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04 09:51:48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摘 要:音乐教育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和途径。音乐作为学生表达兴趣、愉快、希望、需求、情感的方式,应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音乐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具有音乐创作方面的潜能,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这方面潜能的挖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教学中获得审美体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这一探索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音乐教学的改革还是顺应社会科技发展潮流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相对“传统教育技术”的一个术语,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其“教育技术”,只是“技术”的含量和水平有高有低而已。教育技术不仅包含物化的媒体技术,也包括非物化的教育规划与开发技术、教学设计与组合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技术、教学信息传播与交互技术、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教学管理与控制技术。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我国实际,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考虑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的教育思想。
    (二)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
    (三)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还必须重视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既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基本环节。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和途径。音乐作为学生表达兴趣、愉快、希望、需求、情感的方式,应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为了使音乐的功能得到更好地体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上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包括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等。在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的要求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对音乐的爱好与兴趣;
(四)提高生活质量,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
(五)通过音乐教育,发展学生可塑造的各种能力及潜能。
但在现有的音乐教学目标中,重视知识教授和记忆的偏多,着眼于知识运用、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的比重很小,这显然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重新审视当前的音乐教育的要求将会对现行的音乐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音乐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音乐教育,因而往往使音乐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比赛的结果和成绩,忽视教学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这些都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1]。我们应该认识到,专业音乐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因此在教育目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和音乐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而音乐教育则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同样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应当从教学出发,在形式、方法和手段上有所突破。
一是从审美出发,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艺术潜能。面向全体学生是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学习的个性化,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音乐教学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音乐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即音乐学习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选择音乐让学生唱歌、跳舞的过程都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乐感受力,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而配合使用的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认识各种形状、颜色等,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参与实践能力,这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乐趣,还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反之,音乐教学活动如果过分看重教学结果,势必使教学过程过于拘泥,妨碍艺术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想象力等都将受到影响。事实上,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此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结果,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不断地在收获结果。比如,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就是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获得审美体验就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果。由此可见,强调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并非不考虑教学效果,而是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重视情感教育和心理品质培养,把审美的目标提到重要日程上;音乐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在多门类、多学科综合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这里明确提出音乐教学是一种人文课程。音乐教学要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音乐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又不仅是知识技能,还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感知、欣赏、创造、表现、知识、技能、反思、评价、交流等多项能力。这里应该特别注意“整合发展”和各种“连续”与“关系”的提出,它们具有在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意义。以人文精神统领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它提高了音乐教育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的统领可以引导教师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
    三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全新的艺术感觉,促进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试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因为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而使得视唱教学变得活跃;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抄谱)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在音乐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我们可以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教学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形象认识。除此而外,音乐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等。
四是在音乐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使教学过程能按艺术的规律运转,从而达到音乐教学过程与音乐审美过程的完美统一。如跳圆舞曲的小猫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小主人睡觉了,他梦见家里的小猫在“舞场”上跳起了优美的舞,天真活泼的小猫越跳越高兴,在“舞场”中快速的旋转,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迅速逃离舞场,小主人赶快醒来,发现自己的小猫安然的躺在自己身边,这位小主人长大以后,依然记得这场梦,记得梦中的音乐,他就是美国人安德森。这时放音乐,拿出制好的图片,边听边看把故事解说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感到音乐是多么形象,一首乐曲原来就是一个故事。理解了作品的创作目的和内容后,再让学生复听时跟着音乐拍手,同时提醒学生乐曲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各种情绪表现跟音乐的内容有关系。第三遍听时可让学生听到管乐器演奏的较强音乐时用尺子弹出声音,听到弦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手帕挥舞。这种方法虽很简单,它却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感受到了音乐;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把音乐的内涵都蕴于无言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学的影响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教育领域,并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特别指出的“技术的力量拓宽着今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对各种条件的利用以及选择的范围。新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尝试大量解决问题的新的可能和途径。电脑在教学中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效率和机会,这些技术应该立即投入使用。人机声像对话如果得以恰当的运用,可以对创造性思维技巧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音乐教材体系的不断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音乐教学资源,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促进音乐教学的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它们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方法单调、评估片面等,这样,教师不但完成不好教学任务,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也起不到任何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3]。有人戏称“100%的学生喜欢音乐,99%的学生讨厌音乐课”,事实上正是教师不注意将学生的发展实际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忽视学生音乐学习需要的结果。这些应该引起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视,迫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来改变这样的状况。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好人生的前提。音乐教学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境的制约。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对大脑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满美感的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小猫钓鱼是一首活泼、诙谐的歌曲。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方案,以新奇为主,通过请学生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这积极的情趣,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直接处理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与多媒体结合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结合地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从动手的角度去创作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把“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有机地渗入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所带来的美的感受。
 
 
注释:
[1] 曹理、何工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第37页.
[2]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12月第一版,第76页.
[3]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178页.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2]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12月第一版.
[3] 黎加厚.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与教育革新[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5] 陈明彦.多媒体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1年,第2期.
[6] 张志耀.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的一节好课[J].乐器,1999年,第2期.
[7]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