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初中作文区

高中作文区

 

当前位置: 主页 > 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温馨提示】
微信扫描顶部二维码
回复4位数:1010
1011~1016
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高中优秀作文:重视文化积淀, 培养志向情操 发布时间:2020-01-14 11:32:11

重视文化积淀, 培养志向情操——2017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徐殿东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

(1)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3)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4)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5) 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 敢说, 敢作, 敢当。 (鲁迅)

(6)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作文题考查了对文化名句化育功能的感触与思考。试题在形式上仍是材料作文。材料由六句名句构成。名句范围从先秦的《周易》到当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跨越近三千年。名句类型既有《周易》传文,也有唐诗宋词现代诗歌,还有近现代的论著杂文。名句主题丰富多元,有励志上进的,有思乡怀远的,有追求高雅的,也有劝勉兼听正视的,还有自信豪迈的。试题在“要求”部分提出,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试题在限定与发挥两方面体现了较好的统一性。

首先,试题在限定方面,考查了对六句名句本意的理解,考查了对试题意图、要求的理解。试题要求有三个小点, 一是“合理引用”名句。这一条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要引用材料中的六句名句, 引用就要用引号, 引用原句;合理引用, 即所引用的名句与文中观点及上下文要有关联性、一致性。二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不必六句全用,可以六中选二或六中选三,同时所选也不能低于两句,只选一句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立意”就是确立中心的意思,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且要统一集中。这就需要所引用的两三句名句本身要有相关性、一致性,同时这两三句名句与文章的中心要有相关性、一致性。三是“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考生的感触与思考也必须与这六句名句有内在的关联。像这些引用的合理性,名句与立意的相关性、一致性等,就是试题在审题方面对命题意图、试题要求方面的限定性考查。

而引用的合理性,名句与立意的相关性,自然源于对名句本意的理解。我们有必要先看看这六句名句本身的意思是什么。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中的《象传》,司马迁、班固等认为这句话是孔子所著的传文内容。一般认为此句是对伏羲周文王周公所作乾卦经文的总体解释,乾卦六爻皆阳,卦名为乾,有人认为这里的“健”,就是卦名乾的意思。“天行”,是对此卦内容的高度概括,阳爻象征阳,六爻皆阳为乾,象征至大至刚的“天”,“天行”,即“天的运行”或阳的运行。乾卦,是表天的或阳的运行规律。君子法天,因此要自强不息。孔子在这里提出自强不息,主要针对修身过程中的那种伤害天阳属性、伤害生生之气的人欲行为而言。我们常常会惋惜某某人把旺盛的生命力浪费了,可能就是孔子们要劝诫的人欲行为。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语出杜甫《月夜忆舍弟》。有学者认为,此诗写于唐乾元二年 (公元759) 秦州一地,时史思明率叛军攻入汴州,杜甫的几个弟弟正散失在河南山东战乱之中。此句表达了杜甫身陷战乱之中思乡怀远的感情。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在其词《鹧鸪天·桂花》中对桂花的咏颂。此句从花色入手,用通俗花色的碧红争艳来比衬桂花的轻淡暗黄,从而体现其性柔情疏而内香清远的高雅品性,表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的赞颂及自信脱俗之情。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出自魏源的《默觚·治篇十二》中的一段话。魏源在这段文字中用了一组比喻,想通过说明君子接受言论信息范围的大小与自己达到见识深浅大小的关系来表达其兼听博取的看法。“受光于庭户”是假设, 喻指受言的小范围, “见一堂”是受小言的结果;“受光于天下”是另一重假设,喻指受言的大范围,“照四方”是喻指其受大言的结果。这句话体现了魏源在清末时期打破封闭局限,放眼看世界的胸襟器识。“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大约与魏源的这句话意思相近。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是鲁迅在1925722日写的一篇杂文《论睁了眼看》的中心句。语意直白,其中心词就是“敢于正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句子。19362, 毛泽东于陕北清涧大雪之后写下《沁园春·雪》。这最后一句,在词中是毛泽东将中共领导人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在现实中是红军突破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阻截,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所抒发的自信豪情。

这六句中,最难的当数李清照和魏源的两句,如果不知道李清照在咏桂花,可能会不知所云。魏源的原文中有一组比喻句,后面才有“受言”的本意出现,如果考生没有读过原文,可能会误解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上去了。对杜甫的诗可能会理解不全面,只知思乡与怀远,联想不到战乱与流亡。至于“自强不息”,可能更多的时候都会想到在危难关头发愤图强,想不到孔子主要是针对着纯“阳”生机而言的。读没读过原句原文,对原句本意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本身就是试题的一种限定性考查。

其次,试题给考生设定了一定的发挥空间,供考生自由选择,从而张扬个性、施展才华。六句名言本身在内容上和属性上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而六选二或六选三,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组合。如自强与正视,属严肃版;明月与黄桂,属抒情版;照四方与看今朝,属豪迈版。再如第一流与看今朝,都属自信心;受光与正视,同为视听状;明月与正视,还可以引出对战乱苦难的态度,等等。

同时,读懂了名句的本意,还可能产生另外的感触与思考,也可以不必按本意去写,完全可以写出自己的个性解读,只要是以名句为基础就行。如在元气大伤、疲惫不堪时,仍讲自强不息,就会引起人们的抵触和反感,这时要讲休养生息,讲劳逸结合,讲科学有效。如能将自强不息与疲劳作战区别开来,将恢复生机与自强不息联系起来,可能感触会真切一些,思考会深入一些。如“敢于正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里的正视,都只是视人,很少是视己。如果我们提倡正视先视己,反观内省,然后或纠正或调整或坚持。如正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正视自己的兴趣爱好,正视自己的交友等。因为我们不缺少枪口对人的批评家,缺少的是用圣贤玉论自律的真君子。这样的感触和思考,虽然不一定与名句完全相符,但也是在名句的基础上引发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感触和思考,也在自由发挥的空间范围之内。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是考生确立心意主旨。试题通过六句名句只是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外缘,只要是以名句为基础,考生也可以尽情地写出个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展现个性色彩。有一种说法叫作“古为今用”“君子善假”,更近一步叫作“借题发挥”。立意在这里有一个核心,就是考生要有情操,要有志向,要有追求。情操、志向、追求就是苏轼所言“意在笔先”中“意”的内核, 也是韩愈所言“言之有物”中“物”的实质,“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人品大于学品”,以及今日所倡导的“立德树人”,历代圣哲反复提醒的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立意中的“意”。但这个“意”,要靠长期的日积月累,要在人生观、世界观上下功夫,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有选择地、自由地施展抱负和才华。如立意为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日本,就可以引用“正视”,要正视抗日战争中日本以128的比例调兵对付我们国民军的现实,我们就是打不过人家;今天在汽车、日用品等方面,日货就是比国产的好,我们要正视这些现实。还可以引用“受光”,看看欧洲人怎样看待成吉思汗的,他们认为成吉思汗铁骑攻陷他们,是“上帝的鞭子”,他们从而发奋图强以至强大到今天。我们还要了解日本到现在仍只是惧怕美国和俄罗斯的根本原因,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对待日本,固然不能丧失民族自信和尊严;但也不可一味地憎恨、抗拒甚至盲目自大。我们需要真正地认识日本,了解日本,从而自强,超越日本,最后真正战胜日本。战胜日本是我们的立意,自强、受光、正视等便成了我们的论据。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Ⅱ卷作文题,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重视民族文化底蕴的积淀,重视情操志向的培养,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方向之一。

附考场作文两篇

行于路, 歌于途

小时候的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长大后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路上, 文化名句伴我成长, 陪我歌唱。

文化名句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踏着历史风尘, 历经岁月洗涤走来, 步伐沉重却随着时代换新颜。

美丽的文化名句像一位老朋友, 它带给我们情感共鸣与精神鼓舞。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这是一份故乡的深情;“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这是一份孤寂的豪情。生活不仅有悲伤困苦, 而南宋诗人张孝祥在面对滔天白浪阻碍归途时却说:“波神留看斜阳, 引起层层细浪。明日风回正好, 今宵露宿何妨?”千年前的中华民族生产力虽然没有如今之局势, 可古人内心的坚毅与旷达是今人也要学习的。每每有不安、悲伤, 对着长天吟诵, 那份鼓舞与安慰便会跨越千年而来。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见四方”, 这是一代名臣魏源的人生定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信念, 最初由男子提出, 传承中, 中华男儿更是学之, 前仆后继。于女子而言, 古人就没有给出应有的人生定位。这让我想起易安居士李清照。她不只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 更有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的豪言壮语。只要你是中华文化的热爱者, 便能从中发掘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借前人言语, 铸今人理想, 努力开拓, 同更多人交流。你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明晰未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文化名句帮助我们寻找人生定位, 也教我们勇于前行。

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 敢说, 敢作, 敢当。我们敬佩鲁迅的勇气, 他弃医从文, 呼唤麻木的国民, 真正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难以走下去的时日, 我常常在心里默默念, 一句又一句, 心底不断涌现的力量推动着像我一样曾经跌倒迷茫的人。

行在路上, 砥砺前行, 歌于途, 诗心不忘。一句前人古语, 承载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悲欢离合, 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五千年的积淀让每个人都可以诗意地栖息在现实的大地上。

[简评]这篇文章在内容上, 紧紧围绕文化名句的化育作用展开, 即文化名句带给我们情感共鸣和精神鼓舞。从鼓舞与安慰”“人生定位勇于前行这三个具体方面分别展开。表达了对文化名句的歌颂和赞美之情。在结构上全文呈现总分总框架,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用, 全文共引用了十次, 试题材料中有三处。文章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夫, 作者阅读量大, 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视野开阔, 具有一定的文化情操。

(徐殿东)

拭目且看今朝

我辈尝问, 何以不凡, 乃接受, 改变, 转身。而今应为国之正视, 众之自信, 民之自强。凛然雄于东方。

鲁迅有云:“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作文素材】

上一篇:重视传统文化议论文高中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