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德育论文: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5-05 14:53:23

高中德育论文: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之我见
小学德育包括很多方面如:班主任工作 ,师德,学生会,班级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等,而其中我认为少先队工作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对本人而言刚接手了半学期的少先队工作,确实没有太多经验可谈,很多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多多吸收他人的经验。但对我校学生现状有一点薄见和自己的一些认识。本人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发现孩子们身上有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在校学生都是农村学生,他们中又有大半是留守儿童,受其年龄特点、家庭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等心理特点。如何有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个人形象不佳,服装搭配混乱,没有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服;个人卫生极差,有的学生甚至有难闻的体味;时间观念不强,贪睡、迟到;安全意识淡薄,开学期间甚至有同学到他人家留宿,没有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饮食习惯差,偏食,吃零食,不能合理的饮食;脏话时有耳闻,打架斗殴,不文雅的口头禅时常出现在校园;个别同学偷拿他人东西……
2、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课堂时注意力分散,不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急于求成、书写潦草;学习被动、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没有正确的学习姿势,喜欢趴着或躺着看书;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有厌学情绪。
3、同样在生活中孩子们缺乏公德意识,乱涂乱画的现象时有发生,破坏公物,破坏环境,乱扔垃圾,浪费倒剩饭剩菜、不节约用水电,没有乐于助人的习惯,好接他人短处,爱贪小便宜……
4、农村孩子大多因父母在外务工而形成了自卑、自闭的心理,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有孤独症。他们不善与人交往,爱独断专行,缺乏关爱,因而也时常有早恋的现象发生。少数同学沉迷网络,不能正确使用网络。
二、原因分析:
1、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学校变“托养所” 干堰小学附近居民都形成了不良民风,他们认为孩子成绩好不好不要紧,主要是能够把孩子带大。家长们自身没有什么文化,觉得孩子没有文化也一样过得好。这就是“读书无用”在他们心目中的反应,从此学生从心态上会变成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厌学心理。
2、“留守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我们发现学校有大半是留守儿童,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留守儿童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回家后无人监督作业的完成,遇到难题无人辅导。
三、 我的设想:
1、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体系。整合家校资源,进一步开展丰富多采的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拓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走出“另类”的阴影。
2、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倾情关爱,严格要求,把关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自觉接受约束,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工作中细调查、多研究、勤处理、讲方法,以自身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走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好充分准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