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德育论文 >
高中德育论文:文以载道,德以先行    发布时间:2019-05-05 15:00:44
高中德育论文:文以载道,德以先行
夸美纽斯说:“没有德行,文学技巧算得什么呢?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可见,教育的目标就是教育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学校教育,在授业解惑的同时,首推传道,即德以先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显而易见,一贯主张“文以载道”的语文学科担当着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 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以德立教,更要以身示教。青少年极具模仿和可塑性,在学校里面,对他们和言行举止影响最大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因此,教师应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经常性地进行政治学习并进行检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通过严格自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拓宽知识面,不断锤炼教学技艺,努力成为教学行家里手,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牢固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立足岗位、忠于职守,淡泊明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只有加强自身师德建设,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才能使学生取乎法上,进而在不经意间养成良好的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 让语文课堂成为德育阵地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在闪亮演讲台上塑造学生人格。 
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角色,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课前三分钟演讲” 便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在课前2—3分钟开始,演讲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在演讲稿的内容上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内容多样。仪表大方,使用普通话,要脱稿。演讲结束可由学生积极主动点评,从演讲内容和演讲的仪态、声音等方面进行点评。主要评点启迪、优点,同时以鼓励的语言指出努力的方向。每节课都有一名学生登上闪亮演讲台脱稿演讲,给每位同学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学生从参与当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锻炼自己“说”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气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无形渗透德育教育。
2、教师导语成为德育的风向标。
俄国教育家乌森斯基曾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引入一个比较好的导语,那么学生可以迅速地被引入到课堂内容的教学当中,并且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感染了。比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设计这样的导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教师通过导语不仅暗示了的文章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3、让语文课文成为德育的素材
高中语文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课文均选自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不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反映人们生产、生活情况,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
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实施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入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教师可以从作者生平角度入手,许多课文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材料,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闻一多先生为了正义,为了国家命运,不顾反动派的迫害,为了澄清那一潭死水,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振臂呐喊。巴金先生居功不傲,把自己比作文艺界的一名小卒,不断剖析自己的灵魂,随想录从侧面也展现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其中小狗包弟的悲惨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愧疚和忏悔之情。还有李密、韩愈、苏轼、李清照、艾青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都是很好的德育材料。
教师还可以从语言中入手,语文课文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递着世间的欲求和矛盾,奋进和退缩,希望和无奈,欢乐和惆怅,它也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人,打动人,深入人心。左拉说的好:“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学生品读文章后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能倾听作者心灵的搏动,自己也接受灵魂的洗礼。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中第四节用“在你……”八个排比句,扣住“手”来展开铺叙,收到了突出人物勤劳、生活艰辛的特有艺术效果。又如第七节“她含着笑……”六个排比句,犹如一组特写镜头,生动地映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展示了她宽厚、善良的心灵,忍辱负重的品格。再如最后一节,诗人以“呈给你……”七个排比句,抒发了对大堰河深深的怀念以及对犹如大堰河一样善良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沿着课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慢慢形成。因此,语文课本可以成为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教材,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三、语文教学为学校德育服务
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不能是孤立的,还要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服务。 学校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进行。通过德育主题班、学生校会、兴趣活动等形式进行探讨、落实、执行,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二十四孝”感恩教育、母亲节、父亲节征文,教师节征文,国庆节征文,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爱心捐助等。特别是学校把道德实践日记与弟子规诵读活动有机结合,即德育处每周规定弟子规的学习内容,学生不仅要诵读而且要对应的写出两篇日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弟子规的精髓,同时也把这种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落实到精神深处,变成自觉地行为而受益终生。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弟子规的兴趣,学校每年组织弟子规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这些活动中,语文教师担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组织者,还要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对每一个老师来讲,学生可能在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帮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