,更何况,我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所思有所感,有时还会得到深切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适时地举办阅读名著的征文比赛,无疑将有力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写读书心得,通过写读后感征文,学生对名著的认识将得以深化,思想将得以升华,所受到的教育将更为深刻!同时,将所思所感诉诸于语言文字中,促进了读写结合,无形中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