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美术教育的目的 发布时间:2019-03-25 15:25:09
浅谈美术教育的目的
论文提要
-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
-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
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是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
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学校美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都应从此观念出发,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从根本上树立起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正文
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
我国过去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以及高等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这种“纯绘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一种巨大的片面性,就是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训练。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交流冲撞,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知识和技术手段,具有开拓精神、竞争意识,精诚专业思想,协同合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的美术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就不能把美术教育仅仅局限于绘画技能一个方面,美术教育还涵盖了很多内容,本文就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美术教育的目的。
一、培养审美意识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鉴赏和创造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的,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乔治.桑塔耶纳认为: “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培养人的审美感觉是十分重要的。美术主要是诉诸视觉的,相应的在美术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视觉意识的建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在众多关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 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其实,仔细想想,即使在专业性极强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具备了一定 的美术能力后,他们制作出来的各类美术作品,还不是为了表达其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么?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功利主义、科学主义等等原因,人们的视觉意识在逐渐淡化。大多数人的眼光是用于实际生活目的的,尚未能锤炼出能给自己带来充分的审美愉悦的眼光。譬如:对一棵果树,如果专注于它的生长、营养、果实,那是实用的眼光,如果观赏它的姿态、形状、色彩,则是审美的眼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环境、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同时,还要使学生理解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诸如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多样统一、对称、均衡等形式法则,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审美品味得以提升。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等是当前形成青少年审美趣味的主导力量,他们往往不加批判地接受这些东西,有的甚至走向堕落。审美教育在赢得年轻人的注意力方面无法与大众传媒抗衡(如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和作品欣赏等),不过却能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审美趣味与风格,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升华审美情感,正象鲁迅先生所说: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人民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 “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美术教育在此任务中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 “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罗恩菲德语)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理想化思维等。
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鼓励思维的新颖独创性,爱护新思想的幼苗,允许探索中的失误,细心呵护突破与前进的萌芽。
另外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是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
美术教育的实现应是多形式、多途径的。特别是当代文化教育愈加成熟的今天,美术教育也更趋多元化及注重与其它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融会;并且越来越随着时代经济、信息、科学等方面对其深层的影响与介入,开始更加关注到与社会各方面意识形态和各行业知识的交流与实践。多元化乃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普遍特征。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民,要做到和平相处,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尊重各自的文化和习惯,保持一种社会的多元状态。艺术从多元角度出发,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管是亚洲艺术、欧洲艺术,还是通俗艺术、高雅艺术都不应厚此薄彼,更不应极端地排斥某种艺术。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显得十分重要,学校美术教育应面向世界文化,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大量丰富的世界优秀美术作品,使他们掌握和通晓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及语言,了解电脑设计、铜雕艺术、陶瓷制作等技术,并让其参与实践。同时,还应告诉学生美术作品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个性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人生,并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出来的结果,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美术形式的历史及特征的过程中,掌握和识别美术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去感知世界,认识人类,不断地继承和汲取着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积累人生的间接经验,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促使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格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本身只能是手段、条件和过程,而决不是目的。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决非从美术到美术,而是从美术走向其他诸多领域。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超绘画性目的”的现代美术教育观念,学校美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和目标都应从此观念出发,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从根本上树立起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注释及参考书目: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2002年9月)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7月)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黄德祥(2001年 2月)
美术的教学选择/ 吴斌、杨力、章瑞安(2002年9月)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杨景芝(1999年5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