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工作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9-05-05 14:56:03
高中德育论文:高中德育工作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 李亚丹
摘要:高中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在班级学习中由上进生变为后进生。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的特殊状况下,诸多农村高中留守子女中更有不少处下行趋势而成为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和社会都应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高中学段的德育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教育
新时期,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把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教育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智育、德育和美育等要全年发展,不可偏废。
我们市直高中,地处农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后进生比例较多,成因复杂,涉及到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转化难度大,我们学校针对较多的后进生开办了学困生班,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各种课外活动、纪律教育来教育学生,但收效都不明显。加上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学生流失也时有发生,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影响到我校乃至巩义本地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更会妨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何谓“后进生”?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后进与否。“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一般而言,后进生有如下几个特征:
1.是非观念模糊,思想品德不高。
是非观念是指一个人对已对人的行为应该分清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并认识行为产生的社会影响。后进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无知、是非不分。如有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把破坏纪律当作“英雄行为”等等。正因为后进生在头脑里是非颠倒,糊涂观念占上风,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因此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不健康,既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由于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不是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个别的甚至破罐子破摔,与老师、集体对立。
3.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性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后进生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导致他们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而后药到病除。分析这一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学校的原因:
在我对我校市直高中的后进生作的调查情况中表明:在100名后进生中,与学校教育失误相关的有65人,占后进生总数的65%。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1.错误的教育观念,制造了后进生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迫于“过早认定”而自暴自弃或越学越后进。他们说:“我们上学的第一天,校长和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高中、大学,这才算有出息!”有的说:“班级、学校评‘三好’,就是看学习好。”有的甚至说:“学习不好,不是让我们降级,就是让我们回家反省,甚至有的竟撵我们出教室,放我们的长假。教师这样对待我们,我们还有啥学头儿……”这些道白充分揭示了错误的教育观念,首先导致了后进生产生的后果。
2.教育方法失当,“造就”出后进生
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例不对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侮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生灭……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在我们的调查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而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0%。
3.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产生了更多的后进生
前面曾提到,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40%。在这40%中,涉及到班主任工作失误的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
(1)偏爱好学生。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后进。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一半。
(2)非正式群体工作失误。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的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后进生一边。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21%。
4.学校管理失误,“管”出了后进生
调查表明:后进生的出现与学校管理失误密切相关。学校管理的主要失误有:
(1)尚有近三分之一的校长的首位工作是抓钱,导致德育工作被忽视;
(2)有近70%的校长不抓教学,而抓教学的教导主任近半数对教学抓得不力;
(3)以罚代管、以撵代管、以处分代管,这种管法虽涉及到的学生不多,但涉及到几个便有几个成为后进生,“命中率”极高,且有传染蔓延化趋势。
(二)家庭原因:
1.娇生惯养思想严重
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子女百依百顺,使学生在上学前就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家中的“小皇帝”到了学校就成了校园中的“小霸王”。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相关的后进生在所有家庭教育归因中占的比例最大,高达42%。主要表现为粗暴打骂、溺爱袒护、放任自流。若孩子有错,有的辩解包庇,有的甚至教育孩子越坏越好,大了到社会就不会吃亏;有的则随便打骂孩子,或干脆不管。
3.家庭残缺与再婚家庭
在被调查的后进生中,有7%的后进生父母有一方不全,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等古怪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沦为后进生。
(三)自身原因:
学习后进生属智力正常的青少年,与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兴趣离异与兴趣转移
主要因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学生留下了做不完的作业而丧失学习积极性,从而成为后进生。
2.意志品格低下由此而成为学习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半数以上。
3.抑制力品格低下
这是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共同弱点。有的表现为对外来刺激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有的表现为对主观不良情绪的抑制能力较低。
4.学习动机不端正
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升大学而学,一类为将来赚大钱而学。于是,有的当感到将来升学无望时便急转直下而后成为学习后进生;有的学生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转化后进生采取的教育对策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转化后进生,全靠献爱心;“一心”唤“四心”,顽石变成金。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