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段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3-29 00:03:10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段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国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上的实践也颇有成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又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对于阅读教学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的作用,有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品德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顽症。当前,有些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语句读不通、字词读不准、弄不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考虑。培养学生的独力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会读、以读促写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必要。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结合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引入情境通读
在小学阶段,要接触多种多样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无穷乐趣。艺术课上,以声传情,以画表情;体育课上,洒脱运动,放松心情;科学课上,动手实践,探索真知......那么,语文课上,阅读的乐趣又在哪里呢?阅读的乐趣在于品味词句、体会感情、陶冶情操、丰富人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些乐趣的。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初读一篇课文时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或不读错句,要经过多遍练习才能达到要求。传统单一的阅读方式,被动接受的阅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阅读乐趣的产生,也使得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为了学生尽快能通读课文,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那就会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语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咏鹅一文,虽然是一首古诗,但课文配了一副很漂亮的插图,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让学生说说插图中介绍了鹅的哪些神态和动作,有哪些字词是表示颜色的,有哪些字词是表示神态的,其中描写动态的词语有哪些,描写静态的词语有哪些,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了,加上课文的插图就是古诗内容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出来,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古诗是怎样描写白鹅在绿水中嬉戏的动态画面,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出示主导词熟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7条总目标一开始就说:“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记得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颁布时,一位专家说:“阅读能力,就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的培养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得明明白白,就拿词句的理解来说吧。 第一学段(1、2年级):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一般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把课文读得正确,在读中认会生字。接着是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达到读通。学生读准和读通的过程也是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 陶行知先生曾对“读懂”的含义解释说:“要能理解文章内容,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如在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边看主导词(关键词)边读课文,再边看主导词(关键词)边讲课文,讲不出再读课文,最后不看主导词(关键词)讲课文,讲不出还可以再读。这样,儿童得到多次朗读、讲述的机会,不仅把课文读熟了,还通过口头讲述理解了课文内容。如教学雷雨课文第一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教学时,让学生知道这一句写什么(乌云)。再找出写“乌云”的词语:满天的、黑沉沉地、压。再出示幻灯“乌云压下来”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乌云黑、来势猛、范围广的特点。还有第三节说:“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越……越……”的用法,可先让学生填空,然后仿写句式,从实际语言中了解和掌握“越……越……”用法。
三、带着问题理解读
熟读是理解的前提,但要提高理解能力还得训练儿童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教学中可采用:(1)根据课文内容有顺序地提出若干小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先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作答,然后不看课文回答。同座或同学互相问答,反复练习。如果儿童答出这些问题,说明对课文已初步理解。(2)在学生读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讲解,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学小狗敲门一文时可以配合插图提出:布娃娃为什么说小狗:“你怎么随便就进来了?”和小狗为什么会“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马上离开。”让学生讨论,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别人家做客要讲礼貌,万一有些地方做错了,要知错能改,从而学习布娃娃礼貌待人、小狗知错能改的好品质。这样一讲解,学生读课文时仿佛看到了小狗接受布娃娃的批评后,布娃娃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迎接小狗的感人场面,读起来更带劲了,有一些学生甚至马上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以后我到别人家做客,我要先敲门。”“以后我去老师办公室,我要先喊‘报告’。”“假如我迟到了,我要喊‘报告’。”受到学生的启发,教师马上说:“请大家想象一下,小狗在布娃娃家是怎样做客的?”大家跃跃欲试时,教师马上加上一句:“如果我们戴着望远镜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丰富多彩的想像,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我看见布娃娃和小狗在高兴地玩玩具;有的说,我看见布娃娃在看书,小狗在翻跟头;有的说,我看见布娃娃和小狗在一起跳绳;有的说,小狗和布娃娃在下棋……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体会了布娃娃态度的变化和小狗行为变化的原因,这时再让学生读这篇课文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布娃娃礼貌待人和小狗知错就改的心情。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根据情境表演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实践首先是学生自己读书,真正把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一节课40分钟,能不能用大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自己读书和讨论交流?让他们在他们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和讨论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
低年段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且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时教师可以还学生一个自由地空间,创造情景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让他们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教师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赠汪伦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人非常满意,把李白和汪伦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且快速背出了古诗。又如教学好心的小雪人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小松鼠、小白兔、小鸟的头饰,还有围巾(做老奶奶用)、小雪人头饰(上面用桂圆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长鼻子),一顶绒帽(小雪人戴的),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没想到效果非常奇特,成为了学生头脑中永恒的瞬间。
五、展开想象“画”中读
在阅读中动手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逛市场一课时,教师就让小朋友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六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创作这幅画。老师分发给各组画有市场背景的画,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如:爷爷、阿姨、叔叔、大哥、小妹、小朋友、苹果、柿子、梨子、板栗、鲜蛋、蔬菜、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新衣裳供学生选用。学生可以有的贴图画,有的在图上用彩色笔涂涂画画,并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评比谁的画片画得最好。有的在市场上贴上了许多中国结,有的画上了许多鞭炮,有的还在图上画了洗衣机、电脑,有的画上了小轿车,并在司机位置上写上了自己的大名,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高有低,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事实证明,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应该让学生的阅读建立在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
关于阅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情感之门,通过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和自豪的情感,通过认识兴趣去吸收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丰富。强迫他们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无异就是蓄意把苹果栽种到浸透了毒药的土壤中。”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大胆改革阅读教学的面貌,想方设法将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王国。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下一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城乡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