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德育论文 >
高中德育论文: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课程现状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19-05-05 15:00:21
高中德育论文: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课程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学校以应试课程为主,缺乏德育课程重视力度;缺乏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等问题,必须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课程   现状  解决措施
所谓德育即育德,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狭义的德育指有目的的,系统的和持续的努力,引发或促进学习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产生变化的社会活动。
先做人,后做事,万事德为先,以此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毋容置疑,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又清醒地看到,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丑陋甚至滑坡的现象:
厂家为图暴利,违规生产;从“原来没有”到司空见惯的“血汗工厂”、“当代‘包身工’”、“山西奴隶砖窑”;从“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到“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从“学雷锋、做好事”到“见老太太摔倒千万别搀”;从“为人师表”、“道德楷模”、“人类灵魂工程师”到“教育系统成贿赂高发区”、“教授忙于经商、项目争夺战、教学成副业”、“买卖文凭”、“论文作弊成风”、“‘博士’满街走,‘教授’如小丑;‘论文’如垃圾,‘学者’如癞狗” ;从“天之骄子”、“理论实践相结合”到“满地都是”、“毕业即失业” ;从“官民比例1:600”到“官民比例1:26、个别地方1:9”;从“坏人怕好人”到“好人怕坏人”,从“人人愿负责、敢负责、能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爱国”、“各人自扫门前雪”等等,成人的行为与初级德育教育有直接关系,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
1、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甚至部分专业课占用德育课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2、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虽然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但是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这些都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着了可有可无的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主旋律,招致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
   3、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4、心理教育缺失。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比如性,早恋等系列问题,但是德育课极少涉及,或者老师受传统思想束缚极少讲解。  
2 、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1、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
2、说教代替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情感体验,以老师满堂灌为主。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家长与学校未建立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有效解决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措施。
 1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以学生亲身实践为主,考试相辅助;发挥少先队,团委,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其真正实质性的需要,进行诱导,切忌大而空的思想。  
2、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自我品德情操。早在古罗马时期,普罗塔克就曾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2)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当教育真正地回到人本身,就会发现教育的过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十分单纯的,那就是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苏霍姆林斯基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根本核心,那就是“人”。
3、建立社会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制,促使德育资源的形成。
1、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治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2、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戒毒所,监狱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文献:
学校德育概论 郑航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的丑态金光
中小学教学研究用诗词点燃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王刚 2007年第10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唯有爱的星空永恒—读 闫学
 
 
 
 


【推荐浏览其它相关的优秀教育论文】

上一篇:高中德育论文: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下一篇:高中德育论文:文以载道,德以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