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站
课件站  

  小学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初中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学前 幼儿园

 
当前位置: > 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古文如灯    发布时间:2019-08-02 10:14:57
古文如灯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 的载体,是几千年来沉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这些横空出世才情洋溢的前人,写尽人事之沧桑,那些文字散发 出的热力,曾经照亮许多人的生命。郑愁予在其野店一诗中写著:“是谁传下诗人这行业,在风中点起一盏灯”。如今,这些美丽多情的文言文也正像风中的一 盏灯,虽然飘摇不定,明灭闪烁,但却从不陨灭,价值无限,给人力量……然而现在的许多文言文教 学却忽略了文中的道,忘记了思想内容的挖掘,忘记了文言文对学生的人格影响。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被孤立的字词句弄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文质皆空。到头 来只能引导学生钻故纸堆,根本没有落实文言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和人格培养。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见贤思齐的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呢? 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在文言文教育笔谈中对此进行了论述。读完他的这本书,我领悟到了许多:  
一、在知人论世和内容分 析中树立榜样  
毛主席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人 格的形成与完善需要有正确的偶像崇拜行为;偶像的崇拜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其价值内化的过程(价值内化/internalization: 指个人接受或认同某个人或事物所代表的价值与意义,如人们可从莲花身上学到“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的品质)。人们喜欢某个偶像人物,可以日夜去读他的 书,听他的歌,背他的诗,看他的电影而不知疲倦。  
在青少年时期,偶像的崇拜多少带有几分盲从与狂热,容易造成偶 像人物的神化(idealization)。中学生的“追星热”即由此而产生,值得重视的是偶像崇 拜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语文教师对此能因势利导,那学生将受益匪浅。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在青少年成长经历中需要偶像崇拜的这一阶段,利用文言文中 的大量素材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典范,充分利用学生偶像崇拜的巨大动力,让学生在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中,多与这些理想的标准(榜样),如历史上和当今社会 的圣哲、贤人、英雄、学者、先进人物等进行比较,使他们在这种极富教育意义的比较中学习榜样的立身的准则,处世的态度,认真治学及治事的精神,不屈于困难 或逆境等优秀的个性品质,从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个性品质。  
比如初、高中课文中有苏东坡的诗词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 景、惠州一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散文石钟山记、赤壁赋,有关的文学常识与现象有:“唐宋八大家”、“苏 门四学士”、宋词的婉约、豪放派等等。教师可以尝试发动学生寻找有关资料,在课外对苏东坡做一个专题的讲座,把学生心中枯燥的文化常识和繁多的作家作品知 识凸现为一个有血有肉,潇洒豪放、豁达逍遥的永恒形象。让学生了解到苏东坡是中国甚至世界上少有的多面性天才:他不仅是文才超群的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 的画家、一个工程师(杭州西湖的苏堤)、一位为民请命、关心民间疾苦的父母官,一个能喝会吃的行家(东坡肉),一个虽然经受多次被排斥、被贬、被流放的困 境却依旧乐天超脱的“奇人”。还可就当今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的现象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苏东坡惊人成就取得的原因:正是由于他拥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近乎完美的 心理品质,他的环境适应能力、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形成巨大的合力。  
像上述所举的例子,在学生所学过的古代诗文中数不胜数,如:张 继与枫桥夜泊:张继上京赴考失意,但他却能在失败的低谷中升华痛苦,在归途中写成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他这种扭转失败,升华痛苦的做法对考试失利 (尤其是高考落榜)的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邹忌讽齐纳谏中邹忌智勇双全,是其综合素质高(IQ、EQ/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充分结合)的典型例子;还有蔺相如谦让大度、韩信的能屈能伸、曹雪芹身处逆境而 写作不辍等等的例子,无时无刻不给青年学生以正确的指引和树立了良好的学习的榜样。  
二、营造审美情境,声情并茂诵华章,以美造美。  
如用妙语导入新课,借助投影仪、音乐、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美的氛围,激起学生 的乐知愿望。如醉花阴梦江南相见欢等含蓄隽永的诗词,适当穿插悠扬的民乐,美妙的图画就可以大大改变传统教学中语言讲述的理性枯燥,缺乏美感 的情况,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发展规律。  
古人写作讲究文气,做值得思想感情包含在文气之中。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 现,值得就是先靠朗读成诵把握文章的气,进而领会其意。积字成词,积词成句,积句成篇,积篇成章,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奇出矣可见,在这种能 力培养中渗透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多次诵读对文章的气势,节奏,神韵,意义便会慢慢地心领神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感染和熏陶。让朗诵如涓涓细流侵入心田,似绵绵春雨沁人心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行形象思维,引发学生回忆,思索,联想,唤起学生对文章形象的 爱憎褒贬的审美判断,朗读精美的古文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增强美感体验。   
我们相信,有了美的心灵,岂能没有发现美的眼睛。美,如果是春日里羞涩的花蕾,我们就作那煦暖的春阳,温润的春雨;美,如果晴空里灿烂的彩虹, 我们就作那湛蓝的天幕,悠悠的白云;我们紧抓住古文中的美,让学生的审美过程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三、品位语言,尊崇祖先文化。  
古文语言丰富、寓意深刻,对我们后人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里, 这种影响的痕迹依然无处不在。我在教学古文的过程中发现基本上每一篇文章里,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与现代人的表达接近的内容。因此我通常在古文中找出这类句子 先稍作分析,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并与这些句子含义相似的话语。
    例如,韩军老师在教授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的劝学时,要求学生根据文章里“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勿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句子,相应说出了如“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长江后浪推前浪”“心动不如行动、不做思想的矮子,做行动的巨人、死读书不如好读书”“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万丈高楼平地起”等与原文意思相似的精彩话语,这些话语不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而且还富有哲理。这种做法既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古 文、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能让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言文化对我们影响,从而让学生不得不欣赏古文的语言魅力。
   正是这种影响,可以令学生感动,而这种感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古文的感情,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态重新审视我们祖先的文化, 以一种自豪的情怀去面对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