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德育论文:因为年轻,所以…… 发布时间:2019-05-05 15:01:44

高中德育论文:因为年轻,所以……
刘若英在歌里唱到:“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工作三年,我所接触的是一群同样需要被宠爱的大孩子们,他们青春、阳光,他们独立、叛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中生。而作为他们的孩子王,我也有个同样响亮的名字——班主任。
回首来时路,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我和我的这群大孩子们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成功,更有过失败。有时,我们是合作默契的伙伴;有时,我们又是互相体谅的朋友。风雨三年,我不敢说我积累了什么经验,我只想以一个年轻教师、一个入门级班主任的身份来探讨一下,作为一个年轻人,怎样更好的与同样年轻的学生进行交流。
记得刚工作没几天,我就迎来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军训班主任。在初次见到这些不比我小多少的学生时,我的内心很忐忑,毕竟当时我才刚刚走出校园,要在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实现角色的转换,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在短短7天的时间里,我顶着大太阳和学生们一起训练,在绿茵操场上和他们一同挥汗如雨,我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证明,我虽然年轻,可能没有什么经验,但我有永远不服输的精神,更有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勇气。这个举动赢得了许多孩子的心,更有几个女生得知军训结束要重新分班后,哭着和我合影留念。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与这些大孩子交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向他们证明,我和他们一样,都很年轻,都无惧付出。
学生永远是单纯的,他们愿意敞开心扉相信一个人,而作为年轻班主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站到和他们一样的地方,即使这样做需要我们失去一些时间,失去一些精力,但只要能换来学生们信任的眼神,就是值得的!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希望在老师、同学和朋友面前留下好印象,维护自己的形象。在这种时候,为人师者怎么能残忍的忽视他们的感受,不顾他们的尊严呢。从教三年,带班三年,我自问从来没有在班上点名批评过任何一个孩子,也没有直接的刺伤过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要小惩大诫,杀一儆百,也尽量用一些轻松的语言,不让孩子陷入到难堪的境地。有一次,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纠纷,我笑着对他们说:“私人恩怨请在课下处理,不然你们上课打起来的话,我是狠狠地罚你们呢?还是狠狠地罚你们呢?”学生在哄笑之余,也明白了上课时无论因为什么理由,只要扰乱了课堂纪律,老师一定会严肃处理。如果我直接批评那两个孩子,搞不好还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万一他们反过来联合对抗我,那岂不是弄巧成拙吗。平时也是一样,我尽量做到“人多时表扬,人少时批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对这个班有一种归属感。
人爱面子,这是无论年轻还是年长都会有的一个共性,给学生一份尊严,等于为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每个人都年轻过,都曾在学生时期对异性有过朦朦胧胧的好感,我们不能说这种感觉是错的,只能说是正确的事发生在了错误的时间。作为年轻班主任,我更能体会他们心里的感受,也能更敏锐的发现班里的“小暧昧”。通常在这种“暧昧”发展、变化之前,我会找学生分别谈话,用自己高中时的“小秘密”来交换他们的心事,并且用自己身边朋友的“学校恋情”举例,告诉他们,学生时代的爱情固然美好,但转瞬即逝,不能永久。同时,我还特别观察学生在和我谈心事时的语气和表情,判断他或她对这份感情投入了多少,再用合适的语言来和他们沟通。对于女生,我还坦诚的和她谈论青春期心理,让她明白身为女孩,更应保护自己,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和爱护。
如果班里已经出现了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劝阻已经不能达到目的时,我会同时和两个孩子沟通,弄明白他们内心的想法,既不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罪恶感,又要帮助他们分析目前的状况,使这段超越了同学友谊的关系变成动力,促进学生互帮互助,但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坚决不允许不当现象的发生。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赢得了班里学生的信任,有些学生甚至会主动来和我交流最近的心事,让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也很珍惜这份信任,从不粗暴的对待任何所谓的“早恋”现象。
总有一些学生喜欢迟到、请假、不写作业,上课睡觉,我和大部分班主任一样,都不希望班里出现这样的学生。但孩子就是孩子,没有人天生喜欢遵守纪律,同样,也没有人天生就喜欢捣乱。迟到可能是因为他睡过了;请假可能是因为他最近很累,想休息休息;不写作业可能是因为他上课没听懂,暂时不会写;上课睡觉可能是因为他头天看书到深夜,早上自然没精神。不是为他们的偷懒找理由,而是因为我也正年轻,我理解那种精力不够用、强打着精神也撑不住的感觉。在质问他们之前,先为他们设想所有可能的理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心的关怀他们、发自内心的信任他们,如果他真的偷懒了,自然会感到愧疚,也更容易接受接下来的批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任总是相互的,作为班主任,必须得到班上学生的无条件信任,而在此之前,你也必须对学生施以真心,相信他们,爱护他们,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不是我们的对立面,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他们能分辨谁是真心为他们付出。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将自己带入到他们的角色中换位思考,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体会到学生的爱恨情愁。我庆幸因为我还年轻,所以还能清楚地记得花季雨季时所有内心的悸动;我庆幸因为我还年轻,所以还有无限的精力和这群孩子们一起书写美好的年华;我庆幸因为我还年轻,所以能用最真实、最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他们每一个无伤大雅的错误。我永远记得我的初中班主任——一个将近50岁、永远充满阳光笑容的女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即使我老了,我的心也永远年轻,因为只有年轻,我才能站在最平等,最合适的角度,爱着你们这些孩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