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100题 发布时间:2019-06-16 21:41:52
高中语文作文100题
1.(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明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答案] 1.示例: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②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③空巢老人缺少关怀。④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交际的能力。首先要读通图画,哦、然后结合谈话内容推测嘉宾的回答,语言要做到简明得体。
2.(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深山处,一位木匠师傅终其一生,打造了一条最好的船。
这船好在哪里呢?有人问。
它的船体是最坚固的,它抗击风浪的能力是最强的,它航行的速度是最快的,它航行的距离是最远的。木匠师傅不无得意地说。
但它航行的水域在哪里呢?一位老者问。
木匠师傅哑然。
是啊,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么两样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2.参考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2.本题身体的关键是根据“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么两样” 来写,也就是说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看准了路在走,免得走弯路而犯错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适合自已的才是好的。
3.(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美” 。同学甲说:“发现美很重要” ;同学乙说:“欣赏美才重要” :同学丙说:“创造美更重要” ……大家议论纷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套作、抄袭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3.参照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3.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以美为主题,不同学生观点不同,我们可以综合起来,谈发现他人美,创造自己美。也可以分开来谈,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4.(四川省南充市高2014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4分)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0%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9.50%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0%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2分)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 4.(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2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要想提高作文成绩,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4.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最大、最小和呈现出特色、规律性的信息,此题要求对失分原因进行总结。此表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数值分别是34.2%和40.4%,故而,这两点都是作文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结论和建议均应由此思考生发。
5.(四川省乐山市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葡萄园主雇工人到葡萄园工作,说好每人一天一块银币。这一天,他先后雇到五批工人,有清晨雇来的,有傍晚雇到的。结算时,园主给每个人都是一块银币。清晨来的工人因此抗议。他的回答是:“我并没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天一块银币的工资的吗?我也给最后来的这么多,难道我无权使用自己的钱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5.参照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解析] 5.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是圣经上的故事,包含着朴素的道理。葡萄园主并没有亏待谁,因为事先都说好的:每人一天一块银币。但清晨来的就感觉自己比傍晚来的要吃亏,原因在于有了比较就心理不平衡了。由此可以立意如下:不能忽视差别;有比较才有鉴别,要学会区别对待,等。
6.(安徽省合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请以“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6.21.答案 参照2014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6.命题作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 题目比较直白,没有隐藏的象征或者是隐喻。考生可能觉得题目比较泛,不好下笔。其实可以将题目进行细化。便可以找到切入角度。
从题目上来看。可断出三个关键词:用心、发现、另一个世界。考生围绕三个关键词做文章即可。“用心” 强调从心出发,孟子言“心之官则思。” 所以从情感角度和思维角度进行解读是文章的大前提。考生切忌只把重点落在“另一个世界” 上。文章要重点点到感情。“发现” 强调的是原来没注意到的或者是不知晓的。可以和“新” 联系在一起。考生可以借鉴之前写过的“创新思维” 等立意(注意两者的区别),考虑“如何(用心)发现” “怎样(用心)发现” 。可以强调手段,也可以强调态度或者是客主观条件。
“另一个世界” 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另一个” ,可解为“不熟知” 或“平时不重视” “易忽视” 等角度。“世界” 的范围就可大可小了。可以是宏观的、也可是微观的;可是物质的、可是精神的等等。角度比较多样化,学生的发挥空间比较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另一个世界” 也可以加入一个限定性的定语“谁的” “怎么样的” 另一个世界。最后选好角度,对以上三个关键词所细化出的立意进行拼合即可。也可多选几个相关性的角度分作分论点。
7.(2015福建,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7.查看解析
[解析] 7.[写作指导] 本题提供了三段关于“路”的话题材料,让考生来写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以综合三句话来写,也可以只选用一句话来写。但为了写作中心更加集中,主旨更加鲜明,选用一句话较为妥当。这时候就需要考生作出选择,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最有生活体验的,或最有阅读体验的一句话、一段经历、一段感悟来写。在写作时既可以写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古今中外的人的人生感悟。
第一则材料是鲁迅故乡里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事在人为,只要去努力,去奋斗拼搏,理想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要辩证看待“错路”,可理解为走错路时要时刻总结、反思,才能走正确;也可理解为错路中蕴含新的转机,只有你耐心观察、体悟才能领会。
第三则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具体的行动很重要,敢闯实干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
考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构思,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关键要学会联想、善于联想、大胆联想,这样就能在写作时如虎添翼。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感悟和联想,都不能脱离原材料。
写作时注意不能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且思考要有深度。既有时代气息,又能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正确价值观,并有生动事例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例文]
富贵险中求
古人有一句话“富贵险中求”,意思是无论是富还是贵,不冒险是不能得到的,成功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成功的几率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所以成就事业胆子要大,要不惧风险,敢闯敢干,不怕失败。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痛苦,多些顺利,少些挫折。可是命运总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很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但挫折是铺就成功之路的石子,机遇往往垂青那些敢于挑战的人。余佳文,一个互联网界“90后”CEO,他的成长过程就验证了这个道理。高二那年,余佳文自学大学计算机课程,并设计出了第一款产品——邮件客户端,可产品推向市场后便无人问津了。随后,他又设计了一款闹钟程序,同样以失败告终。大三时,他用了一周时间,做出了一个能显示课程名称、地点和老师姓名的课程表,这款产品得到了几千名在校大学生的青睐。现在,他的团队得到了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他也成为了互联网界的新宠。通往成功的道路确实崎岖,但只有在坎坷泥泞中拼搏,在惊涛骇浪中前进,才能让美丽的生命奏出一曲响彻云端的凯歌。
很多人做事放不开手脚,因为怕犯错,怕被人耻笑而总是畏首畏尾。不要怕,勇敢地把枷锁打碎,把面具摘掉,敢于去定义、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你就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并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帅哥,但他却是一个能闯敢干的有魅力的真男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马云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为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赚外汇,四处接课做兼职。1992年,已经成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的马云不安于现状,又开起了翻译社。翻译社一个月的利润只有200元,但房租就得700元。为了维持生存,马云背着麻袋去义乌、广州进货,贩卖鲜花、礼品、服装,做小贩来养活翻译社。后来他又做“中国黄页”,还被人当骗子轰……1999年,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开始做电子商务网站,然后越做越大,这个网站就是现在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曾经,他的做法被许多人嘲笑,说他简直是个“疯子”,但他自己清楚他没有疯,他只是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如今,他的事业越发“疯狂”起来。
敢闯不是硬干、蛮干,更不是顽固、僵化,它是一种奋发有为的信念,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更是一种容忍失败的宽阔胸怀。
不管结果怎样,只要敢经历就是一种成功。 “偏安一隅”或“躲进小楼”,不愿去尝试,不敢迈出第一步,把梦想停在口头,把激情埋在心里,就会使机遇流失,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成功,往往存于险中,只敢在平静的小河中行驶,永远无法成为强悍的水手。走“老路”,还是走“邪路”,你如何选择?
[点评] 本文立意精准,举例典型,论述深刻,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标题即文章中心,观点鲜明突出。运用余佳文、马云的例子正面论述,又结合生活实际从反面论述,说理充分。倒数第二段,辩证分析“敢闯敢干”,显示了作者不俗的思辨能力。
8.(2015重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8.查看解析
[解析] 8.[写作指导] 此作文题材料短、事件小,贴近生活、紧扣现实,能很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材料最后写乘客们都沉默了,表现出人们的宽容、同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宽容的宝贵和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发扬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宣传着良好的道德情操。
阅读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①乘客角度。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他们停止埋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可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②男孩角度。亲情是最关键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之爱的写照。③生命角度。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包括残疾人,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④道德角度。人活着,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⑤和谐角度。这则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的重要性,提醒生活中的人们,要注重和谐,促进和谐。
总的来说,审题的门槛并不高,不易跑题,但是要写出材料蕴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却需要平时眼观社会、思考社会、心系他人、胸襟开阔、情感饱满。写作时,既可以从情感上入手,也可以从思辨性上落笔。要力争立意深远、视角独特、拟题新颖、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写出“人情味”。
[例文]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是对世间万物心怀宽容、尊重、善意的态度,以崇高的道德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丢掉丑陋的一面,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和谐相处。我们每个个体都要常怀敬畏之心。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常怀敬畏之心,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以此表明人对天地生民的敬畏之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强调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而自然生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
常怀敬畏之心,要始终尊重生命,无论生命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或残缺。
特蕾莎修女曾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正是特蕾莎修女,让无数被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里,获得了尊严的补偿。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的生命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等而鄙视他、漠视他。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伟大的人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世界的良知。
敬畏不仅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上,还表现在悲悯和爱心上。“非洲圣人”施韦泽在蛮荒丛林中行医达50余年,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到捍卫人道与生命尊严的事业之中。1952年,他以自己对人类和平作出的伟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施韦泽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把作为人道主义的爱和悲悯,给了我们周围生存着的所有生命。他有着一颗“大慈大悲”之心,这正是古今中外一切圣者的共同特征。
不久前,“化缘校长”莫振高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以及先后筹集到的3 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人生来渺小,生命短促,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敬畏之心,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庄严而崇高。
常怀敬畏之心,拒绝冷漠,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宽容、尊重生命,以一颗虔诚的心去善待、关爱生命,人生才会更加充实,生活才会更加多姿多彩,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点评] 本文思路严谨,素材典型,论述深刻,是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开篇先定义“敬畏”,然后举例论述其重要作用。接着核心部分论述敬畏之心的表现,层次递进,思路严谨。举例丰富且典型,其中莫振高校长的事例新颖且说服力强,显示了作者善于积累素材的能力。结尾重申论点,排比用语,十分有力。
9.(2015四川,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9.查看解析
[解析] 9.[写作指导] 此材料言简而义丰,文小而旨大,着重考查对社会、人生和人际关系的认识。“老实”和“聪明”是两种人生态度,既可以选择谈“老实”,也可以选择谈“聪明”,还可以选择谈“老实又聪明”。话题带有辩证性、哲理性。“老实”可以理解为实诚、忠厚、努力、勤奋、踏实、敬业、不张扬、低调、方正等,“聪明”可以理解为机智、敏锐、精明等。对“聪明”或“老实”可褒可贬,可根据社会发展辩证分析“聪明与老实”,可联系古今中外事例、社会热点来议论,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记叙。关键是要表现考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很好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文]
老实人天不欺
所谓“老实人”,是指那些不圆滑世故,不张扬,更不势利;既实实在在地做人,又兢兢业业地干事;不蓄意冒犯他人尊严,不伺机侵占他人利益的人。但现实中这类人却成了少数派,甚至是“异类”。这些默默无闻、踏实肯干、低调务实的“老实人”常常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而那些善于钻营、偷奸耍滑的所谓的“聪明人”总是如鱼得水,这不得不让人唏嘘感叹。古语云:老实人天不欺。虽世事变化,做老实人应始终是做人的准则。
做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老实人。老实人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一名普通工人。他做好事做了近30年,献血6万余毫升,资助180多名特困生,捐款12万余元,动员1 700多名矿工和居民捐献造血干细胞,动员600多名矿工无偿献血,他发起的助学活动有2 800多人参与。在齐大山铁矿,有一条定理,“谁要是跟郭明义过不去,那一定不是好人”。为什么?因为郭明义是好人,老实人。从郭明义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忠诚、责任和伟大。
做一个低调务实、甘于淡泊的老实人。最近,一张“院士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广为流传,照片中那位其貌不扬的老人蓄着胡子,身着黑衣,脚穿黑布鞋,俨然乡下老农,却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堂上,低头念着发言稿。他其实是我国遥感界泰斗、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教授。穿着朴素,让人很难把他和“科学院院士”联系在一起,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科研上,放在一生追求的事业上。他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不慕名利,甘于淡泊,让中国的遥感技术更上一层楼。人活一辈子,谁不想“红”一把呢?可李小文并没有把心思用在名与利上,而是潜心于自己的研究。他把身段放下来,精神却显得更加高大!
做一个诚实守信、无愧于心的老实人。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她与丈夫从事建筑施工生意多年,凭借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5年前,武秀君的丈夫赵勇因车祸去世,留下外债270多万元、债权300多万元。武秀君在承受巨大的家庭痛苦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诚信,顶着家庭和债务双重压力,走上了代夫还债之路。5年里,她还清了数百笔欠款。别人欠她钱,有的折价偿还,有的始终赖账,但都没有影响她主动替夫还债的决心。在一些人的眼里,武秀君是个“傻子”,而她始终无怨无悔。武秀君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06年她被评为本溪市文明市民。“她诚重如山,一诺千金,诠释着这个流金溢彩的时代最令人赞赏的诚信。人世沧桑,含泪坚强,最真最诚武秀君!”——这样的颁奖词难道不是对老实人的最高奖赏吗?2007年她在以“道德的力量”为主题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上,当选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她的诚实守信令我们感动。
老实厚道,是长辈们代代传下来的做人之本。做人就要做老实人,老实学习,老实工作,老实生活,老实立身;守规矩,有分寸;以善良为本,以踏实为基,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素材新颖。开篇明确解析“老实人”的内涵,使文章主旨显豁,观点鲜明。接着列举三个分论点,深入分析老实人的品质、美德,列举事例鲜活,说服力强。结尾回扣中心,又深化主旨,点明老实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全文一气呵成,充满思辨色彩,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考场作文。
10.(2015湖北,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0.查看解析
[解析] 1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关系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涉及三方:泉水、喷泉、人们。材料叙述泉水的关键词有“蓄积”“默默不语”“不断聚集”;对喷泉的描述用了“骄傲”“众人瞩目”“不停喷涌”等词;对人们则用“鲜有关注”一词。参考立意:从泉水的角度分析,甘做幕后英雄(默默奉献),厚积才能薄发;从喷泉角度分析,成功的背后有他人的付出;从人们的角度分析,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实质;综合分析,只有充分地准备,才能华丽地转身(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例文]
深厚积累铸就一鸣惊人
著名诗人贾岛曾写下了“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名句,诗人借此句表达了自己为国所用的跃跃欲试之情。后来有人对这句诗进行了修改,成了“十年磨一剑,一剑惊江湖”。不管怎么改,这句诗一直强调了深厚积累的重要性。正如材料中的泉水,只有经过“不断聚集”,最后才能冲出地面,成为人人赞叹的喷泉。
积累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
荀子在劝学中这样强调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一步一步地积累,一溪一河地汇聚,才能抵达千里之外,才能形成无垠的江海。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马克思阅读了1 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正是由于他的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才有了资本论的问世;诗人李贺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他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
积累是心怀梦想不懈奋斗的具体表现,梦想是积累的内驱。
楚庄王留下“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励精图治以复楚国的传奇;更有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历经数载,终于吞并吴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美谈。这两位古代名君,用数年的光阴,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最终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所谓的一夜成名,终将是昙花一现。如今有谁还记得多少届世界小姐的姓名?没有长期的修炼,没有升华的内质,外在的光鲜终归昙花一现;没有不懈的奋斗,没有坚定信念的支撑,终难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积累不是小和尚敲钟,漫无目的,而是心怀梦想;积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持之以恒。只有带着目标,带着恒心,积累才能深厚。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鸣惊人的背后是长期坚持不懈的付出,一鸣惊人的背后是静心的等待。上世纪八十年代,天龙八部热播的时候,周星驰还是个跑龙套的,十年后,他已经是红极一时的重量级港星。李安沉寂了多年,潜心电影制片学习,人到中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名人都曾有过黯淡生活,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一出生就光彩夺目,他们像泉水一样默默蓄积,抓住机会后,像喷泉一样震撼世人。只有深厚的积累才能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
[点评] 文章紧扣主题“只有深厚的积累才能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指出积累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过程,积累是心怀梦想不懈奋斗的具体表现;然后指出积累需要目标,需要坚持,需要等待;最后回归材料,首尾圆合。本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语言流畅优美。
11.(2015安徽,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11.查看解析
[解析] 11.[写作指导] 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蝴蝶,有了惊奇的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得很开心。带着这样的心态再回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他们会自觉地将科学素养带入。这会让同学们思维更加开阔,思考更加多元。此题以科普活动作为作文的材料,导向明确:打通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之间的阻隔,是学习最本质的诉求。
参考立意:①科学发现的价值。那台显微镜让我们知道,蝴蝶的翅膀原本并不是色彩斑斓的。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和不同工具发现事物的多样性,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科技水平越高,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越强。②不被现象迷惑。蝴蝶缤纷多彩的翅膀曾经深深地迷惑了我们的双眼,我们不应被一些现象迷惑。③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喜欢强调“有图有真相”,似乎亲眼看到的就是真相。而在显微镜下,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凹凸不平的结构。对于看到的任何现象,都不要急于下结论。
[例文]
眼见不一定为实
同学们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假象”。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肉眼却“欺骗”了我们。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时,看上去要比在高空中大得多。古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太阳在地平线上时离人更近,就像“两小儿辩日”的寓言所说的那样。在有了较为正确的天文知识之后,人们这才知道,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当中大致是一样的。
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我们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
孔子被困陈、蔡之间,七天没有吃上饭。后来弟子颜回想办法讨回一些米煮饭。当饭快要煮熟时,孔子远远看见颜回竟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说:“我梦到祖先了,应该拿这些洁净的食物先祭祀他们。”颜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到锅里了,我抓了出来,扔掉觉得可惜,所以自己吃掉了。”孔子感叹道:“原以为眼见为实,谁知实际上眼见的未必可信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我们要多方了解事情的真相。
很多人看过舞台上神奇无比的魔术表演,大多数人并不能看出其中的破绽。如果不事先告诉你这是假的,是障眼法,是娱乐,也许会有很多人信以为真。当魔术的技巧被某些具有“特异功能”的“大师”加以利用,不知又倾倒了多少明星、权贵。
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我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为什么眼见不一定为实?一是掌握的知识有限,不能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人和物;二是观察者的观察能力受主观情感的限制,不能客观地看待人和物;三是事物本身具有隐蔽性,甚至是欺骗性,前者如魔术表演,后者如所谓的“大师”等。
眼见是否为实,关键在于明其理,查其实。在理论上,要懂得现象和本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的道理。在实践中,既要用心观察,更要理性思辨,要学会透过现象探寻本质,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学会客观、历史、全面地看问题。如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定会对你识人、识物、做人、做事有所帮助,因为你已经可以较为客观、公正、真实、正确地认知和把握这一切了。
[点评] 此文开篇恰当引述材料,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其分解为三个分论点并分别举例分析论证;第9段对3—8段进行梳理和总结;末段又从理论上提炼升华,见解深刻,立意不俗。举例典型,能恰当结合现实生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12.(2015山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12.查看解析
[解析] 12.[写作指导] 此材料出自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林先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了两点启示:①努力向上生长,结出果实,一切纠缠就无足轻重了;②顺应自然,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即可。这两点启示都是很有深度的,是作者本人的经验认知和感悟。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可以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从而得出上面两点启示。但单纯看这则材料,考生可能会用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来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看,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等。总之,这则作文材料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例文]
顺其自然,努力生长
生活本是一场辛苦的历练。人总会有烦心事,伤害与误解,烦恼并纠缠,挫败连着艰难。倘若凡事无论大小都紧紧抓住不放,留在心里,怎能不让人负重前行?我们要认清生活的本质,该忘记的忘记,该坚强的坚强,时刻保持努力生长的姿态,其他的交给岁月。灰色的日子总会过去,美好的明天终会到来。
丝瓜藤与肉豆须,藤蔓纠缠何须在意?与其纠结,倒不如修炼自己,对于未来的路,努力去走,人生终会柳暗花明。
顺其自然,要有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苏轼一生仕途不畅,屡遭贬谪,但其乐观旷达的天性始终不曾改变。他保持着随遇而安的心态,最终凭借着诗文上的艺术成就扬名天下,成为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仍过得十分快乐,无所畏惧,宛若清风。这正是顺其自然的力量。顺应自己的真性情,不阿权贵,回归本我。顺其自然,还自己一颗宁静的心。远离了世俗尔虞我诈的纷争,心中更增添了一份恬淡的安逸。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或变故,智者会积极去适应,因势利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不是抱怨成功的船不来,而是将自己修建成最好的停靠码头。顺其自然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顺其自然,更要坚定地向着梦想前进。“文化大革命”期间,沈从文被“下放”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身心遭受沉重打击。但他手中的笔没有放下,文学的梦没有被摧毁。他在痛苦中开出花来,开启他人生的另一条传奇之路。面对辱骂、鞭打,他安之若素,将全部身心投入文物研究,最终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的文物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和成就。顺其自然,把挫折、痛苦研磨,把叹息、抱怨升华,坚定地向梦想前进,让实力更加强大。
长路艰辛,但我们不会抱怨,不会气馁,因为路在脚下,成功便不再遥不可及!
生活向前,不为纠缠恼人,不为小事抓狂,在困境中保持头脑清醒,用坚定不移的步伐代替叹息,用昂扬向上的姿态代替抱怨,让生活轻装前行,记得一句忠告:不管生活是什么脸色,不要和生活撕破脸,尝试着把生活活成一场友好。
[点评] 本文立意深刻、思路清晰、文采飞扬,是篇难得的考场佳作。开篇联系生活,感悟思考,提出论点。分点论述,紧扣中心:既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又要有努力生长的姿态。能辩证分析,显示出作者不凡的思辨能力。其例证典型,论述透彻,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语言整散结合,妙用修辞是一大亮点。
13.(2015广东,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3.查看解析
[解析] 13.[写作指导] 材料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一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看天光云影”“漫步林间”是“亲身体验”,“调动生活经验”,“用欣赏的眼光和方式”去感知自然,我们可以欣赏自然之美,可以获得生活的乐趣,但是对自然的了解却是有限的;而“打开电视”“轻点鼠标”是“借助科技手段”了解自然,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也失去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人生乐趣。这样两种方式,在感知自然方面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在立意时可以有所选择地从这两个角度分别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比较而言,综合立意能更好地体现出题人的意图。在“如何亲近自然”方面,这两种方式可以互相促进,增进我们与自然的联系,使我们可以和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当然,如果我们以欣赏、体验、亲近和爱为本,而以科技为用,也许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
[例文]
渐行渐近,渐行渐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不言”,混成一种朴素之美,传达着神圣而令人敬畏的道德力量,给予人一种规律性的启示,昭示着我们去追求,去亲近,去体验。
古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巍峨的群山,人们高歌“踏遍青山人未老”,也曾遗憾“关山难越”,自警“高山仰止”;今天的探险者仍在不断尝试挑战与超越,女登山家王静乘坐直升机成功登顶珠峰的事件就曾一度引发国际上关于挑战、规则、专业、人生乐趣等问题的热议。
古人“轻舟短楫去如飞”,面对奔腾的江河,人们思悟“上善若水”,也曾慨叹“逝者如斯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天的建设者借助高科技,可以创造世界最大水利工程、最长跨海大桥等诸多奇迹。但江河截流、穿山跨海等百年大计、惠民工程却也一再引起专家和大众关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忧虑。
我们在用心解读自然、亲身体验自然外,借助科技手段超越感知局限,利用现代技术打破认知的藩篱,弥补了过去的遗憾,可是,为什么我们却仍然深感那美丽的自然与我们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呢?
我们打破关山阻隔,缩短时空距离,发展高铁、航空、航天技术,可在浩荡长空、崇山峻岭间自由来去,但过度的工业化也使大自然失去了曾经的神秘、古朴、厚重;我们超越物质和技术的局限,伐林移山建设城市,围海造田扩张土地……成功地在天地间建立起只属于“我们”的家园,而大自然却也在过度的开采、开发、掠夺中,遗失了曾经田园牧歌式的温馨;我们从慢节奏的生活走向快节奏的生活,社会高速发展,我们不需在自然面前静观默想,打开电视电脑,就可以随时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和信息,但曾经的哲理与诗情,也在海量信息的拥塞下慢慢干枯……
那令我们敬畏又向往的神秘未知被我们破解了,但似乎还有更多未知而又神秘的信息恰恰隐藏起来了。科技弥补了体验和感知的不足,却也因此让我们失去了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吴良镛说,诗意的栖居,是因地制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国华裔建筑设计师林璎为美国设计了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其实,与自然相处,除了亲身体验,或借助科技手段等途径外,我们还应多听听心灵的声音:我们在得到什么的同时,也曾奉献了什么?我们在将得到什么的同时,亦将失掉什么?
当你亲近了它却失去了对它的欣赏与爱时,一切体验和感知都将变得苍白!
[点评] 本文扣住材料中的“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从古今“亲身体验”“借助科技手段”两种途径的得失利弊入手,揭示两种途径的局限,从综合思辨的角度立意,行文中层层深入,娓娓道来,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14.(2015湖南,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 14.查看解析
[解析] 14.[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类作文材料,飞禽和走兽拒绝了带大树去旅行的请求,大树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自己想办法,最后不仅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而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材料中飞禽和走兽拒绝大树的理由是“大树没有翅膀”“大树没有腿”,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大树并没有屈从于这个事实,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达成了夙愿。材料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自身缺陷而放弃那些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最终会实现。因此,可从大树的角度立意:①学会变通;②善于借助外力;③换个角度看问题;④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获得成功;⑤要学会合作共赢;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可从飞禽和走兽的角度立意:不要拿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还可从综合的角度立意: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例文]
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大树没有飞禽强劲的翅膀,没有走兽善跑的腿,却能环游世界。究其原因,大树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而是巧妙借助外力,取长补短,最终达成了夙愿。树犹如此,作为灵长的人类更不应因缺陷而自甘平庸。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心随路转,路才能越走越宽。
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我们不能因为被咬了一口留下的缺陷而停止对人生更高的追求。
崔万志说:“台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今天很残酷,明天也许更残酷,但是我们却不能放弃梦想,所以崔万志虽然口齿不清,走路歪歪扭扭,但是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借助新时代的网络平台做到了网商前30强,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一名超级演说家。崔万志面对自身的缺陷,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屈从命运,而是成功地跨越了身体上的障碍,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
面对自身不足,要善于借助外力,取长补短。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毋庸置疑,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如果我们能认清自身不足,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将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那么我们的追求之路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资源配置上的优劣互补,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上的优劣互补,这些取长补短的措施不仅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大化,而且也有利于国家的进一步繁荣。
面对自身劣势,要善于智慧应对,变劣势为优势。
众所周知,2022年世界杯的主办权交给了地域小、人口少、气候恶劣的中东小国卡塔尔,因为卡塔尔人认为,地域小可以免除运动员的舟车劳顿,人口少能把更多的票留给国外球迷,气候恶劣可以催生国人改变现状的决心。
卡塔尔取得世界杯主办权的故事启示我们:在很多时候,劣势未必就一定是不足,如果能用积极的心态,换个思维方式和角度去审视,那么劣势也许就变成了别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来自自身或外界的障碍,只要我们勇于面对,清醒分析,智慧应对,我们就有可能变绊脚石为垫脚石,最终摘取胜利的果实。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有追求,勇于追求,一切的障碍都将化为坦途,梦想之花一定会绽放!
[点评] 本文采用“引—议—联—结”的形式结构全篇。开篇简析材料并引出中心观点,由物及人,为下文张本。论证部分剥茧抽丝,层层递进。先论述缺陷、不足的客观存在,论证勇于面对的重要性(为什么);然后从巧借外力、变劣势为优势两个角度论证如何跨越障碍,取得成功(怎么办)。行文紧扣中心,论证充分。事例论证上旁征博引,善用教材素材,行文摇曳生姿。
15.(2015浙江,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15.查看解析
[解析] 15.[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探讨人品与文品关系的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向非常明确:人品与文品有必然的关系或者无必然关系。所以立意难度不大。材料比较契合考生的认知水平,考生对此有话可说。
[例文]
文如其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话揭示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道理。为文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言为心声”说的是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文如其人”的意思是观其文知其人。人常说文字是人的第二门面,一个人的谈吐、文章完全可以体现这个人的心态、思想、为人处世的作风等等,因为文章是作者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是灵魂的升华。
我们从离骚里读出了屈原高洁的品行和忠贞耿介的性格,从归园田居中读到了陶潜的淡远自适,从登高中体会到了杜甫的悲悯情怀,从赤壁赋中看到了苏轼的豪放旷达。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句话既高度肯定了四位诗人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先有人品、人格,后有文风、文格的观点。
的确,一般来说书读多了,文章写好了,其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人品自然会变得高尚,也就是文品即人品。反之,人品高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给人以真的启迪,以善的感染,以美的享受。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古今中外也不乏作品的格调与作者人品相背离的现象。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音调铿锵和谐,下启汉赋,可论及人品,却是一个嫉贤妒能、品德卑劣、极端自私的阴险小人。大贪官胡长清、成克杰等也有专著问世,他们的文章也是娓娓道来,慷慨陈词,可是他们的人品却为世人所不齿。
这些人即使涂抹出貌似华丽的篇章,也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最终会被人们洞察其本来面目,报之以无情的嘲讽。
因此,只有品格高尚的作家,才能写出格调高雅的传世之作。作为新时代代言人的我们,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把人品与文品的高度统一作为至高的追求。试想,一个对自我缺乏认识,对生活没有发现,对生命没有感恩的人,如何写得出一篇好的文章?所以我们要领悟做人的真谛,学会包容、感恩,弘扬一切真善美的精神。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紧紧围绕“文如其人”的中心展开论证。论证上既运用对比论证,思辨性强,又旁征博引;既有源自课本的经典素材,又能采撷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颇具说服力。行文灵活自由,语言表达准确,充满理性色彩,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基本功。
16.(2015江苏,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答案] 16.查看解析
[解析] 16.[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语言简洁,层次鲜明。材料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构成了这则材料的两个层次。在审题立意上,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层次入手,抓住材料中的“排比”,围绕“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来写,可以以其中任意一句为立意依据,可以使三者形成并列或递进关系,也可以综合来写。还可以抓住材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综合思辨。“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抓住“智慧”与“大自然”的相似性(共性),抓住“大自然”的景象去想象“智慧”的景象。如运用形象思维: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经验,而这种能力和经验形成的景象就如同大自然的……景象。再如运用类比思维:大自然是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景象,就如同智慧的……景象。但是,这类立意不可偏,我们的写作重点还应在“智慧的景象”,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联系现实,借助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体验,有所想象和描写,表达自己对“智慧”的理解。如何审题立意,关键在于考生驾驭材料的能力和生活实际,如果从写作有深度、宽度或高度的角度思考,综合思辨似乎更好。
[例文]
智慧是一种境界
高粱成熟了,它在夕阳下悄悄羞红了脸;麦子成熟了,它在晚风中低下了沉甸甸的头;莲藕成熟了,它静静地藏身在黑黑的淤泥里……智慧就像这多姿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一样,它是在四季风雨和岁月流转中历练出的能力和经验,也是一种无声的积淀和静默的奉献,它如自然一般自有其本身的景象。
智慧自有其姿态和表情。它不同于当代“达人”“赢家”“土豪”“暴发户”“贵族”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生活中,也许它只是一种寂寞,平易、朴素而谦卑,甚至只是一种“真实”。
犹记得托尔斯泰在亚先基火车站望着捡煤渣的孩子流下眼泪,为了离开“老爷的王国”,他抛弃家庭和自己的庄园。这位以这次悲壮的“出走”而在历史上定格、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的良心”的老人,把毕生智慧都奉献给了他的农民兄弟。在他的作品里,有泥土的芬芳,白桦树早春绽放的叶蕾,农妇、孩子的歌与哭、泪与笑……而他只为自己留下了波利亚纳树林间那一方最朴素的坟墓。这种智慧不是生活的小技巧,不是生活经验的简单总结,而是将生活的真实和生命的朴素标记成永恒的文化符号的一种大境界。
生活中总有“智慧”的人,能解决问题,能高瞻远瞩,能转变局势……但汪曾祺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当汪曾祺在葡萄月令中对葡萄的栽培种植技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时,却感动了一代人。他朴素的文字中没有对那场历史浩劫的抨击批判,他也没有因个人身世沉沦牢骚满腹,但是他葡萄架下的慈祥天真却如阵阵春风抚平人世间多少伤口。“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这种智慧不是技术性的,而是一种文心慧性。它是生活历练的返璞归真,也是繁华过后归于平淡的真纯。所有的知识、能力、经验都只是它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人”的关注,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颗超越个人与现实的悲悯之心,就难以成就这样朴实的伟大。
这种智慧成熟而大气,明亮如月,皎洁清澈,能用朴素的生活细节弥补历史与现实的残损,能用诗性与平和涤荡世情人心的浮躁悲苦。
是的,智慧自有其颜色和温度。它不同于“机敏”“机智”“机变”“聪明”,相对而言,它似乎更合乎中国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它不机巧、不灵活、不会随机应变,路子不野、手段不多,甚至危机来临时,它不懂得逃避和躲藏!它只是把自己放在生活的最低点,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坚持,而后在自己的坚守中自成境界!
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聪明人”太多了,但“聪明人”不一定就是智者。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残酷激烈的种种竞争,我们必须能力强、有野心、善历练,不断去积累更多博弈取胜的社会经验、竞争技巧,但是,我们似乎恰恰也因此忘记了,这都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缺少一点成熟、一点天真、一点平易、一点默不作声的伟岸!
[点评] 本文主要以“智慧是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作为立意依据。先简单利用类比,从自然现象中总结出对“智慧”的初步理解;然后从“智慧”的姿态、表情、颜色、温度等角度入手,将智者与现代社会中的成功者、“智慧”与现代社会中的“聪明”对比,借助托尔斯泰和汪曾祺的正面事例,明确“智慧”的境界和“智慧”的来源,凸显考生对“智慧”的独特感悟和思考,展现“智慧的景象”。全文在语言运用上注重调动词语,形成考生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
17.(2015天津,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7.查看解析
[解析] 17.[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作文相当于一个话题作文,指向明确,写作角度宽泛。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关于流行词“范儿”的思考。可以谈“范儿”流行的原因(社会层面、时代层面、心理层面等);可以探讨“范儿”的多种内涵;也可以建议怎样做才能有“范儿”。
[例文]
“范儿”之我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流行语中出现了一个新宠——“范儿”,什么“御姐范儿”“女神范儿”“文艺范儿”“明星范儿”“中国范儿”“韩范儿”……几乎涉足每个角落,可见其适用面之广。甚至有不少人专门为它填词写曲,其中歌曲中国范儿唱响全中国,可见其受宠之深。
“范儿”到底有哪些意思?
“范”,模范,好榜样。加上儿化音后,“范”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更平民化了。难怪这个词应用范围如此之广,受宠程度如此之深了。它用于个人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气质、品位、情调等,如“文艺范儿”“女王范儿”;用于民族、时代时,多指民族风格、时代特征等,如“民国范儿”“中国范儿”;也可用来形容职业特点,如“教师范儿”“农民工范儿”。
这个词为什么近些年如此流行?
首先,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今时代是一个鼓励创新出奇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一个“我有我的style”的时代。这就注定了会出现人们的外貌、穿衣风格、言谈举止等不同的局面。走在时尚前沿的被称为“潮范儿”,一身棉布衣裙且长裙飘飘的被称为“文艺范儿”,满脸大胡子、一脸沧桑被称为“海明威范儿”,不一而足。其次,它也是满足彰显个性需求的产物。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从外貌、神态、服饰,甚至是语言、动作上包装自己。而“范儿”这个词此时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范儿”?
虽说“范儿”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有褒义,但事实上,身边很多的“范儿”都是为“范儿”而“范儿”,如一味模仿某名人的穿衣风格、说话语气的“明星范儿”;或者自己本是胸无点墨的“白丁”,却把自己包装成学富五车的“学者范儿”。这些都不是能体现自身特质的“真范儿”,可以说是一种“伪范儿”。
真正的“范儿”能真实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情调、志趣、气质,它不会随波逐流,也无须刻意模仿,它是自身特质的自然展现;真正的“范儿”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最终能成为社会典范。那些“大哥范儿”“流氓范儿”是一种最无知、最低俗的“范儿”。所以要判断自己是否有“范儿”,不能只看外表的包装,更主要的是看自己的“范儿”是否自然生成,是否表里如一。
[点评] 这是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围绕着“范儿”从现象到本质,追本溯源,进行深度解读,论证上条分缕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判断”的结构逐层深入。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层次分明,事例丰富。充分体现了考生非凡的洞察力和剖析能力。
18.(2015北京,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50分)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答案] 18.查看解析
[解析] 18.[写作指导] 命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想象力。考生需要展开想象,叙述与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与自己的情感。
首先要明确写哪位英雄;其次要选择适合展现英雄形象的“一天”,例如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显然有着不同的风貌,考生选择时注意区分;最后要在这“一天”中,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
此外,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考生不能写成一般的记叙文,题目要求“展开想象”,也就是说,这篇作文需要带有小说色彩,需要虚构一些情节、场景。
[例文]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昨夜,窗外的风雨声如金戈铁马,你突然惊醒,从床上一跃而下,大喝一声:“狗贼,拿命来!”手中的宝剑在电闪雷鸣中闪闪生寒!我匆忙燃起的烛火在你威猛的身影下摇曳躲闪。
是啊,你焦急的心一刻不曾平静。你寝食难安,大宋的江山岂能落入敌手?!你反复追问自己,追问手中的宝剑,就连醉酒时也要问一问院中的松树,月下的鹊鸟!
清晨,看着你坐在窗边冷静地擦拭宝剑,我知道,你成竹在胸!那握剑的手筋脉浮凸,那擦拭的动作干脆利落,我知道,你志在必得!
“真是一把好剑!”你骄傲地颤动手腕,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晨光下,长剑泛着亮光,被你舞得风雨大作,龙吟不绝!
时近正午,早已被我煮好的茶,又一次放冷了。你终于放下擦拭了太久的宝剑,背手立在窗前,渐渐火热的太阳直射着你的华发苍颜,似要将你一颗杀敌报国的雄心烧成灰烬,你宽阔的背影如此雄武,又如此苍凉!我多想变成那最强大的盾牌,为你抵挡一切的打击,除掉一切的恶毒与敌意!
“大人,该用午膳了……”我却只能婉转而轻轻地提醒,等待是不会有结果的,“北伐”也许只能成为你此生的呓语……
许久许久,你没有回答。你信步而出,龙行虎步,你挺直脊梁,站在院中松下,凝神眺望着北方。我陪侍在旁,明知故问道:“大人,您在看什么?”你长叹一声,回答道:“我想家了啊!”
可我知道,你每天都这样固执地等待着,这种固执虽有客子思归的惆怅,但更多的却是饱含着读书人的浩然正气,南渡者的生命尊严,爱国者的凛然风骨,戎马半生的老将炽热的雄心!
当我今天终于有机会和心中的英雄辛稼轩共同生活一天,我才真实地体会到什么叫“书咄咄,且休休”啊!
但,我只能轻轻地在心里叹息,今天又将是一次不朽的等待!而我,何德何能,却有幸成为这次等待的见证者!
我转身来到厨房,今夜,大人需要一壶好酒,一场好醉,一把慷慨悲歌的好剑,一杆酣畅淋漓抒写胸中块垒的如椽巨笔!我,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准备好!
也许,当大人淋漓的墨迹龙蛇般奔走于纸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声天问,将成为一个锻打历史和铸造大义的惊雷,一声呼唤河清海晏与民族振兴的警世恒言,在我的余生夜夜不息!
[点评] 考生想象自己和心目中的英雄辛弃疾共同生活一天,见证了辛弃疾一天的生活。人物之间虽然有对话,但是笔墨主要用于形象描写和心理描写上,使一天的生活显得真实生动。本文着重表现辛弃疾的爱国形象,通过侧面烘托,从考生所受到的震撼和教育的角度进一步加以凸显;结构安排上,从前夜写起,而为今夜留下更多想象的余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深入灵魂的热爱”从现代文阅读说起梅花(见本书专题十四第九题)中自然延伸出来,要求考生选一种在生活中使自己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的植物、动物或器物,并明确提示考生思考“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从阅读到作文,阅读为考生作了很好的“示范”,考生可以“依样复制”,植物、动物或器物,就在考生的生活里,也存在于古诗教学的“咏物诗”里。题目的难点和解读关键在于“深入灵魂”:“深入灵魂”究竟有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如果记叙事件来体现“深入灵魂”,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这篇作文写成议论文会比较容易。比较好写的一种思路是揭示所选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通过写这种精神、品格对“我”内心的感召和震撼,达到直指灵魂的目的。
[例文]
深入灵魂的热爱
轻轻地拨动琴弦,奏出美妙的旋律,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起舞的精灵,那抑扬的声音仿佛充满了色彩,像清澈空灵的风铃声,像清泉的叮咚声……吉他的旋律美妙无比。
初中时,在城里的一个吉他商店,我第一次听到吉他弹唱。飞速转换的手指,清脆美妙的旋律,让我深深地着了迷。于是我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把破吉他,开始疯狂地拨弄。没有老师指导,全靠自己摸索。每天对着吉他谱练习“爬格”,手指磨起一层茧。一段时间后,掌握了单弦和和弦的技巧,曲子也有了旋律。总是,一把吉他,一个人,一本五线谱,从早弹到晚,陶醉其中,乐此不疲。后来渐渐有了成绩,在学校的文艺演出里也能小露一手,这样的成就感更加让我对这把吉他爱不释手。吉他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伴我走过许多欢乐的时光。
然而中考落榜,心里一度失落难受。暑假和伯父去城里打工,想着逃避学校。整日魂不守舍,幸好,我还拥有吉他,可以静静地安慰自己。劳累了一天后,轻轻地拨动琴弦,吉他发出了柔和的颤音,悠扬、舒缓。像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牵动着我的心。夜晚,一个人坐在有风的平房房顶上用那把破吉他独自弹唱,用孤寂来记录那段残缺而艰难的岁月。吉他,在我无助失望的时候,陪伴我,给我温暖,赋予我力量。后来回到学校复读,重新开始,最后终于考上了心仪的高中,这时的吉他更让我体会到亲情的味道。
临近高考,在教室里,疯狂的学习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宿舍却成了欢乐的海洋。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之后一把吉他便开始在每个人的手中传来传去,到最后演变成一种“合作”的状态—— 一个人弹唱,另一个人在旁边用一只手用力拍打着吉他已经很破的音箱,发出“啪——啪——”的声音,而周围则是一群具有自动接唱功能并在关键歌词处会自发合唱的人。每个人心底的冲动开始展现并互相蔓延,化作一群红着脸的热血青年从喉咙最深处发出的集体的号叫声。此时的喧嚣是对青春无所顾忌的挥洒,此时的疯狂是对生活毫无保留的发泄。吉他,在我的心里更像是一个符号,它象征着我正开始的青春。
生活就是一首玄妙的音乐,与吉他一起相伴旅行,我乐在其中!
[点评] 本文是一篇集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散文。开头部分先声夺人,一句“吉他的旋律美妙无比”巧妙点题。接着记叙三个阶段的经历,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情感曲折起伏,非常巧妙。其中与吉他的情感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很好地诠释了“深入灵魂的热爱”。结尾简洁有力,回扣中心。全文构思巧妙,文笔诗意,是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19.(2015课标全国Ⅱ,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9.查看解析
[解析] 19.[写作指导] 材料中最后三名候选人分别是“大李”“老王”“小刘”,“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似乎可以任意选择立意角度,但要求中也进一步明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表明审题时还应综合思辨,求同存异。
可从三名候选人中任选一个立意:①在自己的领域求索、创新、超越、贡献;②钟情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进取,变工作为事业,变技术为艺术,变工匠为大师,你就是当代风采人物;③用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自己的风采和足迹。
可综合立意:每个候选人都有自己的风采,他们都可以说是“当代风采人物”。当代中国、当代生活中,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彰显自己的生命意义,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都可以是“当代风采人物”。
[例文]
我,最具风采
人生天地间,万物皆华彩,谁是最具当代风采的那一个?
山说,石多伟大,它累叠千寻,让我矗立于云霄之巅,可我也要说,我的存在是在对的位置上,砥砺风雨的结果;海说,水是英雄,它汇集成渊,让我汹涌且广阔无边,可我也要说,我的存在是在跌宕中上下求索,在点滴中成就壮阔的结果。
只要找对位置,找准方向,树立目标,勇敢追求,并不是伟人和英雄的我一样可以成为那最具风采的存在者!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出属于自己的风景。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22个春秋,带领大家造林5.6万亩;孟佩杰,五岁时生父去世,生母将其送人抚养,3年后养母瘫痪在床,养父抛弃了家庭,八岁的孟佩杰拒绝了热心人的帮助,一个人买菜,做饭,给养母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杨善洲和孟佩杰,这一老一小,一个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一个用坚强填补贫困,以自立支撑艰辛。他们就像一棵树,不肯轻易屈服,无论是无情的时光,还是人生的风雨,他们只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倾听他们,你可听到生命的激情澎湃,生命的自强不息!
每个人都是一道瀑布,在跌宕中上下求索,在点滴中成就壮阔。褚时健是一个历经人生风雨的老人,他在70年代曾凭借打造红塔集团创造了财富帝国。但在人生最辉煌之时,他因经济问题锒铛入狱。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保外就医,才重获新生。古稀之年,褚时健在经历人生跌宕后反而慢慢沉淀了自己,学会了坦然面对得失,学会了在谷底重新崛起。“跌得越低,反弹力越大!”褚时健如是说。从此,褚时健开始种橙子,十年后,他又凭借“橙子大王”再次登上人生的顶峰!他就像一道瀑布,在跌宕后更加壮阔,在漫长的点滴积累中汇聚博大。倾听他,你可听到生命最低沉也最激越的轰鸣!
如今的中国,谁是最具当代风采的那一个?是他,是她,是你,也是我!
面对社会不良风气,我们可以是最正气凛然的那一个,敢于抵制,敢于维权,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发出对正义的呼唤!
在就业道路上,我们可以是最自强自立的那一个,不等不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做一个青年创业者!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可以是最具创造力与国际视野的那一个,躬耕履行,为传播中国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一个人是否最具时代风采,不在年龄,不在身份地位,不在出身经历……关键是我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我们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社会、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当代中国,每个人,都应该争做最具当代风采的那一个!
[点评] 本文从综合思辨的角度立意。开篇综合运用设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明确提出论点;之后举例论证,将不同的主体所具有的风采具体化,既有明确具体的内涵解读,也有形象的说理,使主题表达更生动。
20.(2015课标全国Ⅰ,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20.查看解析
[解析] 20.[写作指导] 首先应明确材料中的几个事实:老陈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接电话,是违法的;小陈举报父亲,是法律赋予小陈的权利和义务;警方查实后教育和处罚老陈,是有法律依据的;网友等针对该事件进行点赞、质疑、讨论,一方面反映出大家对公众事件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可选小陈、老陈、警方、媒体、网友中的任何一方作为“收信人”,按照书信体的一般格式和要素(标题、称谓、问候语、正文、结束语、祝颂语、落款、日期)进行写作,可考虑正、副标题的形式,在副标题中明确收信人。内容上,一定要明确表态,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结合现实生活,做到有理有据。
[例文]
亲情·生命·法律
——写给小陈的一封信
小陈同学:
你好!
我从网上看到你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事,为你对亲情的呵护、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认同而深深地震撼,并发自内心地佩服你!
很多司机都知道,虽说开车接打电话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但因为其隐蔽性较强,警方往往查无实据,无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此一来,一些司机也就不把这条交通法规放在眼里,时常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这样做,无疑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严重隐患。现实生活中,不少车祸就是因为开车接打电话引起的。
众所周知,驾车拨打或接听电话,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这时的人脑反应比酒驾时还要慢30%,导致交通事故风险比平常高4倍;此外还会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加剧路面车辆拥堵,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
我从网上得知,你获得了警方的表扬,但一些网友却对你的举动持否定态度,认为你违背了“亲亲相隐”的传统伦理,举报父亲,是对父亲的不孝。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指亲属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
确实,亲亲相隐有助于家庭和睦,但我们必须看到,亲亲相隐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负面性不容小视。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一旦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唯有如此,才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是违法者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面对违法者,亲人若是“亲亲相隐”,违法者就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遭受更大的惩罚。就此而言,“亲亲相隐”不是爱,而是害。
面对开车接电话的父亲,你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亲亲相隐”,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如果你选择沉默,可以说就是对父亲的纵容,日后开车接电话就会成为父亲的一种习惯,有此习惯,可能就会有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果真如此,你的沉默就是对父亲的伤害。二是果断举报,让警方依法处罚父亲,让父亲醒悟过来,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有了良好的开车习惯,父亲的人身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种举报,值得肯定。
你用法律维系着真正的亲情,你用法律保护了父亲的生命,我由衷地佩服你。情、理、法三个方面,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作为大学生,你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作为即将叩开大学之门的学子,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祝你学业有成!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点评] 此文标题格式规范,要素全面。正文部分,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详加分析,紧扣现实,入情入理,思路清晰。能恰当运用事实论据,引用法律条文,观点鲜明。不少语句蕴含生活哲理,如“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是理性思辨的结果,促人深思,发人深省。
21. (2014江苏,19,70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答案] 21.查看解析
[解析] 21.[写作指导] 当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火爆全国时,逝去青春的人开始怀念和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青年人继续恣意地享受自己或多或少的青春。对于逝去青春的人来说,青春意味着梦想、年轻、浪漫和激情。虽然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但被青春包围着的那些美好的时光依旧触手可及。是“青春不朽”,还是“青春易逝”,关键在于心态。
①从“有人说”“也有人说”角度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②从“青春”的角度立意:无论青春是“不朽”,还是“易逝”,我们都应珍惜时光,有所作为。③从“青春”的引申义立意:梦想、追求、信念、浪漫、激情等是不朽的。
22. (2014大纲,2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 000元,老王仍欠下4 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22.查看解析
[解析] 22.[写作指导] 本题属于事例型材料作文。材料紧扣时代特点,关注道德层面,反映正能量,引导考生“立德树人”。材料较长,信息量大。命题者给定了材料,但并没有给定话题,甚至也没有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进行立意的提示,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给考生以充分的立意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天马行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关键,析原因,明态度,作拓展”。首先,审题时要抓住关键内容。主人公是老王,主要内容是“打工抵债”。围绕着这件事,还有两个对象要注意,即医院和老板。接着是“析原因”。医院和老板奉献了爱心,帮助处境艰难的老王渡过难关;老王知恩图报,有感恩思想,以打工抵债的形式来回报帮助者,也回报社会。第三步,要“明态度”。材料中可以看到“爱”以及“爱的流动,爱的传递”;从某种层面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人人付出爱,还要人人懂得感恩。最后,还要能“作拓展”。不能只着眼于老王这样的治病感恩,这个社会需要大爱,需要正能量的传递。因为这个社会还存有这样那样的痼疾、弊端,可以从正面拓展,也可以从反面拓展。
本题立意可以写“大爱”“感恩”“爱的传递”“人间处处有真情”等。
23. (2014重庆,2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23.查看解析
[解析] 23.[写作指导] 材料贴近生活,意蕴丰富,具有多元的文化意义,考生可从多角度思考挖掘:
①关爱与责任:游客打算租房,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老人的提议展示了为他人考虑的一种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关爱从点滴开始的素养,更蕴含了消费时代的道德价值观念。
②善良与宽容:当游客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他打碎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时,老人则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老人宽慰的话语不仅抚慰了游客的心,也揭示了他的善良。这个世界上善良的情怀会让人永远记住。
③尽职与原则:老人进屋后,首先询问游客:“玻璃杯碎片呢?”当得知游客已把碎片和别的垃圾一起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时,老人拒绝把房屋租给游客。随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这个细节,这个举动,不仅将老人的尽职行为、原则风范、敬业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蕴含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担当意识。
这个作文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24.(2014四川,21,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24.查看解析
[解析] 24.[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一句话构成,属于给出观点的材料作文,考生其实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需顺着观点去阐释、找事例证明。
“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是说一个人倒在地上或摔倒,要自己站起来;“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意思是说(只有站起来)他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是一个由条件关系构成的句子,“自己站起来”是“世界属于他”的条件。另外,这句话含有比喻,“自己站起来”并不仅指倒地后站起来的动作,还可以指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打击后,从沉沦中奋起、精神上振作,这样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参考立意:“自救者,天救之”“男儿当自强”等。那些身残志坚、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如史铁生、张海迪等皆可入题,那些遭遇挫折、打击后奋起的人如林肯、乔布斯等皆可入题,当然也可举遭受挫折后不能奋起,走向沉沦的反面人物。
25. (2014广东,24,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25.查看解析
[解析] 25.[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由两段材料组成,属于多材料作文,按“求同存异”的原则审题。两段材料把照片(同)置于“黑白胶片的时代”和“数码技术的时代”两种背景下进行对比,数量的少与多、空间范围的小与大、实物的旧与新、情感内涵的多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