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
当前位置: > 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
|
|
|
|
|
|
|
|
|
|
|
中考满分作文:不会变的是____ 发布时间:2019-06-18 16:59:19
以“不会变的是”为题目指导与范文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一、试题特点
这道半命题作文有很大的灵活性,为考生多向取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大大降低了考生审题和选材的难度。和安徽省去年的中考命题作文“师生之间”相比,这道半命题作文让考生感到好写,能写出自己喜欢的文字,这有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材料讲行写作。此半命题作文适合于各种文体,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更利于考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示语简单明白,涵盖的范围广泛,文题也让考生没有陌生感,容易理解,写起来不容易跑题。这样的考题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
二、写作指导
但是,要想获得高分必须在“新颖独特”上下工夫,如何避免同类选材,做到“新颖独特”呢?
1.补题彰显细节
根据提示语和要求,写作的范围十分广泛,这决定了补题的内容广泛、自由灵活。补题的内容可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如“风景”“友谊”“亲情”“感动”“快乐”“真诚”“信念”“毅力”“文明”“梦想”“追求”,这些都是考生一般在补题时的首选内容。我们还可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提示语中提到的事物的反面,如不会变的是“雨珠”“感受”“虚伪”。但最好是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细致的地方,也就是把选材取向定位于和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细节中。如,不会变的“风景”“友谊”“亲情”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往往是生活中的细节所在。如亲情常常体现在:妈妈冒雨送伞,生病时的轻声问候,掌心的抚摸,轻轻的脚步声,常含的微笑或者不厌其烦的唠叨。我们不妨就这些细节来作为补题的对象。如“不会变的是伞韵”“不会变的是妈妈掌心的温度” “不会变的是妈妈的唠叨”“不会变的是爸爸直挺的驼背”。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补题,会令人耳目一新。
2.匠心运在厚实
记叙要细化过程。着眼于生活的细节,不能泛泛而写,只有注重过程的细化,才能使记叙的内容有厚度。如写爸爸不会变的口头禅,就要把这个口头禅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味、亲情味描写刻画出来。正是这一口头禅让全家生活充满情趣,显示了生活的真实和亲情的永恒持久。写散文或小说也要如此。抒情紧扣个人经历,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紧扣触点来抒情,即就令人经历中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抒情,这样的情才真,才能打动人。如你有过妈妈手心的无数次的抚摸,但真正打动你的是你生病时,或落榜时,或失落时,或离别时的抚摸。这就要你把触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出来。
3.笔法落在思辨
要有比较的思维,行文要蕴涵思辨。如不变的是什么?为什不变?要通过行文交代清楚。写作本题,可以通篇集中写不会变的是什么,也可以写会变的是什么,最后定位于不会变的是什么。无论哪一种写法,最好都把文章提升到哲理思辨的高度,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就在于此。如:透过书香,我看到了中华文字的千姿百态,变化的是文字的形式、容颜,因为对中华文化的挚爱,我深感不变的是她散发的淡雅的阵阵体香。这样的立意就很有思辨性和新意。
三、优秀作文
不会变的是文字的香味
我不喜欢香水那刺鼻的味道,但,有一种香味,到现在,却仍是我唯一的最爱。我也相信,这种香味会伴我一生。
淡淡的清雅的香气,脱俗的芬芳,我喜欢的便是这种香味。制造它原料的学名叫“文章”。对我来说,它便是我一部分感情化身。
文章,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纯洁无瑕,味道像平淡无奇的白开水,虽平淡却对人的健康很有益处,它,是说明文;鲜香的味道,是用调味料煮成的鲜美汤汁,令人回味,它,是记叙文;可口清新的,是在里面加了水果的奶昔,让人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散文……因为奇妙的原料,它显得容易又复杂,简单而令人捉摸不透;因为奇妙的香味,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才那么吸引人;因为它所有的奇妙,才让我对它不变真情,一直深深地喜爱……
文字的香味,不断地给予我诱惑,它是我内心潮流的前锋。有时,想创造新奇的味道,也是件难事儿,因为,它需要不同而拥有很高价值的原料。踏尽千山万水,总是会许下愿望,充满希望,我一定能找到我最渴望的东西。可事实上,一路是艰辛的。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作文比赛,我分外珍惜。为了晋级,不惜让手表上的分针向前多走了几步;为了使香味特别,不惜让汗水浸湿了衣裳;为了,为了,为了……文章开头我也想了三十分钟;为了使文章有质量,我搜索新款素材,深刻主题,让优美的文字从笔尖汩汩而出。
找不到原料也是一件麻烦事儿。
每个星期天,都会有一篇周记。这原本是我将文章的香味变得更好、散发得更远,让许多人闻之陶醉的好机会,可临到写的时候,总会有一阵莫名其妙的恐慌纠结在我的心头——总是找不到素材。每次到了最后期限,我就东拼西凑,作文也只剩下“假、大、空”三字,那是我很不喜欢的味道,对此,我却无可奈何。周记带给我的是一种冷冷的遗憾,但它让我警醒,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体验生活,搜集原材料,就会“无米下锅”,甚至煮出腐烂的食品,让人闻之避而远遁。
无论时间怎样推移,我心中不变的,是一缕缕的清香,文字的清香,它永远在我的心头,萦绕着……
评析:从内容上看,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对写作的热衷。全文紧扣“文字的香味”来写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选材和立意较一般考生新颖。从结构上看,先总写对文字香味的喜爱,次写各种文体香味对自己的诱惑,再写了文字创作的艰辛,并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如作文大赛、周记)来表达对文字香味的追求与挚爱。最后以心中永不变的是文字的清香作结,自然地回答了为什么不会变的是文字的体香,充满了思辨色彩。从语言上来看,手法灵活,运用了比兴和比喻的手法。第三自然段通过优美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各种文体的特点,有色有味,让人回味无穷,流露出作者对文学的喜爱。文章也通过两件事的描写,写出了“我”对写文章的“情结”,使文章真实、充实,也回扣了主旨。
不会变的是母亲掌心的温度
从惬意地躺在摇篮里开始,母亲的手就一直温情地抚摸着我的脸。成长道路上,最熟悉的是母亲手心的温度。不管是风雪交加的冬日夜晚,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还是……母亲手心的温度,永恒不变。
一个人在家,感到一种冷清的寂寞时,我总喜欢回忆母亲手心的温度。
那也是一个冬天,寒冷的风肆虐地撕咬着大地,连在大雪中巍然屹立的青松此时也冻得直不起腰;花坛里仅剩下的几朵月季也冷得蜷缩成一团;敢与雪媲美的腊梅也冻得直哆嗦……我那冻得通红的手不得不为期末考试做着最后的冲刺。一阵冷风萦绕在我的周围,无形而有形,让我摆脱不得。
门,轻轻地被打开。轻轻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一双热乎乎的手心疼地抚摸着我冻僵的手。我转过头,妈妈柔情的目光流进了我的心里。妈妈的手心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我凉凉的脸感受到了母亲手心里的温度。一股暖流浸入了我的每一条血咏。此刻,我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声以及对母爱的一种真情阐释。我拉过妈妈这双为家里付出的手,这双温暖的手,每到冬天,冻疮就爬到这双手背上。我心疼地摸过一个一个冻疮,心头辣辣的。但是,只要我握着母亲的手,来自母亲手心的一股暖流就暖进了我的手心。我的心被触动了,心头很热。放下妈妈的手,我的头一直低着,镜片后眼睛一直噙着一汪泪,就是不敢流下。我一直强忍着,直至我听见妈妈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远,我才慢慢抬起头,放开心情,泪流下,滴到我的书上,化开……
时常—个人在家,感到冷清的寂寞时,我不知不觉地就会回忆母亲手心的温度。想着想着就睡了,半睡半醒时,我常常感觉妈妈回来了,用手摸过我的脸,一直,手心的温度没有变。
品味妈妈手心的温度,我总觉得她就像是一杯茶。寒夜里,饮她的温馨;寂寞中,品她的清醇;孤独时,悟她的淡泊。一生一世,饮的都是她点点滴滴的关爱,丝丝缕缕的柔情……
这么多年了,有过无数次风雪交加,有过无数次烈日炎炎,有过无数次大雨倾盆,有过无数次阳光明媚,但是,抚摸我脸的那双手不变,她手心的温度不变,因为,她对我的那份母爱不会变!
评析:从内容上看,选取的是从小到大最能感受母爱的一个细节:体味母亲抚摸时掌心的温度。这一温度伴着考生冲破学习上的严冬,度过清冷寂寞的时光和寒夜,走过风雨交加和烈日炎炎。掌心永恒的温暖让亲情和母爱升华。从结构上看,先总写从摇篮到长大过程中母亲掌心温度的永恒不变,然后回忆生活中感受母亲掌心温度的一些细节,最后水到渠成地抒发对母爱的赞颂,感情真挚。从语言上看,运用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比较恰当,情景交融,感情细腻。还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特色:角度小巧 刻画细致 情景交融
不会变的是向往天空
周日清晨,我独自一人走在长长的青石小巷上,掩面是一阵阵醇醇的清风。初夏的气息已在这座江南小城的角角落落里温润、发酵、舒展开来,让早起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它的热度。今天,离中考只有可怜的一个月了,对于我们初三的学生来说,临考的紧张气氛绝不逊色于夏日的温度。
公园里的石径小路、湖畔亭下停歇着的闲人,或三五成群低语,或凝望薄雾中一池吹皱的湖水。所见的景色确实很美,但此时的我却没有一点赏景的心情。中考前的几次模拟成绩都不够理想,每次拿着成绩回家,虽听不到父母以前的抱怨声,但从我们目光相视的那一瞬间,我便清晰地知道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担忧。而从他们那些刻意鼓励的话语中,我倒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找不准风向的风筝,随时有坠地的危险。
正当我沉思的时刻,远远地传来孩子们爽朗的嬉笑声,打破了公园清晨的寂静。我寻声望去,只见洁爽的天空中多了几只迎风起舞的风筝。我迈开脚步,朝风筝的方向寻觅走去,一块葱郁的草坪上,正有一对孩子放飞手中的风筝。一个孩子拿着风筝,另一个握着绕着棉线的线轴。清风从湖边悠悠吹来,拿风筝的孩子将风筝往天上扔去,握线轴的孩子一面快速奔跑,一面飞快地将棉线绕出来。风筝颤巍巍地飘浮起来,摇摇欲坠,放风筝的孩子表情肃穆,沉着冷静,左手持着线轴,右手捏着细线,一牵,一抖,一放,终于,风筝像一条灵动的游鱼在空中游动起来了。
风,慢慢吹动。顷刻间,这些纸扎之物像成了一个个精灵,好似一只只翱翔天空的鸟,不,它比鸟飞得更自由、更让孩子目痴神迷!
记得有位诗人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因为人类有着自由翱翔的渴望!而眼前的欢跃再一次激活了我内心潜藏的渴望:在长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仰望苍穹,伫足凝思:是否要坚守一方的田地,周而复始地刀耕火种?是否要追逐脱缰后奔驰的凉风快意?或许只要跨出一小步,我就可以把自己放飞,去兑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的志向。
候鸟也是在不断的迁徙当中,寻找自己的最佳栖息地,并在长途艰苦的跋涉中,挖掘了飞翔的潜能,丰满了全身的羽翼。在屋檐下盘旋的鸟,除了麻雀,还能想到谁?鼓起勇气去展翅一跃,别再让飞翔成为翅膀永不释怀的渴望。纵使有“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后的四顾茫然、没有着落的失落,也要快乐地来把它消受!
因为自己始终相信:只要有向往天空的信念,风筝总归属于天空!
不会变的是坚持
“站在十字路口前没有人会告诉你是往左还是往右,当真正面对时只有自己才会让自己发光。”妈妈的话我一直记在脑海中,一直到……
没有人会告诉你怎样去坚持去努力,你只有靠自己才行。
以前我只知道去想可没有去努力去坚持,可是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我以前的观念。
放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黄山一趟说是去体验什么叫做坚持。我刚开始觉的老妈这样做是多此一举,就没太在意。
可是到了黄山的角下时我就有一种想临阵脱逃的感觉,看着那高大挺拔的黄山这种感觉更深了。我不想走上去,我看着有些人都是坐缆车上去的。于是我也跟妈妈要求坐缆车上去。可是妈妈一口拒绝,我以为是妈妈小气。气呼呼的一骨碌的向上冲,等我爬到山顶时看着山下的风景惊讶的张大嘴巴。
妈妈来到我身边好笑的看着我的样子说:“怎样知道了吗?我为什么不让你坐缆车了吧?!”我疑惑的看着妈妈想从她那得到答案。
妈妈笑了笑说:“每个人只知道享受这一时的欢快可没想远久的利益,你看看你在自己走上来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很好看的美景啊!”我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对啊!想想妈妈的话好像没有错。看着这眼前的美景突然想高歌一曲。我终于明白诗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的感觉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是坐缆车的,我还是不明白妈妈的用意。妈妈看了我说:“来时和去时的感觉和风景是不一样的。来时你不坚持就看不见你眼前的美景。”对啊!没错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同时我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
“无数的艰难无数的险阻,构成整个生命的画卷。无数的转折无数的岔口教会我们坚定和执着;翻过这一峰却又见另一峰;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生活的意义在于真心的付出。用真心面对每一天,用微笑面对每一次挫折。在坚持中学会努力;在坚持中学会依赖;在坚持中学会执着。生命其实是一首无悔的阙歌。”(注:“阙”在此处是量词,是“首”的意思)
不会变的是亲情
愤怒地甩门而出后才惊觉,走出这个曾以为是一生避风港的家,偌大的世界竟无我容身之处。惶惑中,我想起了母亲,迎着黑暗,顶着悲风冷雪,踉跄的我敲开了母亲的门。
穿着母亲的睡衣,依偎在母亲身边,一种久违的温暖与安宁缓缓流遍全身。“你好久没跟我这么亲了。”母亲的一句话使我泣不成声。我就像一只小鸟,翅膀硬了就迫不及待地飞向更为广阔的天空,受到伤害才记起母亲的好。我愧疚地搂着母亲的腰,儿时的记忆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远在新疆,母亲带着体弱多病的我艰难度日,那时候,我常常会不争气地半夜发起高烧来,母亲就要背我到几里外的诊所看病。记忆中有一段路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周围是空旷的农田,偶尔冒出一两个插着白幡的坟头,在黑夜里显得更为阴森恐怖。也许是感应到了母亲的紧张,每走到此,熟睡的我都会被惊醒。母亲就唱儿歌、讲故事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紧紧搂着母亲的脖子,在晃晃悠悠中再次进入梦乡。
看病回来,无论是半夜几点钟,母亲都不睡了,她把温度表一直夹在我的腋下,每隔几分钟拿出来看一下,直到我完全退烧,她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天刚放亮时,母亲就起来熬米粥,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听到有人在耳边轻声唤我,接着感觉自己被轻轻抱起。我睁开眼,看到母亲一手揽着我端了碗,一手拿着勺子,舀了一勺粥在唇边吹了吹,送到了我的嘴边。时至今日,我都忘不了那碗粥的味道,更忘不了漆黑的夜里蜷在母亲背上的感觉,那是我童年最依恋的地方。
第一次离家读书,是在百十里之外的寄宿学校。记得开学那天,母亲细心地帮我打理一切,当她含泪离去后,我所有的坚强顷刻间土崩瓦解,无助的我跑到校园外的围墙下痛哭流涕。那时,我天天盼着过大星期,回家的行李几天前就收拾妥当。后来才知道,期待那天的不止我一人——母亲早把我的归期用红笔醒目地圈在挂历上,很早就去赶集,买菜、割肉,做很多我最爱吃的,床铺也晒得暖暖的。可惜,我那时还不能体会母亲的心情,只想着家里的伙食比学校好,我心里还很不平衡呢。事实上,母亲一个月不见一点晕腥,才省下了那一天的伙食费。一旦想起这些,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深深的愧疚积在心底形成淤血,至今不散。
随后的我参加工作,为人妻,为人母,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羽翼渐丰的我只顾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向往的生活,丝毫没有想起去安慰母亲的不舍和痛楚,可宽容的母亲仍一如既往地待我。我过月子时,十月的天,风已凉得刺骨,不会骑车的母亲早上步行来我家,晚上再离去,三十天没有一天间断。洗衣做饭、洗尿布、烤尿布、抱孩子、照顾我,母亲忙得像个陀螺,在我整个月子里她没有安安稳稳吃上一顿热饭。现在想来,让双鬓斑白的母亲如此劳累,如此牵挂,我于心何忍。为了不让母亲看到我的泪眼,我把自己更深地埋进母亲怀中,小小的心里除了感动与自责,生平第一次懂得了心疼的滋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